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浣江大地
2018年第2期(总第47期)
发布日期:2019-11-18 10:12 浏览次数:

 

2018年第2期(总第47期)

 

2018年12月出版

主管单位:诸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刊名题字:彭  林

 

 

《浣江大地》编纂委员会

 

顾   问:俞关华

主   任:马礼畏

副 主 任:吴永祥 闵南征 陈志堂 冯品灿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礼畏 冯品灿 边迪夫 邬才南 

李科才  吴永祥 陈志堂 黄 平

主  编:冯品灿

执行编辑:李科才

 

研究会地址:暨阳街道体育路28

联系号码:0575—87012079   13757557091

电子邮箱:360382865@qq.com

邮政编码:311800

 

 

 

卷首语

新年献词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渐浓的农历新年味,我们即将迈入2019年新的征程。

回首2018年,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所作的一切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广大会员及其家属的参与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指导。在此,谨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祝愿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不忘初心,为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与诸暨市“老促会”联合组织53名会员赴赵家镇泉畈村举行了汪寿华、何炳忠、何达人、何炳灿等烈士纪念碑的祭扫活动;协助有关方面分别举办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和“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前者组织和邀请近80名会员和革命后代参加;组织40名会员赴井冈山、南昌开展了“访革命圣地,传红色基因”学习考察活动;编写并出版了《劲旅英杰——人民军队中诸暨籍名人选编》一书;在《诸暨日报》整版刊载了《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的专题文章;接待了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40余名师生,为他们讲述金萧支队的革命斗争故事,作“弘扬红船精神,争做‘两为’新人”的宣讲。与此同时,我们努力做好送温暖送关爱工作,看望慰问了杨伯诚、夏庆宝、杨志广等33位新四军老战士和老会员。这一年,我们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按章程坚持落实议事制度,积极吸收发展新会员,认真做好本会换届的筹备工作。

    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在新的一年里,本会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会员,继续大力弘扬“铁军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2018年12月28日

 

目  录

 

卷 首 语

新年献词…………………………………………………………………研究会(1)

 

金萧传奇

金冈坪潘大哥……………………………………………………………郦林春

难忘金萧老战士的鱼水情………………………………………………侯生才

金萧尖兵  淮海英烈——记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周文龙………………周解荣

 

抗战史话

野鸭塘上新屋的红色回忆……………………………………周祖康  杨才贤

椒山坞阻击战…………………………………………………宣松火  徐顺锋

 

岁月回眸

傅文象血洒千秋桥………………………………………………………黄  平

白皮红心朱乡长…………………………………………………………郦林春

银杏村的十一位烈士……………………………………………………张仲透

一张珍贵照片的拍摄经过………………………………………………李科才

 

佳作选刊

七绝·金萧英雄赞………………………………………………………良  之

访井冈山有感……………………………………………………………鲁云信

为党的利益宁愿牺牲一切………………………………………………陆  健

阳坞乡情…………………………………………………………………杨  明

读《璜山撷英》有感……………………………………………………赵金玲

 

金萧纪念活动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

成立75周年…………………………………李科才  孙晓群  黄  平

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黄一海

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闵南征

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会议上的发言郭荣熙

纪念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活动圆满成功……………………………张建国

 

会里会外

向已逝的老同志致敬……………………………………………………研究会

一个老战士的初心………………………………………………………边迪夫

访革命圣地,传红色基因——江西井冈山、南昌红色之旅纪行……李  唐

重温金萧支队的记忆…………………………………………楼倚杉  喻柳锋

 

 

 

 

封  一:井冈山红旗雕塑广场(网络)

封二上:井冈山标志前合影(摄影部摄)

封二下:八一起义纪念馆塑像前合影(八一起义纪念馆摄影部摄

封三上:研究会领导陪同绍兴市新四军研究会慰问老同志并座谈(董国祥摄)

封三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年纪念大会现场(郦以念摄)

  四: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年纪念大会全体人员合影(郦以念摄)

 

 

 

 

 

 

金萧传奇

金冈坪潘大哥

郦林春

 

在层峦叠嶂的五泄景区和马剑镇之间,有一座山峰,顶部比较宽敞,人称“金冈坪”。在革命战争岁月,这里曾是人民武装活动的范围。1945年深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北撤以后,有十位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同志,在潘芝山带领下,来到金冈坪义结金兰,成为著名的金冈坪十兄弟,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潘芝山,名怀升,生于1900年,桐庐四管乡雅坊(今属新合乡)人。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体育专门学校,1919年因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开除。1930年春,结识共产党员金焕善,立志献身革命。他联络受苦弟兄,开展减租斗争,并为革命筹集经费。同年4月,他集合当地农民,赶赴诸暨参加农民暴动,遭到国民党军的镇压,暴动失败,潘芝山避走湖州。后为国民党特务发现而被捕,押解至杭州拱宸桥。他伺机脱逃,避居无锡。1935年返回家乡。

1940年1月,在共产党人蒋忠领导下,潘芝山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潘芝山在老家雅坊村自筹资金,办起免费学校,让30多个穷人家的孩子走进了校门。1943年1月,组织“钱南支队”第三独立中队,任中队长,参加抗日救国。队伍成立不久,在浦江上施村(现属诸暨马剑镇)遭国民党顽军袭击,队员被迫分散隐蔽。半月后,潘芝山召集失散的战士二十余人,前往苏北参加新四军。

1945年6月,中共路西县平湖区署在马剑成立,潘芝山返回故乡担任区中队长,在浦江县寺前、中余一带开展征粮和“二五”减租,发动群众支援新四军。同时,为当地百姓从地主潘时亮手中夺回宗祠产业,传为美谈。9月下旬,金萧支队奉命北撤,潘芝山与区长毛冰山、县大队负责人蒋忠留下坚持斗争。

同年10月26日,潘芝山(党员)、蒋谷川(党员)、杨国光、杨恒、陈长德、陈良善、朱朝江、张小炳(党员)、赵龙标、戚永水(党员)等人来到金冈坪山神庙,焚香叩拜,对天盟誓,结为十兄弟,尊潘芝山为大哥。张家坞的楼友珍(女,中共党员),虽然没有参加兄弟结拜仪式,但是在革命斗争中一直风风火火,随后也被大伙公认为他们的女兄弟。

还有一位女兄弟,叫陈华兰,是共产党员张小炳的妻子。金冈坪结义之后,陈华兰主要负责给诸暨人民自卫队(后改成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做饭、洗衣,提供宿营地、传递情报。她将情报卷成一小条,塞进玉米芯里,万一被敌人注意,就将玉米芯扔掉,伺机再返回拾起来。因此,她所传递的情报从未落入敌手。

金冈坪十兄弟紧紧依靠山区群众,在石门、张家坞、大利殿、淡竹湾、鱼干岭脚、平阳弄、上塘坞、金冈坪等地开展活动,为诸暨人民自卫队(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筹集钱粮,同时为队伍开辟多处秘密宿营地,有力地配合了马青、蒋明达、杨光领导的路西革命斗争。此外,十兄弟还在当地积极争取上层民主人士项作梁等人的支持,也为后来项作梁在分水县起义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946年9月11日(八月十六),潘芝山被潜伏在村的国民党桐庐警察局巡长马润庆等袭杀,时年四十七岁。1947年1月25日(正月初四)晚,蒋忠率二十余名武工队员来到雅坊村,为潘芝山复仇,处决了谋杀潘芝山的四名凶手,极大地鼓舞了壶源江上游人民群众的斗争信心。

后来,十兄弟中的杨国光、杨恒等人先后在战争中献身。2009年2月,最后一名“兄弟”蒋谷川也离开了人世。金冈坪十兄弟的革命事迹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他们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却永垂青史。

 

难忘金萧老战士的鱼水情

侯生才

 

