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暨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07-13 16: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财税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和年初确定的财政经济工作目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组织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收支预算目标圆满完成。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55100.8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其中上缴中央收入2817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完成调整预算的101.2%,地方财政收入37332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同口径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9.5%。

地方财政收入373327.5万元的分项是:

1、税收收入357463.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53879.3万元,完成预算的109.2%,比上年增长67.9%。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活跃带动收入的增长。

2、非税收入15864.3万元,完成预算的78.2%,比上年减少22.3%。主要是国有企业亏损退库增加2600万元,以及一次性罚没收入比上年有所减少。 

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436976.3万元,完成年度指标500259.8万元的87.3%,比上年增长35.3%。支出指标的依据是:市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307811.2万元,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追加指标45400万元,上年结转59838.1万元,省专项补助61801.1万元,省结算补助25409.4万元(包括国债转贷17000万元资金,分别为教育5000万元,医疗卫生12000万元)。分项支出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377.1万元,完成预算的91.9%,比上年增长9.4%。

2、国防支出729.6万元,完成预算的90.1%,比上年增长25.1%。

3、公共安全支出32796.7万元,完成预算的94.5%,比上年增长37%。

4、教育支出97855.8万元,完成预算的92%,比上年增长19.9%。

5、科技支出18185.7万元,完成预算的94.8%,比上年增长23.5%。科技支出占总支出(剔除不可比因素国债转贷支出34000万元)的比重为4.5%,达到科技强市考核要求。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869.8万元,完成预算的91.7%,比上年增长5.8%。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223.8万元,完成预算的88.2%,比上年增长63.3%。主要是新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8725万元。

8、医疗卫生支出44547.3万元,完成预算的98.5%,比上年增长94.6%。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增支4441万元,以及国债转贷12000万元增加支出。

9、环境保护支出10424.1万元,完成预算的71.7%,比上年增长11%。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621.1万元,完成预算的66.3%,比上年增长8.4%。主要是省转移支付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和镇乡财政超收分成尚未支付。

11、农林水事务支出37965.4万元,完成预算的92.1%,比上年增长19.6%。

12、交通运输支出28878.5万元,完成预算的74.1%,比上年增长140%。主要是杭长线国债转贷17000万元增加了支出。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5606万元,完成预算的77.9%,比上年增长80.9%。主要是争取省级企业扶持等专项补助比上年增加6716.6万元。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350.9万元,完成预算的88.1%,比上年增长90%。主要是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省专项补助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15、金融监管支出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减少10%。

1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95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减少32.8%。

17、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905.1万元,完成预算的95.6%,比上年减少13%。主要是用土地出让业务费安排了部分支出。

18、住房保障支出410.6万元,完成预算的81.8%,比上年增长129.9%。主要是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支出进度有所加快。

19、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215.5万元,完成预算的99.2%,比上年减少0.2%。

20、国债还本付息支出389.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21、其他支出27577万元,完成预算的75.5%,比上年增长52.9%。主要是兑现了部分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支出。

2010年我市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为500259.8万元,组成内容是:体制结算收入302427.3万元,上年结余59838.1万元,省补专款61801.1万元,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50645.3万元(其中国债转贷17000万元资金),调入基金收入2554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36976.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3283.5万元,主要为已定项目和省年终补助跨年度结转使用的专款。

2010年我市基金收入72239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7%。其中:地方教育附加6923.1万元,水利建设基金1306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50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40099.3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7616.5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855.5万元,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资金1177.9万元,其他基金收入548.7万元,省各类基金补助11515.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118095.7万元。

上年结转地方教育附加、耕地开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43867.9万元。

2010年度我市基金预算支出650560.2万元,比上年增长85.5%。其中:教育支出4437.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4.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支出3021.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8270.9万元(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农业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林水事务支出1005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51.6万元,其他支出432.6万元,调出基金2554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8095.7万元。

