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11/2017-133448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财政 |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国资办) | 成文日期: | 2017-07-07 |
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市财政地税局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收入组织稳中有进
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7.45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年初预算的5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2.2亿元,同口径增长18.5%,完成年初预算的5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十六强县市中排名第8位,在绍兴市排名第 2 位;增幅在十六强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绍兴市排名第3位。
一是完善收入预测机制。定期召开收入分析会议,科学下达指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收入预测的准确性。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举措。有效推进风险管理机制,查补税费3546万元;完善涉税信息共享,体现税收收入24621万元;提升税务稽查效能,累计查补税费1689万元。三是加大税源引进力度。做好全市面上的税源经济辅导、服务、引进、督查工作,累计实现税源经济1.4亿元。四是全面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累计兑现财政奖补资金1.2亿元,减免税收11.25亿元。
(二)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4.36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年度预算的72.8%,支出进度良好。
一是坚持公共财政导向,累计执行民生支出46.1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确保全年财政支出和财政增量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密切关注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相关的八项支出,集中财力向教育、科技、社保等八项支出倾斜,加强支出保障力度,做大八项支出规模,累计支出48.35亿元,增长26.7%。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促进平台公司转型。加强国有平台公司调研,建设性提出“1+N”管理体系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提升平台公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优化创业投资环境。牵头起草《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创建创业投资改革试验区,加快筹建创业投资协会诸暨分会,促成科技金融创新高峰论坛落地,不断强化我市创业创新吸引力。三是发挥产业基金效应。截至6月底,母基金已参股设立7支子基金,1个直投项目,政府基金认缴出资总计5.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8.02亿元,总规模达到43.87亿元。
(四)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的网状服务模式。在率先做好税务相关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其他部门,把握工作主动权。重点关注“不动产交易申报”环节,与国土、住建等部门建立联办机制。优化调节公务服务中心窗口设置结构,将“商铺交易纳税申报”等难点项目纳入中心,实现“全城通办”。二是组织开展“最多跑一次”体验督察工作。根据省、市局及市政府要求,多次组织开展“一把手”“最多跑一次”改革体验日活动,在各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及柯桥区进行交叉体验督查,真实体验办事全过程,了解、掌握“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加以落实。三是建立行政服务事项容缺受理服务机制。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清单中的非即办事项申报材料,对非即办事项申报材料实行容缺受理服务,受理服务面达到30%以上,极大的减少了申请人因申请材料不全或存在缺陷引起的重复往返跑现象,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四是全面落实“地税专邮”托底服务。已同邮政部门签订 “地税专邮”快递送达服务合作协议,用邮寄代替纳税人“跑路”,以此减少纳税人上门次数,确保“最多跑一次”在地税全面落实到位。
(五)队伍建设不断夯实
一是坚实政治思想“主心骨”。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二是握紧业务能力“方向盘”。积极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上半年组织4批210余人次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积极备战“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三是系好干部培养“同心结”。多措并举开展青年干部培养,实行“以师带徒”,强化老干部与青年干部之间的帮扶,举办“财税铁军特训营”,加强青年干部之间凝聚力,开展“成长担当”专题座谈,增进市局领导与青年干部之间的沟通。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持续保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态度,严格对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拉动增收拐点,培植财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深耕细作,狠抓潜收,确保税收均衡入库、持续增长、结构优化、调控有力。做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一是加大税源引进与重抓资本市场税收相结合。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批潜力足、可持续发展的税源,进一步刺激资本市场税收,提高股权转让、限售股减持和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收入。二是风险管理和收入预测分析相结合。密切关注影响税收收入的宏观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全面掌握企业风险项目,定期开展组织收入会议,建立与国税的定期收入计划和入库进度通报制度,及时开展税收分析,提高收入前瞻性。三是清欠税费与完善征管保障体制相结合。内外结合,多措并举,通过各种法律、行政手段和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欠税清缴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欠税管理,实现对重点户的持续性、整体性监控。
(二)保障支出重点,全面助力“十大会战”
力求平衡,在增收难度加大的预期下,深入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确保财政增量优先用于民生事业。一是加大医疗体制改革投入。全力配合支持人社局做好全省医保改革“三突破”工作。建立健全全市统一基本医保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确保医保参保人群覆盖突破98%。二是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合理统筹安排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一事一议省级财政奖补”工作、“五水共治”项目工程等,稳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全力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是缩减“三公”经费支出。积极落实增收节支保平衡举措,严格控制办公场所租赁、楼堂馆所装潢改造及差旅、会议、公务接待、物业管理等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持续压减一般行政事务性支出。
(三)攻破改革难点,创新财税支持模式
转变财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做好生财理财文章,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力促产业基金发挥实效。通过搭建创业投资改革试验区大平台,举办2017年科技金融创新高峰论坛,汇聚创投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支持引导本土企业投向“八大亿产业”和“4+X”高新制造业。二是放大投融资体制改革红利。积极做好平台公司转型升级。扩大PPP项目储备和规模,均衡行业分布,充分利用好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三是谋求政府购买服务双赢。在进一步严格审批程序、完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完成政府采购数字化管理升级,将政府采购版块纳入金财工程软件,形成科学化、专业化的采购模式,用最低价和最优质加速覆盖公共服务领域。
(四)攀登服务高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断改善工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改革成效最大化。一是进一步做好“至少去一次”落实工作。根据“至少去一次”实施方案,不断细化服务对象,走访内容,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和反馈机制。着力破解办税服务中的“堵点”、“痛点”,使“跑一次”更顺畅,更多事项“一次都不跑”。二是进一步优化办税窗口设置。在改进提升内部流转流程的基础上,加强与国税的联系,建立国地税联合办事窗口,从“一窗受理”向“一窗办理”升级。积极促进收缴电子化全覆盖,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进一步深化“互联网+财税”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将更多业务项目纳入网上办理事项,全程公布办事过程和完成时间。建立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纳税人诉求。
(五)发挥队伍亮点,展现财税干部风貌
秉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优良作风,不断激发财税精神引领作用,夯实队伍建设基础。一是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切实履行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干部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确保“干好事、不出事”。二是加强综合人才培养。构建学习型机关,在巩固财税专业人才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新公务员招录专业倾斜和后期有针对性培训,不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增强队伍综合实力。三是加快青年干部成长。从业务知识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着手锻炼青年干部,为其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青年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干部年龄结构,增强财税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