回眸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2003年4月7日中午,20余位金萧老战友在诸暨大酒店三楼大厅欢聚一堂。这次聚会是由时已80高龄的杨光同志(原中共路西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政治处主任)和杨水镜同志(原中共路西县小西区指导员,杨光夫人)发起相邀的。这既是一次老战友的重逢聚会,又是一次鱼水情的盛会。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是浙东新四军北撤后,我党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部分人员为骨干,发动当地工农群众、知识青年等组成的一支革命游击武装。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于1948年9月15日,在浦江马剑石门(今属诸暨)重新成立。金萧(路西)革命武装,在中共金萧(路西)工委领导和人民的支援下,英勇奋战,打击了敌人,壮大了自己,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批参加路西革命斗争的“金萧”老战友,在白色恐怖岁月中,高举革命火炬,撒播革命火种,为拯救黎民,坚持武装斗争,不畏艰险,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有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沉重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铸造了路西革命斗争的历史丰碑,涌现了无数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杨光夫妇多年来虽身居杭城,但始终忘不了当年的战友和英烈,忘不了支持他们革命的父老乡亲。在这次聚会中,必然要热邀支持革命的父老乡亲代表。因此特请来了一位当年被誉为“小延安”的同山杨家(现为解放村)的堡垒户、年已78岁的王华庭(女)。她的丈夫也是金萧支队队员,1948年在长洲战斗中光荣牺牲。杨光深情地对王华庭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当年,我们在你们家进进出出,你们全身心支持我们。”“我们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支持我们取得的。人民群众和我们心连心,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啊!”杨水镜同志还激动地唱起了反映军民大团结的《生产歌》。

这次金萧老战友,欢聚暨阳城,想不到我和老伴也有幸应邀参加了。我听说事先有人认为侯生才夫妻俩没资格参加,可杨光同志却斩钉截铁地说:“侯生才他俩非请到不可。”原来这也是杨光同志鱼水情的生动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们未曾与杨光同志谋面,但他的英勇斗争事迹,却不绝于耳,金萧支队的革命精神注入了我的心灵,我家也构筑了一段与杨光的鱼水情结。那是1945年12月27日,坚持路西斗争的人员,镇压了侯村街的一名反动保长,之后,我的父亲被“硬揿牛头喝水”,担任代理保长。不到二个月的一个夜晚,诸暨人民自卫队一封派款5万元和《告各界父老同胞书》,塞进一户店主的门缝,后转交给我父亲,我父亲立即找人凑足5万元,按约定时间、地点送给自卫队。谁知这件事被坏人告密,国民党保安团以私通“共匪”罪,将我父亲抓起来,要坐老虎凳、枪毙。逼得我家变卖家产,被敲诈去10万元,后改为“暂作扣押”。父亲坐牢一个月后,才得保释。

我在部队时,组织上的外调结论中有我父亲“支援游击队”的评语。1989年8月1日,我把人民自卫队留下的宝贵礼物——《吿各界父老同胞书》赠送给了市党史办。后来,我见《中共诸暨党史大事记》里有着“1946年1月29日,诸暨人民自卫队的杨光,写了《诸暨人民自卫队告同胞书——我们的呼吁》,揭露了国民党破坏停战令,进行‘清剿’的罪行”的记载。对此,杨光同志先后给我来电、来信满怀深情地表示:“你父亲支援游击队,你们家保存了我写的唯一能保存下来的《告各界父老同胞书》功不可没,感谢你们。”

其实,我们只是尽了应尽的责任,真正要感谢的是先烈、先辈的流血牺牲英勇奋斗,他们为新中国奠定了不朽的基石,为我们高扬起胜利的大旗;要感谢老革命杨光等在当年“草要过烧,石要过刀”的严重白色恐怖岁月里,为救国救民而进行那种“吃的六谷糊,走的野猫路,牵着‘黄狗’(指反动军队)磨豆腐”艰险卓绝的斗争;要感谢杨光及其战友们因实际斗争需要而写出这么好的文告,它成了唤醒民众团结抗争的进军号角,成了掲露敌人的锋利匕首,成了自卫队英勇战斗闪闪发光的火炬。

当今,杨光、杨水镜等金萧老战友大多已经谢世,但他们那救黎民于倒悬的革命精神永存,他们那军民鱼水深情常在。一帧金萧老战友聚会的留影,栩栩如生展现眼前,战友情、鱼水情,交相辉映。

 

 

金萧尖兵  淮海英烈

——记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周文龙

周解荣

周文龙(1928.05—1948.12),男,枫桥镇洄村人。中共党员。1942年7月在当地参加革命武装,1945年9月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北撤。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 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第一营第三连副连长,参加过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等著名战役。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授予其“二级人民英雄”奖章。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舍身炸碉堡,牺牲时年仅20岁,被誉为淮海“董存瑞”。

周文龙烈士画像

 

一、儿童团员

周文龙出身于枫桥洄村廿七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靠租种农田、做长年、卖柴维持生计,抚养周文龙及其两个弟弟,家中生活十分艰苦。

洄村是革命老区村,20世纪30年代中期便有中共地下党活动。1937年11月,洄村成立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周迪道带领下,在廿七房沿山头上办起集聚青年人的“农场”,播撒党的火种,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春,以“农场”人员为基础,洄村公开成立农民抗日救亡协会和抗日义勇队。由于洄村群众基础好,革命力量深厚,1938年3月至1939年9月,中共诸暨县委机关曾迁至洄村,县委书记杨思一等同志在洄村统一领导全县革命斗争,洄村由此成为绍兴地区革命斗争最活跃的红色根据地(1940至1941年,洄村一个村同时成立了4个党支部)。

周迪道是周文龙的同族堂叔,中共早期党员,枫桥一带颇有影响的农民领袖,曾任中共枫桥区委书记、嵊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经他动员介绍参加地下党或送出去参加革命武装的洄村青年有四五十人(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民政局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9人)。周迪道家住周文龙家斜对门,一直关照和接济周文龙一家生活,平时关心周文龙读书进步, 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周迪道回村从事地下活动,周文龙家就成了“堡垒户”,这使得周文龙从小就受到革命斗争影响和革命思想教育。

周文龙10岁那年,洄村成立抗日儿童团,周文龙积极报名参加,站岗放哨,服务抗战。一天下午,中共宁绍特委委员马青同志到洄村周迪道家联系工作,周文龙和几个儿童团员一起在廿七房村口晒场上“留意”,碰到两个陌生人来打听“马青(当地方言‘马’字读‘母’音)来不来咚(在不在)? ”周文龙觉得这两个人形迹可疑,灵机一动,带着他们走,路过自家门口时故意对着周迪道家窗口高声叫道:“你们问母亲来不来咚?一定来咚的!我马上把你们领到。”说完,就在弄堂里绕来绕去,把两个陌生人带到一位老太太家里,指着她说:“她就是母亲,她家儿子都叫她母亲的。”两个陌生人明知被戏弄了,但也不好怎么样,只得悻悻离去。周迪道听到窗外周文龙的叫声后,与马青安全撤到村外。

1939年3月31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视察东南抗日前哨途径枫桥。时任中共枫桥区委书记的周迪道秘密指示洄村,选派一批由党员、农民救亡协会会员、儿童团员组成的可靠人员,参加欢迎队伍。那天一大早,周文龙等十多名儿童团员,在村里青年周海芝的带领下,手执红绿彩旗赶到枫桥紫阳宫迎接周副部长。路上碰到本村周培炎、周忠贤等十多个地下党员,身藏双响土造短枪在做暗中保卫工作。儿童团员们与欢迎队伍一起,簇拥着周副部长来到枫桥镇上,还在大庙内参加群众大会,聆听周副部长激动人心的抗战演讲,周文龙的心灵受到抗日救亡思想的极大触动。那天,周副部长看到枫桥妇女儿童的抗战激情,非常高兴,下午在商会会议室座谈时特别关注了战时儿童“失学”问题,向当地官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周文龙来说,感受尤为深刻,他曾因家贫上不了学,是在兼村校校长的周迪道关心下,由本村家族祠堂公产资助,才读了两年书。可见,共产党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想到点子上了!