收支相抵,累计结转下年使用115703.6万元。

为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服务大局,着力提升生财能力

积极创新财政支持重点和方式,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一是保障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市本级安排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8.32亿元,涉及重点建设项目89个。二是兑现财政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向上争取商贸服务业扶持等各种奖励补助6590万元,兑现扶持企业发展的技改奖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各项市本级财政贴息奖励资金1.52亿元,增长19.2%。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市落实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减征5860户,计3410万元。全年落实税费政策优惠35.2亿元,包括出口退(免)税32.7亿元、减免地方税费1.8亿元、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0.7亿元等。四是优化第三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当年新增分离发展企业35户,已分离企业累计达158户,新增地方税费4774万元。五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全市兑付家电下乡补贴1736.9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521.1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3723.2万元,兑付率保持在99%以上,被财政部及相关部委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二)坚持依法征管,着力提升聚财能力

一年来,财税部门高度关注经济走势,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一是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加强大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强化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重点税源监控,加大对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的分析管理。二是创新征管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契税政策等税收新政,对房地产项目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强化12万元个税申报、限售股转让和个人股权转让等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三是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对娱乐场所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开展房地产企业及金融企业责成自查和专项稽查,查补税费总额7694万元。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积极构建非税收入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与国土等部门网络数据共享,提升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全年征收非税收入总额93.9亿元,增长133.5%。同时着力深化“五费合征”征缴改革,推进税费管理联动,全年共征缴五项社保基金11.8亿元,增长14.9%。

(三)坚持优化支出,着力提升用财能力

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财政支出充分体现民本位,确保财政增量资金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共投入民生项目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占总支出(剔除地方国债)的69.1%。一是确保支农投入增长。清理整合财政支农政策,强化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年财政支农支出3.2亿元,增长19.6%。二是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努力实现“学有所教”。三是支持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企业退休养老金、失业金、最低生活保障等补助标准都有所增加,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四是保障医疗事业投入。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障投入,完善医改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学校电影、周末剧场和农村体育设施补助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是支持公共安全保障。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落实第六届世界合唱节和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经费2106.7万元。七是支持“生态市”建设。扶持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四)坚持精细高效,着力提升理财能力

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管理思路,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使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和高效。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规范年度预算资金安排及补助支出报批程序,加大人员信息、办公设备等与部门预算编制的整合力度,基本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探索公务卡在国库集中支付中的运用,顺利切换国库集中支付清算模式,全市217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加强政府采购分散采购管理,实行全省协议定点供货联动采购,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7.4亿元,节约资金6833万元。四是推进绩效评价创新。实施绩效评价项目88个,将绩效评价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五)坚持创新机制,着力提升管财能力

坚持在依法规范上下工夫,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依靠科学的体制、制度、程序管财。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开展财政票据使用、强农惠农资金等专项检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账户管理和“小金库”治理。二是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核项目94只,项目总送审金额11.3亿元,净核减额2.4亿元。三是强化国资监管。切实抓好国有公司经营者年薪考核,核准行政事业单位不良不实资产,扎实推进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四是严格落实增收节支。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等日常支出,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额编制,对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保障民生支出。

各位代表,2010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也应关注财政经济工作还面临的一些困难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公共财政体系还不够完善,财政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财政监督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税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通过严格财税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省财税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确定我市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扣“率先发展、着力转型”主线,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完善财税运行机制,努力推动全市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29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

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项组成是:

1、工商税收收入34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增值税25%部分67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58830万元,比上年增长9.2%。

3、非税收入24631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退库负5000万元,教育费附加9500万元,排污费收入1250万元,其他收入18881万元),比上年增长55.3%。

2011年按地方收入429361万元计算,我市地方可用财力为369273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体制可用财力341800万元,省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27473万元。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民生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需要,2011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369273万元。因2011年财政支出科目发生变化,将离退休人员支出和住房公积金支出从原相关功能科目中剥离,改列在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支出科目下。具体分项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7.1%。主要是因统一单位津补贴标准后,足额保障机关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等因素。

2、国防支出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3、公共安全支出28955万元,比上年增长33.8%。主要是按规定增列干警加班工资、提高办案经费保障标准等增加了支出。

4、教育支出76450万元(不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和住房公积金补贴),比上年增长24.5%。

5、科技支出1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占总支出的4.7%,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5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367万元,比上年增长7.7%。如加上用转制收入安排9616万元,同比增长30.5%。

