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共市委组织部 > 公示公告
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面提升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8-10-08 14:46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办公室(调研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绍兴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决策部署,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社区“契约化”共建,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面提升,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努力实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以党建引领下的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契约化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更加凸现。全面开展“五星达标、和美家园”争创活动,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社区。通过3年努力,所有社区实现五星达标,每年评选10%左右和美家园社区,其中到2018、2019、2020年底,全市70%、85%、100%以上城市社区实现五星达标;2018年底所有街道实现整体提升(即50%以上社区实现五星达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政治功能,突出城市基层治理党建引领

1.优化街道、社区职能职权。明确街道主要履行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领导基层自治、维护安全稳定、动员社会参与等职能。赋予街道党工委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以及对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和负责人任免征得同意等职权。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居务联席会议制度,保证社区党组织行使社区组织班子成员人选推荐、续聘社区工作人员建议等职权。

2.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突出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党的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党员“亮旗”行动,完善党组织星级管理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机制,持续整顿后进支部,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加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

3.推动“党建网”和“治理网”双网融合。完善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深化“全科网格”建设,建立一网格一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开展综治工作中心标准化建设,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形成社区群众诉求、问题隐患等事项发现、建档、分流、处置、督促、反馈的工作“闭环”。完善“一社区一民警”“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化城管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进社区工作,健全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法治社区、平安社区和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

4.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执行、居监委监督,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物业、驻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治理架构。健全社区党组织主导的听证、协调、评议等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落实“三务”公开,畅通社区居民表达意愿、参与决策渠道。组织群众制定并践行社区(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妥推进社区规模调整,一般以1500户至3000户为宜。

5.积极稳妥抓好村改社区工作。加快理顺未改制居委会管理体制,推进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股份合作社与社区分离,构建经营灵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机制,优化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村改社区党建工作,突出股份合作社与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优化股份合作社与社区党组织设置。

(二)强化区域统筹,创新城市基层治理共治模式

6.推进“契约化”共建构筑区域党建联盟。到2020年底,建设3-5个区域党建联盟,将辖区内社区党组织和骨干企业、共建单位等党组织联接起来,共同管理区域内事务。进一步规范社区“契约化”共建,以“五约”法缔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契约。通过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互动对接“谈约”,列出“服务、资源、责任、个性”四张菜单。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会议,制订年度共建计划,与各驻区单位共建“签约”,并在双方党务公开栏内公示“亮约”。双方按契约开展“履约”共建,期满后开展“评约”,评估实效。

7.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注重吸纳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金融机构等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两新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兼职委员人数不受限制,可由街道社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兼职人数。以街道为单位制订兼职委员履职清单,建立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街道、社区党组织每年牵头召开不少于2次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商议党建工作和辖区建设重大事项。由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各类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的组织,实行党建工作兜底管理。

8.统筹推进新领域新业态党建工作。依托物业公司、产权单位、骨干企业等建立商务楼宇党组织, 指导入驻单位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各类园区实行企业入园手续申办、党组织建立、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党组织书记选配“四个同步”。依托街道或管理部门在商圈市场建立党组织,逐步向商家、店铺延伸开展党建工作。抓好互联网企业、网商群体党建工作。强化市场监管、税务、民政等部门监督责任,将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纳入市场监管、税务、民政等部门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

9.建立健全条块双向用力机制。以教育、卫生、服务业等行业系统和律师、物业、互联网等行业协会为重点,加强行业系统党建工作。坚持条块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推进行业系统与属地党委党建工作会商机制,行业系统部门在考核驻区单位工作、评先评优等应听取所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考核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工作时应听取相关部门党组织意见。

10.全面加强党对业委会工作的领导。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做好监督指导业委会日常运行、按期换届、规范议事等工作,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居民小组长、党员等通过法定程序选为业委会成员。加大在业委会中组建党组织力度,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下派党建指导员、指定党员业主联络员。业委会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业委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三)强化队伍建设,培育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11.选优配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进一步拓宽选任渠道,推动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持续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跟班实训,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建业务、群众工作、城市管理、政策法规等教育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56个学时。以街道为单位,按不少于社区数1.2倍建立后备人才库,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委建制的应配备专职副书记。

12.加强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职社区工作者实行总量控制,综合考虑社区规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按每个社区8至10人标准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增300—400户可增配1人。专职社区工作者统一由市民政局会同市人社局组织招聘,街道统一管理,社区统筹使用。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退出机制。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全科社区工作者”,鼓励专职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到2020年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持证比例达到50%以上。加大在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力度。