1939年12月11日,日寇飞机长时间在洄村上空低空盘旋,然后轰炸枫桥,炸毁房屋300多间,伤亡150多人。次年10月18日,日机再次轰炸枫桥,枫桥一带又一次沦为人间地狱。周文龙对父母说:“看样子,只有打掉日本佬和反动派,我们才会有活路!”

二、侦察班长

1942年7月,周文龙刚满14岁,就告别父母和弟弟们,踏上革命征程,参加了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南进支队(后周文龙所在部队名称几经演变)。南进支队是1942年6月下旬,由中共浙东军政分会委员蔡群帆率领从余姚到达诸暨枫桥地区的,共200人。6月30日,会稽地区党组织和南进支队在枫桥绛霞村(今属赵家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枫桥为中心建立会稽山游击根据地。7月7日,南进支队攻占枫桥集镇,设立办事处,还给自己定了三项任务,即熟悉环境、开展统战和抓紧扩军。经洄村党支部的动员和周迪道的介绍,周文龙和同村的周益来等小伙伴,首先响应部队号召,加入南进支队。在洄村青年带动下,枫桥周边地区青年踊跃报名,一个多月时间里,部队人数即增加到三四百人。

初到部队,周文龙给支队领导当了一段时间的通信员。虽然他个子不高,但身子灵活,又有点文化,因此受到支队领导器重,不久,被安排到侦察班当班长。周文龙所在部队转战于诸暨、绍兴、嵊县、新昌、上虞、余姚等地区,抗击日寇、汪伪部队和国民党顽固派,建立和巩固会稽山抗日根据地。周文龙年纪虽小,但革命意志坚定,在蔡群帆、杨思一等部队领导的关心下,克服了侦察工作上两大困难:一是连续作战。侦察班是军中尖兵,部队行动,侦察班必先行;部队驻扎,侦察班继续四处打探敌情,为领导制定行军、作战计划提供情报。当通信员的时候,部队路过枫桥附近,周文龙曾请假回家看望父母几次,到侦察班以后,基本上没有回过家。有时难得回一趟,也是为了找弟弟周文虎帮忙一起去某个地方,为侦察打掩护。因为白天在执行侦察任务,晚上要写汇总报告,为了不影响战友安睡,很多时候周文龙只能用畚斗盖住煤油灯写报告。二是辨判真伪。抗战开始后,各地借抗日名义成立“自卫队”“义勇军”“救国军”等名目较多的地方武装,可谓鱼龙混杂,有的甚至是土匪、“烧毛佬”“破脚骨”,他们自立为王,横行乡里,扰乱抗日根据地。乡长、保长也有“白皮红心”和“红皮白心”的区别。哪些该争取、避开、驱散、镇压?侦察员都要按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部队领导的要求,摸清底细,精准判断,为队上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期间,周文龙先后参加了绛霞、潘村自卫战和龙凤山战斗。1942年11月、1944年1月,周文龙两次随部队在四明山地区参加浙东第一、第二次反顽自卫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浙东抗日武装的进攻,粉碎了敌顽“限期剿灭”的阴谋。

周迪道

 

1943年12月21日,在诸暨黄家店村,周文龙所在部队以及兄弟部队改编为金萧支队(全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1945年1月至9月改称“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金萧支队”)。

此后一年多,金萧支队与驻扎在浙赣铁路两边的日寇、汪伪蔡廉独立旅,以及国民党顽固派浙江保安司令部第二、第五团,忠义救国军第三纵队新一团等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墨城坞战斗(1944年5月27日)和反“会稽山清剿”(1944年10月)等多次战斗的胜利,威震日伪顽。

1945年8月,周文龙18岁那年,金萧地区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人民英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准备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为顾全大局,遵照党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紧急北撤。金萧支队1500人的队伍迅速行动,从浦江县马剑金竹坑(今属诸暨市)出发,经嵊县苦竹溪、绍兴南部,于1945年10月1日下午赶到上虞县城。随即,金萧支队和金萧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直属第六支队”。

10月6日上午,周文龙随部队在余姚临山乘船北渡杭州湾经上海奉贤等地继续北上,于12日至江苏涟水。经过休整、整编、整训,浙东游击纵队主力改编为“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一纵队3旅”,第六支队与三支队合编为该旅8团,周文龙为该团第一营第三连副连长。整编后,部队北入山东,原准备开赴东北。后由于津浦前线战事需要,留在山东参战。

这次北撤,周文龙和他所在部队的战友们,面对国民党顽固派设置的围追堵截,以新四军铁军“铁流涌进”的精神,粉碎了敌人“南追北堵,东西合击”,企图制造第二起“皖南事变”的反动阴谋,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北撤使命。 

从浙东到山东,对周文龙和与他一同北撤的战友们来说,这条行军路线太不寻常了。无数战士在北撤转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诸暨籍11名),他们和周文龙等以后牺牲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270多名诸暨籍战士一样,再也不能回到故土。因此也有了浙东新四军“北撤一万五,归来两三千”之说。

1946年至1948年,是周文龙年轻生命的最后3年,也正值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气势恢宏、决战决胜的辉煌时刻。解放战争期间,周文龙所在的第一纵队,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纵队之一,参加了华东战场的所有重大战役,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连续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生死考验——

1946年:

1月:迫降山东兖州、泰安地区拒降之日军近4000人,歼灭国民党军和伪军2万余人,控制津浦铁路200余公里。同团(8团,下同)23名诸暨籍战友牺牲。同月,部队改称为新四军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

6月:攻克山东泰安城。激战三日四夜,全歼伪军警备旅守敌4000余人。泰安城第一次解放。同团30名诸暨籍战友牺牲,包括同村战友周锦贤。

7月:山东章丘文祖镇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15军第1团。毛主席致电称:“即使是小胜,亦足以涨人民之志气,灭敌人之威风。”战斗中,同团7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10月:山东曹县马家楼战斗。同团10名诸暨籍战友牺牲,包括周文龙所在连连长蒋栋材。

11月:山东枣庄泥沟镇北田家营战斗。同团8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12月:江苏宿北战役。同团23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1947年:

1月:山东鲁南战役。同团8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2月:山东莱芜战役。同团20名诸暨籍战友牺牲,包括周文龙所在连指导员楼启洪和同村战友周益来。

5月:山东孟良崮战役。同团9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6~7月:山东鲁西南突围。滕县战斗中,同团31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9月:进军豫皖苏。同团8名诸暨籍战友牺牲。

11月~12月,陇海路破击战;解放永城、涡阳、亳县、柘城。

1948年:

6月:河南豫东战役。同团14名诸暨籍战友牺牲,包括同村战友陈生贤、周信忠。

9月:济南战役。于南线阻击邱清泉兵团增援.