8、医疗卫生支出49342万元,比上年增长86%。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增支8500万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列11938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6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主要是受排污费总量增长影响,专项列支增长缓慢。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11、农林水事务支出25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

12、交通运输支出7619万元,比上年增86.4%。主要是燃油税改革将原公路养护支出、人员支出实行转移支付后由地方直接安排支出。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53万元,为上年的13.3%。加上直接用财政周转金安排8000万元,清理结转资金3000万元,同比增长66.9%。

14、商业服务业事务支出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

1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因执行年满,不再安排支出。

16、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476万元,为上年的71.7%。主要是人员经费从计提的土地出让业务费(基金)中直接安排。

17、住房保障支出(个人公积金)1465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主要是住房公积金改变科目列支渠道,不可比因素十分明显。

18、粮食安全物资储备事务支出609万元,比上年增长97.7%。主要是因受亏损退库额度限制,在预算内安排了200万元粮油差价补贴。

19、预备费9950万元,比上年增长65.8%。控制在预算法规定比例以内。

20、国债还本付息支出762万元。

21、其他支出9309万元,比上年下降58.3%。主要是上年有离休人员、行政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卫生改革性预留13000万元。

2011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1055365万元,比上年增长45.4%。分项是: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865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900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2800万,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40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700万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04546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310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2121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49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18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44210万元(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入40000万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291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055365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201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关键之年,做好财税工作意义重大。为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确保预算计划圆满完成,财税部门将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财有法保增长,在全力组织收入上下功夫

按照“法治、务实、有为”的原则,积极推行精细化、科学化征管,努力实现收入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增长。一是强化收入预测分析。及时掌握经济发展趋势和税源变化情况,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健全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利用,继续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三是加强分税种征管。注重财税联动,不断加强对主税种及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监管,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强政府各类基金管理,强化非税征管监督检查与分析,完善非税征管考核办法,贯彻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缴新规,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制度改革,确保所有政府性收入进入一个“笼子”。

(二)积极有为促发展,在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围绕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积极创新财政支持重点和方式,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夯实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一是整合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集中财力、突出扶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二是加快落实兑现激励政策。积极宣传财税扶持政策,及时兑现分离发展、物流、总部经济等财税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继续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已分离企业强强联合、集聚发展,有效提高分离发展企业的地方税费贡献率,力争分离发展工作继续走在绍兴市前列。四是积极优化服务举措。继续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和培训,大力推广POS机刷卡缴税和同城通办,积极开展纳税人之家、纳税服务志愿者等个性化纳税服务活动,努力打造“同心汇聚”地税服务品牌。

(三)统筹有方惠民生,在优化支出结构上下功夫

集中财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深化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整合,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政策手段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重点领域,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城乡学前教育优化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财政帮扶力度。深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保障制度,支持企业退休职工待遇保障和住房性保障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平安诸暨”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重点关注农村交通、城市供水向农村延伸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创新思路抓改革,在推进各项财税改革上下功夫

继续探索推进“三个子”财政管理模式,扎实推进财政各项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三位一体”改革。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一体运行的财政良性运转机制,保证财政整体运行的规范高效。二是探索提高预算执行率。完善预算编制定额,健全非税收入征收考核制度,实施预算执行率考核,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预算执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适时推进公务卡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调配能力。四是完善镇乡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合理划分镇乡收支范围,健全镇乡财政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理顺市与镇乡的财力分配关系。五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医改财政投入,合理统筹医改资金,加强医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五)精益求精重绩效,在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创新开展绩效评价。优先选择民生项目开展评价,实施部门绩效管理考核,推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二是保障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及时掌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与财务运行情况,合理安排政府性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市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三是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将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加强非税收入计划编制,推进非税征管信息化建设。四是构建财政基建财务监管体系。继续深化财政基建支出管理改革,完善直拨支付办法,对工程项目实行分类专项审核,拓展财政监管的范围和职责。五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严格控制新增专项资金,健全“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六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步伐,加强对集中采购、分散采购以及工程领域的监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各位代表,2011年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和光荣。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篇,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诸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