关于诸暨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03-17 11: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财税局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和年初确定的财政经济工作目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组织收入,优化收支结构,深化财税改革,贯彻厉行节约,财政收支预算目标圆满完成。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46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完成预算的99.7%,其中上缴中央收入251213.7万元,比上年增长5.5%,完成预算的97.3%,地方财政收入2956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完成预算的101.8%。同口径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7%。

地方财政收入295666.3万元的分项是:

1、工商税收入243173.5万元,完成预算的99.3%,比上年增长16.8%。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32081.3万元,完成预算的124.7%,比上年增长35.1%。

3、非税收入20411.5万元,完成预算的102.3%,比上年减少9.7%。 

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322912.6万元,完成年度指标379265.3万元的85.1%,比上年增长16%。支出指标的依据是: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260173.8万元,上年结转44884.8万元,取消养路费后基金预算调入105.9万元,省专项补助46656.9万元,省结算补助10443.9万元(不包括年初已编入部门预算的9000万元),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铁路建设债券17000万元。分项支出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245.5万元,完成预算的96.7%,比上年增长1.6%。

2、国防支出583.2万元,完成预算的76.4%,比上年增长6.6%。

3、公共安全支出23938.7万元,完成预算的95.3%,比上年增长2.6%。

4、教育支出81606.6万元,完成预算的93.4%,比上年增长13.4%。

5、科技支出14730.2万元,完成预算的95.7%,比上年增长17.5%。科技支出占总支出的4.56%,达到科技强市考核要求。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549.5万元,完成预算的90.1%,比上年增长16%。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01.1万元,完成预算的83.2%,比上年增长3.3%。

8、医疗卫生支出22890.2万元,完成预算的98.3%,比上年增长14.9%。

9、环境保护支出9391.4万元,完成预算的82.3%,比上年增长13.7%。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358万元,完成预算的80.6%,比上年增长9%。

11、农林水事务支出31745.5万元,完成预算的91.6%,比上年增长50.3%。

12、交通运输支出12031.8万元,完成预算的34.3%,比上年增长235.5%。主要是燃油税改革后原公路养护由养路费支出改按由转移支付收入直接安排支出。

1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626.9万元,完成预算的72.5%,比上年增长27.8%。

14、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8772.2万元,完成预算的91.6%,比上年增长343.5%。主要是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省补资金支出增加。

15、金融监管支出1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减少62.5%。

1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44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17、国债还本付息支出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18、其他支出18033.3万元,完成预算的74.7%,比上年减少27.6%。

2009年我市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为379265.3万元,组成内容是:体制结算收入242898.8万元,上年结余44884.8万元,动用净结余资金6948.3万元,调入基金105.9万元,省补专款46656.9万元和其他补助37770.6万元(含年初已编入部门预算的9000万元和地方国债17000万元,因对帐单未到,数字会有调整),一般预算支出322912.6万元,收支相抵结余56352.7 万元,主要为已定项目和省年终补助跨年度结转使用的专款。

2009年我市基金收入349506.1万元,为上年的75.4%。其中:地方教育附加5329.1万元,水利建设基金8967.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70.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8116.4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8311.3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990.9万元,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资金486.1万元,其他基金收入578.3万元,省各类基金补助1281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102745.3万元。基金收入没有完成年初计划,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比2008年大幅减收。

上年结转地方教育附加、耕地开发、养路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44613.4万元。

2009年度我市基金预算支出350720.6万元,为上年的7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8.6万元,教育支出6931.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8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支出1355.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2856.8万元(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农业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林水事务支出15124.6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60.9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169.7万元,调出基金105.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2745.3万元。

收支相抵,累计结转下年使用43293万元。

为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服务大局积极主动,促进经济发展有新作为

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创新财税服务举措,努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落实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配合中央扩大内需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9.7亿元;市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奖励激励企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兑现扶持企业发展的技改奖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各项市本级财政贴息奖励资金9373.11万元,兑现上市政策1454万元。二是及时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年共审批减免各类税费1.58亿元,减征社会保险费4471万元;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减少规费审批环节,累计减免缓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6492.4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三是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全年新增46户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已分离出来的服务业企业新增地方税费收入1095万元。

(二)迎难而上加强征管,依法聚财能力有新提高

一年来,财税部门高度关注经济走势,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32.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一是完善重点税源管理机制。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细化分行业、分税种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监控面达70%。二是构筑涉税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国税、工商数据的实时联网,与保险机构建立车船税代征关系,建立与国土部门信息互通机制,逐步实现第三方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售收入、河道采砂收入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权收入管理,全面实施国有风景区门票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努力拓宽非税收入领域;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征管,适度提高征地调节金征收比例。

(三)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公共财政建设有新完善

在确保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法定支出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民生和和谐社会建设,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共投入民生项目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一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新村建设、农村饮用水等实事工程,确保预算内财政支农支出法定增长。全年财政支农支出3.17亿元,增长50.3%。二是着眼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等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4.08亿元,增长9.5%;全年教育文化支出8.8亿元,增长14.7%,筹措教师绩效工资1.2亿元,保障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改革,扶持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三是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财政投入资金1.25亿元,用于浦阳江航道疏浚、城市公交等;生态环境保护支出0.94亿元,增长13.7%;09年市财政投入3545万元用于城市道路修造、园林绿化工程与污水排放、老小区改造与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建设品位。