11月6日至翌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

二级人民英雄奖章

 

1947年6月,周文龙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二级人民英雄”奖章。这是该军为表彰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而设置的特殊奖项。

四、淮海英烈

周文龙所在部队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奉命参加淮海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政治影响最大、战争形式最复杂。

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军中心任务是歼灭敌黄百韬之第七兵团。周文龙随第一纵队参战:

11月6日7日,华野各部从集结地向预定目标疾进。

11月8日: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跟踪追击敌第七兵团63军。

11月9日:猛追40公里,于傍晚至江苏邳县窑湾镇,对敌形成包围圈,并迅速肃清外围。

11月10日:午夜,逼近村落四周的土圩子。

11日11日:下午4时,发起总攻。周文龙所在的3师8团与9团打进大东门和南门,将守敌152师全部歼灭;敌军另一部第186师被我第一师歼灭,军长被击毙,参谋长被活捉。

11月12日:拂晓,战斗胜利结束。歼敌63军2个师5个团,共13700余人。这是淮海战役首场胜利,开创了我军以一个军歼敌一个军的战例。

窑湾战斗一结束,部队西渡运河,经3天急行军,到房村地区集结。并立即向狼山、鼓山之敌(敌军第70军)攻击,阻敌东援,保证兄弟部队于11月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从1948年11月23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共24天,主要作战地点在江苏萧县(今属安徽)。萧县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就设在萧县。周文龙没有参加完淮海战役全程,他生命中最后16天是这样度过的:

11月23日29日:部队在水口、宝光寺、褐兰地区组织防御,阻敌70军南援,保证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歼灭黄维兵团。

11月30日:追击徐州向西南溃退之敌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

12月1日3日:下午越过津浦路西追。

12月4日:3师作为先头部队,追到敌右侧前头,攻占芒砀山,与兄弟部队六纵汇合。

125日,由袁圩以西地区向王白楼、孟楼、李石林方向攻击,歼敌邱清泉第二兵团第5军200师一部。

12月6日:我军各部缩小包围圈,将敌主力20万人压缩于永城东北李石林、青龙集、陈官庄(敌前进指挥部落脚点)等狭小地域内。晚,敌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企图突围,大部被歼。

12月7日:周文龙在王庄战斗中(今属萧县石林乡)光荣牺牲,年仅20岁。

关于周文龙牺牲的具体过程,周文龙家人是从同连队的诸暨籍战友中获悉的。其弟弟周文虎和弟媳楼玉燕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枫桥区委有个干部(名不详,大家都叫他寿部长,在战斗时,失去一只手臂),是周文龙的战友,专门到洄村来看望过烈士父母。他说,文龙是炸碉堡牺牲的,是我们打淮海的“董存瑞”。在攻打萧县王庄时,大部队刚发起冲锋,就遭到敌人碉堡群猛烈火力的封锁。文龙是副连长,他带领我们往前冲,紧贴碉堡,拉开手榴弹导火线,等上几秒钟,用力往里扔,保证其在里面爆炸。那时一心想的是炸掉碉堡,至于自己能否撤出,已无心顾及。最后,碉堡炸开了,自己也当场牺牲。寿部长是就地一滚,滚到土坡下,才捡回一条性命,但失去一只手臂。

洄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周文龙牺牲后,其父母周金望、骆琴儿收到了部队正式通知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革命烈属证明书

烈字第1911号

先烈周文龙同志,系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西安乡(今枫桥镇)洄村人,于四二年参加本军工作,四八年淮海战役中,为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有功于人民。特发此证明书。

希各级地方政府对其直系亲属,按当地优待烈属条例予以照顾为荷!

军  长   叶  飞

副军长   张翼翔

政  委   陈石夫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汤光恢

中华民国卅八年八月六日

光荣烈属证

鉴于当时条件,周文龙没有留下“屡立战功”的奖项名称,至今,连个人照片也无法征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诸暨县民政部门使用的烈士画像,是根据其弟周文虎的相貌特征绘成的。在优抚方面,1949年县人民政府发给烈属大米600斤。19501960年代,浙江省农民协会、中苏友好协会优先吸纳烈士父母为会员,诸暨县人民政府先后颁发《光荣烈属证》和“永垂不朽”“光荣人家”两块匾额。1967年1月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周文龙等19名革命烈士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诸暨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都有周文龙烈士的英名和事迹介绍。

—————————————————————————

 

注:

①周迪道(1911.10—1999.01):原名周洪法,诸暨市枫桥镇洄村人。中共早期党员,历任任洄村党支部书记、枫桥区委书记、嵊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南山财经委主任、新四军“400反间谍工作小组”组长、浙东纵队司令部别动总队队长。抗战胜利后,随浙东纵队北撤,任纵队司令部管理科长、机关直属队行军总指挥、勤杂大队队长等职。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随部队转战南北。1958年转业,任杭州锅炉厂副厂长直至离休。1999年1月在杭州逝世,享年89岁。

②周文龙所在部队番号:通常说法,北撤前为“金萧支队”,北撤时改编为浙东游击纵队第6支队,至江苏涟水整编为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一纵队3旅,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3旅8团、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3师8团。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0军60师179团,归第九兵团建制。

③“烧毛佬”“破脚骨”:均系诸暨方言,烧毛佬即仗势欺人,掠夺别人财物的人;破脚骨即地痞恶棍。

 

抗战史话

野鸭塘上新屋的红色回忆

周祖康  杨才贤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金萧支队活跃在浙东、浙北地区,给日本鬼子予以沉重打击。日本鬼子为了消灭或抑制金萧支队的活动,对周边区域的交通要道、重点城镇进行严格控制和封锁。

为此,金萧支队只能利用山区和晚上进行活动,其中有一条山区古道是他们利用最多的,这就是从浦江县进入诸暨的安华~青山~西坞岭~燕窝~张家坪~野鸭塘上新屋~馒头石岭~里石坞~青口~五泄寺庙~五泄岭~紫阆~十二都,最后到达萧山楼塔。沿途尽是羊肠小道,人迹稀少,便于隐蔽,金萧支队就是利用这条崎岖小道进行夜间活动。其中野鸭塘上新屋和五泄寺庙是金萧支队选择的二个宿营点,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峻,易守易退,有“一夫当道,万夫莫开”之感。

随着金萧支队的队伍不断壮大,活动越来越频繁,不断给日伪顽以重挫,敌人也派员四处收集情报。当掌握了一定情况后,就命令部队极速扫除野鸭塘上新屋的“麻烦”。

一天下午,日本鬼子出动一个小队的兵力,走在前面的两个头目骑着高头大马,直奔野鸭塘上新屋。约行六七里路到了“石山下”岗头,前面出现一个“关卡”,只见脚下的小道通向卡口。卡口两侧悬崖宕突,紧扼“关口”,悬崖上有座小庙居高临下,俯视关口下小道,关口正中建有一座寺庙,像坝一样堵住关口,只留下一条小道能顺墙角边弯入,从远处看小道转入后便无影无踪,其实里面有几个自然村。而野鸭塘上新屋,就是这条小道通往村尾的一个大院。日本鬼子看看眼前这地形,倒吸一口冷气,只怕中金萧支队的埋伏,而不敢前进。只见远处群山连绵、峰高林密,正是游击战的天堂,外人贸然进入定会凶多吉少。日本鬼子在山岗上站了许久,最后只能调转马头悻悻地回去了。

日本鬼子回去后,不久就派飞机对野鸭塘进行空中侦察。只见飞机在屋顶上空盘旋,大院里的人全部躲进大山里。飞机又跟踪逃难的人,贴着树梢对附近山岗进行侦察,飞机巨大的轰鸣声把躲在树林里的孩子吓得大哭,大人为阻止小孩哭闹惊动鬼子,差点将小孩闷死。后日本鬼子改变了方法,先是抓了一个附近的村民,利用夜色掩护,强令其作向导,半夜三更又出动一小队日本鬼子对野鸭塘上新屋进行偷袭。大约过了个把时辰,他们终于通过了泄下庙的关口,没有遭到伏兵袭击,这时离上新屋越来越近了。此时,被迫作向导的村民也越来越紧张,他想:今晚要是遇到金萧支队打起来,他在最前面,第一个死的就是他。当他隐约能看见上新屋时,他猛然一醒,转过身对日本鬼子说:“不远了,就在前面。”然后朝东走过独木桥,朝章家畈方向走去,把日本鬼子带到东面的前杨村。原来前杨村也有一座叫“上新屋”的房子,向导说这就是“上新屋”。日本鬼子围住“上新屋”,就点了一把火,时值后半夜,一座大院着了大火,方圆几里路外都能看见。

当时野鸭塘上新屋确实有中国军队住宿,但人数不多,只有一个班。发现敌情后,立即集合,每人手持一支驳壳枪,再背上一挺轻机枪就直奔前杨村。只见火此时已烧得差不多了,折腾了一晚上的日本鬼子想弄点吃的,正在村里抓鸡杀鸭做饭,在八仙桌旁盘腿蹲座,搬凳移桌,肆无忌惮,戒备比较放松。