13.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合理确定专职社区工作者的人均工资水平,建立与岗位、工龄、职称、绩效挂钩的“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落实年休假、体检等待遇。加大从专职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重视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镇乡)领导岗位。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14.扎实开展“五清”村居建设。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履责情况督查考核制度,压实“两个责任”。重点加强社区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范、深化社区党风作风建设等工作。推进巡察巡查,实现届期内对街道巡察全覆盖,选择部分社区开展提级(延伸)巡察,全面开展基层作风巡查,着力发现、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日常监管。

(四)强化民本理念,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15.建设“一站式”服务场所。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统揽建好用好街道、社区活动场所,突出功能叠加、开放共享原则,统筹各类阵地。街道、社区都应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党建标识,综合发挥办公议事、宣传教育、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功能,街道按照不低于500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5平方米标准配建,每个社区不少于350平方米,新建社区总面积不少于900平方米,建设经费由市街两级财政保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模式,实现从“柜台式”向“社区客厅”转变,推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AB岗等制度。社区主职干部办公室不得超过15平方米,其他干部不单设办公室。

16.健全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推行民生实事工程社区需求征集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通过公开征集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等意见建议,每年至少解决1至2项社区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关键小事。健全完善街道和社区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城市生活困难群众机制,深化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双岗服务”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档案。深入开展96345党员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制度,常态化开展“组团式服务”“微心愿”认领等活动;组建就业、养老、困难帮扶等各类党员义工队伍,建设“爱心驿站”等服务平台。

17.构筑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动员各类组织,以及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民主党派人士等广泛有序参与社区治理。辖区内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在开展党内重大活动和涉及社区管理、居民利益等活动前,应报告社区党组织。推进党建带群建促治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加强“两代表一委员”群众联系点建设,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按“5+X”模式,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到2020年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有15个以上登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开展公益创投的力度。

18.减负增能提升街道、社区服务能力。建立职责下沉街道准入制度,职能部门下沉事项须经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同意,并“权、人、费”随事转。执行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制度,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消防等事项的责任主体;职能部门未经组织部、民政局同意,并经市委办审定,不得直接要求街道和社区成立相应机构、设立专门场所、加挂名称牌子;清理规范各职能部门及市场主体要求社区出具的各类证明。取消职能部门对街道、社区的直接考评,由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评,街道“一票否决”事项参照乡镇严格控制。

(五)强化保障体系,集聚城市基层治理资源要素

19.大力整合涉社区资源资金。加强涉社区资源和资金统筹,整合后的经费由市财政统一转至街道统筹安排。按照每个社区每年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10万元,社区工作经费每千户不低于10万元进行拔付,所在街道按1∶1配套社区工作经费,户数超过3000户的社区,根据实际确定保障上限。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有效使用。支持基层的政策、资源、资金,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

20.统筹推动各种力量下沉。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街道、社区干部参加,经常性深入社区开展走访服务,届期内市委书记要走遍辖区内所有社区,街道(镇乡)党(工)委书记要走遍所有社区网格和困难户。建立市级机关部门挂联社区机制。实行街道新录用人员到社区(村)锻炼制度;提拔街道中层正职一般应有一年以上社区(村)工作经历;建立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基地。

21.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好党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远教平台,探索开放式学习和组织生活,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深化党建信息、基层治理信息“一张网”建设,促进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各条线专业数据库信息共享,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实现在街道、社区层面的有效交互和充分共享。

三、组织领导

(一)构建领导体系。构建“市、街、社”三级联动的组织、责任和制度体系,将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市、街道两级党(工)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建总体规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市级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整体布局、组织实施;街道党(工)委负责统筹推进和抓好落实;社区党组织负责组织动员和服务管理。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

(二)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市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强化统筹协调;市纪委负责推进城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市府办负责深化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功能拓展、信息整合;市委政法委负责深化基层治理模式,指导“全科网格”建设;编办负责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指导“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民政局负责指导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财政局负责工作经费保障;人力社保局负责指导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建设局负责监督指导开发建设单位配建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加强指导。

(三)开展争星考评。每年确定“五星达标、和美家园”社区创建指标,实行统一考评、动态管理,按社区自查、街道初审申报、市级验收初评、绍兴市级复核验收的程序,对通过绍兴市验收的,经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社区项目建设、活动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实行分类指导。各街道要注意因地制宜,基础较好的,要重点创新体制,打造标准化样板,起步较晚的,重在加强规范化建设,实现整体建强。尊重基层首创,打造一批党建特色品牌。健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巡查通报制度,定期进行明查暗访,推动工作落实。各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中共诸暨市委

2018年9月27日    

信息来源:办公室(调研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