(四)积极实践“三个子”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有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思路,积极创新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确定国库改革最终清算模式,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指标管理,对部门项目预算按AB类实行分类管理,实行重点工程项目预算单独编制;规范和加强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和省补助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三是严格控制行政开支。按三个“零增长”的要求,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等日常支出,提高人员经费保障水平,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四是加快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的事前管理,促使评价工作关口前移,围绕民生和社会热点,确定73个项目实施了绩效评价。五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建立财政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金等13个项目的专项检查。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审价重视前期实地调查,努力破解政府项目“超概”难题。

(五)大力推进“阳光工程”,依法理财治税有新举措

一年来,坚持在依法规范上下工夫,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治税水平。一是推进“阳光执法”。落实扩权强县改革,落实到位省厅下放的扩权事项26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统一财政地税共58项即办或限办事项工作流程。二是推进“阳光财政”。进一步拓展预算公开深度,配合推进人大审查财政预算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预算报告内涵,定期报告有关预算盘子、调整预算和收支执行情况,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三是推进“阳光政务”。不断规范内部工作制度,强化内审和质量控制,出台了《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持续推进财税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各位代表,2009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也应关注财政经济工作还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等原因,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很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压力凸显;财税改革任务还比较重,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通过严格财税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省财税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确定我市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要求,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完善财税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全市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22273万元,比上年增长9%。

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项组成是:

1、工商税收收入268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增值税25%部分60680万元,比上年增长8.3%。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33490万元,比上年增长4.4%。

3、非税收入2062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退库负5000万元,教育费附加7150万元,排污费收入1222万元,其他收入17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

2010年按地方收入322273万元计算,我市地方可用财力为28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体制可用财力260263万元,省结算补助22000万元。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和实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一系列改革性支出的需要,2010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307811万元,大于当年可用财力25548万元,拟通过加强征管、增加财政收入以及调入基金等措施来实现收支平衡。一般预算支出分项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075万元,比上年增长4.7%。

2、国防支出505万元,与上年持平。

3、公共安全支出23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4、教育支出81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主要是增加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支出。

5、科技支出14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占总支出的4.5%,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63万元,比上年增长8.3%。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661万元,比上年增长85.1%。主要是新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8725万元。

8、医疗卫生支出26755万元,比上年增长42%。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增支6062万元。

9、环境保护支出6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073万元,与上年持平。

11、农林水事务支出21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12、交通运输支出4240万元,比上年增长54.1%。主要是燃油税改革后原公路养护由养路费支出,改按由一般预算直接安排支出。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187万元,比上年增长7.8%。

14、商业服务业事务支出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1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9.5%(按上年地方收入的1%安排)。

16、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733万元,为上年的71.5%。主要是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改列其他政府性资金安排,同比与上年持平。

17、住房保障支出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18、粮食安全物资储备事务支出423万元,为上年的51.1%。主要是上年其中有500万元从预算安排,今年用亏损退库安排。同比增长11.6%。

19、预备费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控制在预算法规定比例以内。

20、其他支出223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安排离休人员、行政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卫生改革性预留13000万元。

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626301万元,比上年增长86%。分项是: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785万元,地方教育附加费收入580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968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290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7446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107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6033万元,其他基金收入410万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275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600753万元,调出资金25548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2010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为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确保预算计划圆满完成,财税部门将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牢固树立地方财力观,增收节支保平衡

积极推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坚持增收节支,努力实现收入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增长,着力保证财政收支稳健运行。一是加强税收预测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变化对收入的影响,科学判断收入增减趋势,及早研究应对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推行公共资源(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加强土地出让金源头控管,提高政府资源(资产)收入比重,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三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在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一般公用经费、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出国(境)经费实现零增长,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拓财源

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扶持企业保增长。继续做好对企业的“解困、扶持、服务”工作,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贯彻清费减负政策,坚决核减超标准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二是优化结构促转型。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各项财税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整合财政科技资金和创新使用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大力支持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不断提升三产经济的规模、层次,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落实政策扩内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我市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发放,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三)牢固树立和谐发展观,新增财力惠民生

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意识,腾出资金用于保障民生改革支出的需要。一是加大财政强农惠民力度。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三农”的总量和比重,研究运用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加快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推进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支持教科文事业发展。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四是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市建设。

(四)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深化改革促高效

稳步推进“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财政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预算管理体系。一是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力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部门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运用信息网络一体化,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和有效对接。二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清理单位银行账户,探索单位公务卡在国库集中支付中的运用,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积极构建新型预算执行体系。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加强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有效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五)牢固树立精细理财观,严格管理求绩效

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创新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评价工作,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全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继续深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变更管理等各项工作,推进管理前移,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三是全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出资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控和预测,规范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运用国资信息管理网络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计划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出租、出售收入的监管。四是全面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推进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加强计划控制,尽力控制债务规模,确保财政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