中国军队此时已化装成老百姓摸进村去,把成捆的手榴弹放在畚箕里,再盖上杂草。见鬼子就在屋内,从后窗门里塞了进去,并立即拉弦,只听“轰”的一声,炸得日本鬼子乱作一团。中国军队火力全开,鬼子在慌乱中不知发生了什么,慌忙之中拖着死伤者往村外撤,撤至田畈中间。听得枪声稀落,认为是小股来敌袭击,决定反攻。此时中国军队已往后山撤退,脱离了战场。

原来中国军队的驳壳枪射程太短,打不到鬼子,只有一挺机抢打着打着卡了壳。日本鬼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拖着死伤者狼狈回去了。

这场战斗后,据目击者回忆分析,从这支部队有机枪和人手一支驳壳枪的武器装备情况看,应该是一支国民党军队,而不是金萧支队。其实不管是共产党的军队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对抗日有功的人和事,我们都应该缅怀,他们为抗击日寇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如今,抗日战争早已经胜利了,日本鬼子两次要扫除的野鸭塘上新屋还在村中,这座徽派四合大院已经历了一百二十五载的风霜雨雪。

 

 

椒山坞阻击战

宣松火  徐顺锋

 

   1941年4月,为抵御侵华日军的“浙东作战”,中国守军奉命组织“浙东会战”。当时,在牌头镇椒山坞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国军亲密合作,共同演绎了一段并肩抗击日寇的历史佳话。

这年4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暂编第九军新编三十师主力奉命驻守在界牌宣北面的长蛇山上,其师部设立在浦江白马桥。4月26日,三十师派出的侦察兵来到牌头镇椒山坞(今属新五村),住在保长周行夫(名周冉,字行夫,号云轩)家,早出晚归,以侦察草塔、平阔、外陈、牌头等地的敌情。4月27日晚,迟归的侦察兵问周行夫:“从草塔到这里,除蒲岱岭外,是否还有另外的路?”周行夫回答:“还有一条从徽州舍过来的西溪岭。”侦察兵说:“今晚在草塔张家有大队日军宿营,明日必从西溪岭赶到这里。”并央求周行夫派人急送情报至白马桥师部,周行夫便派甲长周乔美前去。

  周行夫当时是中共椒山坞地下党组织的书记。周乔美走后,他叫来了支部的全体党员,在仙里庙开了一个简短会议,决定全力协助国军打好明日的阻击战,并指派了任务。随后,又派人叫来了村里的所有甲长、壮丁队长等人。周行夫对大家说,明日在椒山坞必有一战,现在是需要大家为抗战出力的时候了,我们务必要做好各自的工作并保障国军的后勤。他命人通知附近村的保长,要求天一亮,村人转移上山,仅留少数人在仙里庙待命。

  拂晓时分,一队国军,由周乔美带路急速来到,在村口碰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周行夫等人。周行夫将其中几位领进仙里庙,摊开了他早已画好的椒山坞地形图,指出:西溪岭岗山势较平、较开阔,又缺少隐蔽物,其北坡地势平缓,而南侧山势较陡,不适合打阻击。从西溪岭下来至妙坞神馆,是一片凹地,其外侧的李家山岗正好是个凸出部,且山头向外延伸,拦住了整个妙坞神馆,适合打阻击。同时,考虑到敌人一旦受到阻击,必定会向只有五十公尺间距的水田湾和横山岗方向突围。所以,在水田湾和横山岗交界处必须有另一队人员布防。一是能有效防止日军窜向水田湾和横山岗;二是便于对向李家山岗进攻的日军侧击。因为李家山岗里外两侧与水田湾岗正好形成犄角,到时能相互配合和支援。在场的国军排长听后,当即决定,由钱得志班上水田湾岗,排副带一个班上李家山岗里侧,排长自己带一班进李家山岗外侧。排长还不禁问道:“想不到周保长竟然如此懂军事?”周行夫答道:“我只是喜欢看些这类书罢了。”随即派人为部队带路。

  原来,周行夫曾于1930年就当了红军,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在部队干的虽是文员工作,但耳濡目染,也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战斗经验,尤其是山区作战的知识和经验,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国军刚进入阵地,天已微明,细雨仍在下个不停,一队鬼子已悄悄地迫近妙坞神馆。搞偷袭的日军,做梦都不会想到,一支中国军队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一阵急促的枪声,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日军随即调整部署,利用其炮火,一部分向李家山岗疯狂进攻,另一部分果然向水田湾和横山岗方向突围。钱得志一声令下,水田湾岗上的枪声又响起了,国军的三处枪声,打得日军不得不退回到妙坞神馆。此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呀,日本佬已被中国兵打得动勿来了。”于是,在水田湾山坞里避难的村民们,竟然不顾危险和下雨,纷纷走出草棚,兴奋地观看战况:“是要这样好好地教训教训这些断种绝代的日本佬!”观战的村民个个扬眉吐气。突然,观战村民的心紧缩了,一支日军的增援部队急速地从西溪岭下来,到岭下里侧的山坡上,向钱得志部开炮。在妙坞神馆的日军,则趁着炮火向水田湾和横山岗拼命突围。钱得志沉着地指挥着向突围的日军射击,绝不让敌人跨过这五十余公尺的开阔地带。突然,一块弹片击中了钱得志的胸膛。“上!”中共椒山坞党支部组织委员周保禄大喝一声,率先向钱得志倒下的位置冲去,五六名青壮年紧紧跟上。“老乡们,当心。”接替钱得志指挥战斗的副班长喊道。“不要紧。”六七名青壮年如猛虎扑食般将钱得志抬到了外湾岗的安全地带。周保禄用自己的衣服,拼命地捂着钱得志的伤口。几乎在同时,另一队青壮年将另一名受伤的士兵也抬到了外湾岗。但是,钱得志紧抓周保禄衣服的手还是松开了,壮烈地为国捐躯了。在场的人员,用竹棒替代香烛,为钱得志举行了简单的送葬仪式后,将他安葬在这外湾岗地段。另一位受伤的士兵,经过简单的包扎,即被村人抬回到仙里庙。

  临近中午,敌人在增加炮火和增援部队无果的情况下,派出数架飞机对中国军队阵地以轰炸并低空扫射,炸死椒山坞避难的无辜村民四人。中国守军面对凶暴的鬼子,毫无畏惧,坚守阵地,任凭敌人狂轰滥炸,疯狂冲锋,仍久久不能突破国军的防线。

  战至黄昏,日军一部翻越西溪岭,企图偷袭我蒲岱岭守军未果,还遗下六七具尸体,受伤多人;另一队日军进攻蒲岱岭,又遭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敌人又增派了兵力,从十九都,过墅畈岭进入许村横路,准备翻越下岭,对我椒山坞和蒲岱岭守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为避免落入敌人的包围,国军只得撤出阵地。

  椒山坞阻击战过去70多年了,如今已鲜为人知。但对村里周治平、周再信这样的老人来说,当年情景犹在眼前。因为,这是一场他们亲眼目睹的战斗。但愿年轻一代能永远记住这段鲜血凝聚的抗日历史,但愿后人能永远铭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这是这些老人们最终的心愿。

 

 

岁月回眸

 

傅文象血洒千秋桥

黄  平

 

傅文象,字吉宸,1902年出生于诸暨朱公乡直埠村一地主家庭。1907年,入读直埠小学,后考入杭州宗文中学。1919年秋,进入浙江法政专门学校研习法律,因厌恶学校不正之风,不到两个月就退学返乡。

直埠地处浦阳江江畔,水路直通杭州、上海,货运发达,在诸暨也算一处热闹之地。当时老街上有商店几十家,四面八方来赶集的民众也不少,但街面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泥泞不堪,行人往来非常不便。傅文象见状后,便动员做裁缝的父亲买来洋灰(水泥),铺了一段洋灰路。此举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如今谈及此事,一些知情的老人还在念叨着他的好。

    1927年2月,北伐军打到诸暨,傅文象率先加入中国国民党,任诸暨县县党部执行委员兼诸暨国民新闻社社长。1936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任命其为绍属七县党务视察员。1937年秋,被推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事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傅文象接受诸暨中共党员骆子桢、郦咸明、何文隆的建议,表示愿意合作抗日。9月,国民党诸暨县党部在县城东门外石家祠堂开办“游击干部培训班”。12月,又在白门石佛寺继续开办,经费由“县抗日后援会”拨给。培训班由中共党员骆子桢、骆子虎主持教育工作,宣讲“大众哲学”,赵并欢讲政治课,省流动剧团的邹荃麟、俞仲武为临时教员,主讲社会发展史。学员三十余人,其中部分是中共党员、进步青年,为以后各区、乡组织抗日义勇队培训和输送人才。傅文象的抗日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满,他们四处宣传傅文象有“共产党作风”,甚至说他别有用心。

    傅文象生长在农村,对百姓生计之艰深有体会。抗战爆发后,他在诸暨积极推行“二五减租”,减轻了广大佃农的负担,充分调动起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同时,他还动员本村大地主傅小花(即傅宗超)实行“二五减租”,不料遭到拒绝,两人遂生矛盾。

    直埠村的田地,大多位于柯坞山山脚。每逢季节性大雨,山水直泻,常致洪水泛滥,良田被淹,庄稼绝收。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一直要求兴修水利,更改渠道,把山洪引入朱公湖。傅文象组织民众,投入大量劳力,积极推进了渠道的改造。后来,改渠工程要通过傅小花的田地时,因其反对,不得不暂停。傅文象得知此事后,带着两个卫士,把傅小花“请”到田头,讲明水利工程关系大众的利益,且傅小花以后也会受益,但对方还是不同意。盛怒之下,傅文象当众打了傅小花两个耳光,并以命令的口气说:改渠是为了公众利益,无论涉及谁家的田地,都得通过去。当时,傅文象是全县的政治红人,傅小花自知理亏,未敢还手,直气得口吐鲜血。自此,两人结下了深仇。

 1938年元月22日下午,傅文象接到一个急促相告的电话,让他去王家井凤仪楼参加“县抗日后援会”会议。傅文象信以为真,就从县城坐着黄包车,带着两个卫士前往与会。不料行至王家井镇千秋桥附近时,突遭三四名杀手的伏击,傅文象跳下人力车向田中奔跑,凶手继续追击,最终被杀害于田中。事后,凶手扬长而去,终未捕获。

    傅文象遇害时年仅39岁,随行的两个卫士及一个黄包车夫也惨遭不幸。后来才得知,是傅小花买通了国民党军退役的少将周破浪,周派自己的卫士寿晓昌去暗杀的。

    傅文象是“七七”全面抗战后,诸暨被反动势力所暗杀的第一人。消息传开,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领衔把此信息刊登于《东南日报》上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政负责人暨各县同志闻傅文象先生噩耗,莫不哀悼,纷纷为其举行悼念活动,还准备筹集资金建纪念馆。因其父要求土葬,加之战事蔓延而不得不停顿。

    傅文象先生之抗战热情和为民办实事的光辉事迹,非以笔墨所能尽述,他的牺牲足以激发人心。乡里父老闻之传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致傅先生于死地者必将难逃惩罚。果真如此,事后,罪魁祸首周破浪、傅小花先后被八乡联队和金萧支队所镇压。傅文象先生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矣!

 

傅文象

 

白皮红心朱乡长

郦林春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剑处于路西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当地涌现出很多革命前辈。其中有一位白皮红心的乡长,利用当时的合法身份,为革命队伍进行秘密工作,但是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知。他的名字叫做朱葆仁。

朱葆仁,生于1893年,浦江马剑(今属诸暨)鲍家溪人。早年在浙江政法专科学校就读,毕业后与雅坊村的潘芝山成为知心朋友。1930年4月,积极支持诸暨的四月农民暴动。1938年,中共浦江县委书记蒋忠隐蔽在朱葆仁家中,秘密开展抗日工作。1943年,当选为浦江县议会参议员。

1945年夏,中共路西县委在马剑成立平湖区政府,朱葆仁密切配合区政府工作。9月,抗日战争胜利,金萧支队北撤,国民党在各地大举清剿,朱葆仁千方百计保护我党留守人员。1946年,蒋忠安排他担任国民党马剑乡乡长,为共产党的地下斗争作掩护。9月份,潘芝山被敌人杀害后,朱葆仁和堂弟朱家亮(共产党员)星夜报告路西党组织。此后,朱葆仁配合蒋忠、杨光组织武工队,于1947年1月调集人员,前往雅坊镇压反动势力,为潘芝山复仇。4月,路西先锋队进攻马剑失败,他向国民党追兵谎报我军的撤退路线,说是“向浦富边境的湖田山逃去,也可能向石门张家坞方向逃去”,从而掩护我军安全转移。

9月,蒋忠建立路西县政府,朱葆仁家也成为我党人员的联络点和宿营地。杨光率路西武工队在马剑乡开展活动,陈相海率小分队二十余人携带机枪、步枪,都在朱葆仁家的楼上宿营。杨光和张志骏率四十多名战士在狮坑岭被敌军一个团阻止,朱葆仁不仅动员全家准备饭食冒险送上山去,而且派第三子朱祥锋给队伍传递情报。

1948年4月,他发动全家运水送饭,积极支援抗暴大队进攻高城头。蒋忠牺牲后,蒋明达安排朱葆仁到路西县政府的军法处工作。9月15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在石门成立后,很快展开了七次外线作战。我军缴获的枪支、军粮、电话机、军服之类,都存放在朱葆仁的家里,从来不曾短缺。同时,朱葆仁调离马剑乡,担任路西县军法处长。1949年5月,参与金萧支队接管萧山县城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葆仁告老还乡,却被错划为地主成分。1952年,朱葆仁含冤去世,终年六十岁。1987年12月,诸暨县政府为他平反昭雪,并举行了追悼会,三十多名金萧支队的老战友参加了悼念仪式。

 

银杏村的十一位烈士

张仲透

应店街镇灵山坞村,村如其名,充满灵性。一是灵在山。灵山坞是远近闻名的“银杏村”,深秋时节,漫山遍野金灿灿的银杏林像被太阳光浸染出的云霞,熠熠生辉,仿若天庭仙境。二是灵在人。这里民风淳朴,邻里之间敦睦亲和,十分团结。生在这里的人福气好,得了银杏的便利。因为常喝银杏叶的汁水,多年常吃银杏果(现在西药中降血脂的银杏叶片都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所以长寿的人也特别多。山不在高,别小看了灵山坞,这里还真有真龙天子驻足过。传说元末朱元璋起兵造反途径应店街时,曾到过灵山坞,因银杏林而驻足,还曾感叹过灵山坞是长寿村,称银杏树是长寿树。因地处山区,便于隐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萧支队时常来这里活动。

可以说,银杏村的十一位烈士与金萧支队的频繁活动有着直接关系。

抗日战争期间和新四军北撤之后,马青、周芝山、蒋明达、杨光、蒋忠、应飞、金平欧等同志率少数人员坚持在路西县一带活动,灵山坞等地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当时人们也称他们为“小三八”部队。不夸张的讲,灵山坞村几乎可以说是“小三八”部队的活动联络站和后勤补给站。当年村里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住过“小三八”,当时的路西县县长寿松涛到灵山坞时常住在村民杨再根家。杨立照老人家的“三眼灶”是队伍的“小食堂”,多次为队员们烧过饭。杨氏宗祠的侧厢房是审讯汉奸叛徒的“审讯室”;杨再迪家曾一度是被服厂和报社所在地,一些抗日活动的报刊正是在这里印刷出来分发各地的;部队转移时,被服加工厂的缝纫机则藏在村民杨阿江家;而被服仓库则设在村对面的施姑坪尼姑庵中,当时的村农会长杨海方曾多次组织民工搬运被服。杨桥海家当过粮库,杨再迪等曾多次把从湖区征集来的粮食从杨桥海家挑到富阳龙门,工钱是一斤米外加一包香烟。另外,村里的上道地是部队集合和操练的地方;上大塘是战士们洗澡、洗衣的地方;村口至今尚在的大樟树下,是战士站岗放哨的地方……离村不远的寨头下庄还是后方医院。可以说,当年村里的角角落落都有着队员的身影。

由于人民武装平时经常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管理队伍,战士纪律严明,对百姓善良和气,从不欺诈当地群众。来村时都是自己挑水劈柴、大锅烧饭,不派款派饭;离开时打扫卫生,归还借物。有时看到房东无米下锅,还常省下点饭给房东小孩吃,因此深得村民拥护。

据83岁的村民杨立照回忆,他的母亲郦苏莲经常要到直埠去挑盐来卖。民国34年(1945)的一个晚上,母亲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粉打算烤成饼作为第二天的中餐,刚好那天有十多位金萧支队队员来他家烧饭,炊事员误把钵头里的米粉当作石灰倒入石灰萝里。没有米粉烤饼,第二天就不能去挑盐了,母亲急得哭了起来。问明原由后,带队的领导和气地向母亲道歉赔礼,并劝她不要哭,说毕就赔了满满的二升米给母亲。当晚,这些金萧支队成员都睡在老屋大间地上,第二天转移前还专门来向母亲说了对不起。

村里的小青年在这种纪律良好的部队作风影响下,对这支队伍产生了崇敬和向往,先后有十多位年轻人主动投身革命。导致后来全村出了十一位革命烈士,其中有一户是“一门双烈”。

据说,不少青年不经父母长辈同意就自己悄悄跑去参了军的。如杨再忠、杨再安等几个小青年趁傍晚在上塘洗浴时秘密商量好后,没有回家就参加了金萧支队。杨再清当时学篾匠,连父母都没告诉一声,就跟金萧支队走了。杨周梅当时只有17岁,母亲双眼失明,也跟母亲说了声就去参军。

十多个小青年中的杨保士后来转业到临安,杨再金后在杨石毅部下当通信员,身上中过七颗子弹,留有十三个创口,后转业至金华工作至今健在。据2004年12月杨光给杨再康的回信中证明:杨再康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华北、华中、华南战争,海南岛解放后病退回家务农,连个离休干部都争取不到,只留下一大堆奖章和两张革命军人证明。其余十一人中有八人牺牲于解放战争,三人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最年轻的杨再清,24岁就牺牲在朝鲜战场。十一位烈士从投身革命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家见过父母兄妹,无一人娶妻生子。这正是:少小离家永不回,唯有忠魂归故里。

灵山坞村的十一位烈士是:杨乃炳、杨银贵、杨周梅、杨柳勇、杨兆道、杨宰国、杨定志、杨吉祥,“一门双烈”杨章国和杨再清兄弟俩,此外还有杨阿土烈士生于灵山坞,后全家迁到临安,牺牲后没有计入诸暨烈士数。2016年,灵山坞村杨理淮女士等人发起,在村前山上建了一个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祭奠。2018年开始,已有学生在清明节前去祭扫,十一位烈士的英名将永远为当地人民所铭记!

 

一张珍贵照片的拍摄经过

李科才

 

在《中国共产党诸暨历史·第一卷(1926.冬—1949.5)》《中共诸暨历史简明读本(1921—2011)》《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红色记忆——诸暨市革命遗址图志》等书籍中,均收录着一张标注为“金萧支队成立地璜山黄家店村”的黑白照片。这张老照片的使用频率十分高,那么,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当时又是怎么拍摄的?一直无人知晓。

2018年7月底,在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部分成员走访璜山镇黄家店村的一次活动中,一位叫黄平的老同志说起了这张照片的来历,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1943年12月2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黄家店祠堂宣布成立。在此后的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金萧支队在日寇、伪军、顽军三方的夹缝中不断开展武装斗争,经历大小战斗100余次,俘虏敌军2000余人,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由创建时的800余人发展到了1800余人。在战斗中也有200多位指战员壮烈牺牲,为抗击日寇侵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85年,时年50岁的黄平在中共诸暨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当时办公地点设在人民南路1号。因尚缺金萧支队成立地黄家店的影像照片,他决定亲自去时属萃溪乡的黄家店村采拍。他认为,虽然当时离金萧支队成立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村庄的变化不是很大,把旧址拍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

8月15日一早,天气阴沉沉的,显得很是闷热。黄平穿着一身中山装,肩上挎着黄色的军用挎包,里面装着“海鸥”牌黑白胶卷相机,脚上穿着的是一双解放鞋。因为当时经费紧张,这只相机还是不久前花80元钱从别的单位转让来的二手机,而他当时也刚刚学会摄影,对拍照十分感兴趣。

带着满满的希望,黄平从城关出发,乘坐公共汽车到璜山下车。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到黄家店村还要再步行将近8公里的路程。因黄家店属山区,道路崎岖不平,一脚高一脚低,一路走来真是汗流浃背。到了黄家店,大概已是10点多了,他到村里访问了几位老同志,还在村子里转了一转。发现祠堂因常年失修,已在前一年即1984年下半年拆除,拆下来的石料和旧木料还堆放在祠堂遗址的旁边,黄平感到很是遗憾。那怎么办呢?拍还是不拍。他想来想去,又挑来挑去,只好选择黄家店村有代表性的一角,快速地按下了相机快门,把当时黄家店的村貌拍了下来,这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那张照片。如今黄家店面貌一新,所以这张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照片也显得弥足珍贵。

黄平出生于1936年8月,曾在诸暨市委党史办公室工作18年之久,曾任党史办主任,为诸暨地方党史的收集、整理、编写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直至1996年退休。闲不住的黄平先生平时喜欢看看书报,打打台球、桥牌,在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担任理事职务,还经常写作并义务进行一些地方党史的宣讲工作,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身的余热。

金萧支队成立地璜山黄家店村

 

佳作选刊

 

为党的利益宁愿牺牲一切

陆  健

  

 走进浙江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古老民居群,汪寿华故居静静地“蛰伏”在一排老房子中。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穿斗式屋架,前有左、右侧屋两间,室内尚存有烈士生前用过的床、柜、茶几、八仙桌等遗物。

    在泉畈村,汪寿华是村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骄傲。村活动室里陈列着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村后面的山坡上立着一块纪念碑,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去祭扫,缅怀先烈。“虽然烈士离去已有九十多载,但家乡的人们永远怀念他。”村党支部书记何萍萍说。烈士的故居、纪念碑都得到了修缮和翻新,由烈士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与香榧故事和古井桔槔灌溉工程一道吸引了众多游客。

汪寿华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他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被诱捕杀害时年仅26岁……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诸暨市史志办副主任卢文荣惋惜地说,早期很多富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革命事业献身,汪寿华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汪寿华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进步氛围的感染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4月,他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共产党,1925年初从苏联回国。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也在紧张地准备中。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汪寿华下令全市总罢工。罢工一小时后,立即转入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汪寿华在全市工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4月1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邀汪寿华赴晚宴。汪寿华向组织汇报,党内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他泰然表示:“我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耻笑。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我宁愿牺牲一切!”谁料,汪寿华进入杜宅后,即被打昏后装入麻袋被活埋。在他牺牲几小时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汪寿华生前曾对周围的同志说过:“革命是追求真理的事业,我们应尽力地走我们现在应走的路。如果牺牲了,以后的路自会有人来继续走下去的。”

缅怀先烈,慎远追思,告慰忠魂。今年4月3日,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和诸暨市革命老区开发促进会40余人来到赵家镇泉畈村,祭扫烈士纪念碑,悼念烈士英灵,告慰烈士的英魂。研究会秘书长边迪夫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牢记昨天,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要珍惜今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04月30日03版)

 

 

 

阳坞乡情

杨  明

 

寻访父辈浴血足迹

抚摸艰苦岁月记忆

山还是那山

水还是那水

乡情依旧定格在烽火年代

浓浓难以化开

——题记

 

从诸暨应店街镇灵山坞村向里面走,可达五云岭的石佛山脚下,有个叫阳坞的小山村,这是在浙江版图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小山村。五云岭的东面是诸暨,西面是杭州富阳。这里深山峡谷,峰回水转;林密苔滑,树多草繁。

1945年9月,重庆谈判时,金萧支队和地方干部奉命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父亲作为大西区委书记兼副区长因未接到及时通知而没有随队行动,从而遭遇参加革命后最为艰难的时候——与上级失去联系而流落在这一带。据父亲回忆录记载,因为与上级失去联系,国民党清剿日趋加剧,留下来的战友有的牺牲,有的被捕,也有个别投敌,其他人都分散活动。当时,“一边要逃避追捕,一边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

有一天,在阳坞,父亲一天没饭吃,几乎要倒在一家草屋门前,遇到女主人孟阿花和其小儿志明,被母子认出是“新四军的人”,送上饭菜并由志明带领躲藏于山中。之后,志明经常给父亲送饭并报告山村敌情……在乡亲帮助下,父亲终于度过艰难时光,找到失散领导和战友,重建并逐步壮大队伍,至最后组建起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展开斗争直至迎接大军南下。

2018年5月10日,我们几位“金萧后人”到此寻访当年父辈战斗生活的足迹,受到金萧后代和村民的热情接待。特别高兴的是,见到了志明四哥陈水泉及妻子汤水美。

谈起我父和游击队的事,水泉叔如数家珍。他的小弟志明比我父小11岁,1945年我父21岁,志明叔才10岁。抗战时期,灵山坞一带是中共路西工委和路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诸暨抗日力量的主要活动地之一,群众基础好,10岁的志明就知道新四军,“在村街看到过新四军女兵的抗日演讲。”抗战结束不久,共产党游击力量北撤后,志明叔一家深明大义,支持革命,遭受国民党保安部队捆绑殴打威逼,吃尽苦头,但只字未吐露我父及战友的行迹。我父在回忆录中写到:“志明妈妈呀,我与你素不相识,连话也没有说过一句,你这样爱护我,反动派威胁拷打,就是不说出我的行迹……还有小志明,每天给我送饭、通风报信,为了什么?就是因为我是新四军的人!”

可惜志明母亲早已去世,志明叔早年参加工作落户于河南洛阳,听水泉叔说,现健在,应该八十有三了。

近年,我多次到故乡寻访父辈革命行迹,每每感受到乡亲们朴实的真情,这次同样也是,扑面而来的是款款挚爱:水泉叔拄着拐杖给我们带路,娓娓道来当年金萧支队故事;水美婶一早就上灶台,忙忙碌碌。当我们走完诸富游步道,从老佛殿下来时,水美婶为我们做的可口饭菜早已摆在大圆桌上;金萧烈士后代理淮妹(其大伯是金萧支队战士,北撤转战华东战场,后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多次邀我们去灵山坞。当得悉我们要来,一大早特意做了咸肉豌豆糯米饭送给我们,知道我们城里人喜欢养花育草,悄悄从山上挖了黄精小心包好塞进我们的小车;理淮妹妹的好姐妹彩琴和丈夫苗信对金萧支队十分崇敬,一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中歇脚喝茶吃饭,还同理淮妹陪我们拜谒应店街烈士陵园。一路上,彩琴妹怕我们口渴,怀抱装满热水的暖瓶随时为我们倒水;我们的小车不慎被卡,村民马上设法开来叉车……

当天回到家中,虽十分劳顿,却久久不能入睡,许是想到父辈的忠诚信仰和奋斗精神,弱冠之年便担起革命重任,而自己20岁时却是懵懂无知!许是想到乡亲自始至终的拳拳之情,深为直到自己花甲之年才来寻访体验乡情而感愧疚!

多年来,我有每晚听音乐入睡的习惯,今晚特别挑选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都说,德沃夏克的思乡情结贯穿了他整个作品创作,每个音符能触发游子泪腺。今晚听来突感特别亲切,大提琴的忧郁,像山脉连绵起伏遮挡着层层薄雾时隐时现;小提琴的快乐,似清澈溪流从心头上汩汩而过……殷殷述说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朴实热情的乡亲,无私奉献的乡情……“来噢,多来来!下次来,不要忘记带了老婆女儿来哦!一定要来……”理淮妹的声音一直伴随到我渐渐入梦……

哦,我的乡情!哦,哦,我心灵的温暖归宿!

金萧后代在老佛殿前交流

 

读《璜山撷英》有感    

赵金玲

认识孙老师是大学实习的第一年,作为一名代课老师,正式加入教师的队伍。孙老师作为一名曾是教师的机关干部,时常提点、教诲,让原本战战兢兢的我变得充满自信。怀着“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奋斗了六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去了黄家店,作为驻村干部的孙老师,他不仅给我们介绍了黄家店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还重点介绍了黄家店的红色历史。孙老师同时也给我们倾吐了自己一直想要发掘家乡红色资源的愿望:决心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金萧支队的革命精神。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金萧支队”这个名称。本着对历史的好奇,我笑着回答:“很好,到时候我来给你打字贴图。”原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两星期之后,孙老师拿着一叠手稿来学校,希望我抽空将这些内容输入电脑。看着厚厚一叠书稿,我心中肃然起敬。由于手稿很多地方都是狂草书写,输入时碰到了很多麻烦,不得不面对面一个读,一个打。当时同办公室的老师还笑言,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白话文字好多。但对于“大衍之年”的孙老师,我明白他在师范学的是理科,调入乡镇又不做文字工作,只因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有着红色的情怀,才重新拿起笔来,采写和记录红色的历史,实在让我敬佩。而一次次英雄人物的输入,都让我明白了金萧精神的坚忍不拔,英勇顽强。

在我一次次打印孙老师手稿的过程中,还不断在他发来的微信中看到了不少英雄人物的事迹。再三追问下,原来“手机盲”的孙老师竟然一个字一个字扣到手机上,目的是为让朋友圈共同分享和关注,又给我打字上减少了许多负担。每当看到半夜一二点钟更新出来的《璜山乡愁》,突然觉得这份执着和坚忍才是孙老师红色情怀的充分展示。

从书中了解到,文化底蕴深厚的璜山,自宋代以来,人才辈出,闻名遐迩。清廉之士王厚之、寒门举人徐道政、浙江文科状元徐启华……都激起了璜山人心中那浓浓的自豪之情。而那些当国家危难、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的有志青年也纷纷跃然纸上,他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游击队,有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国民革命军,有从地方参加各种自卫队的,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繁衍生息于璜山这块土地的人民,艰苦奋斗、不畏艰险。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政策引领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璜山区域也涌现了大批乡贤才俊、商界精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热爱家乡,报国为民,为璜山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唯一不变的是璜山人恪守中华民族崇高的忠、孝、德、义的传统美德,保持着纯朴的乡风民俗。书中那一张张质朴的脸,让我明白了何为孝,何为德。作为90后的我,在书中学到了如何对待长辈、邻里,如何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为年轻人树立好榜样。

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骆建中老人的采访。接到孙老师的来电,可以听出语气中的兴奋之情,询问是否方便将刚采访好的手稿打成文档。由于下午没课,就答应了。当文字刚刚开始输入时,一旁的孙老师就开始讲述,原来当年那个香莲妈妈口中的小鬼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虽身体有些不适,但仍然娓娓讲述了当年的战斗经历。意外的收获,明显看出了孙老师的激动之情,词句间充满了对骆老的敬仰与爱戴之意,让我一个90后也感受到了革命者的伟大。

当《璜山撷英》正式出版,收到了孙老师送来的新书。看着封面对于璜山的介绍,这个千年守望、古朴美丽的乡镇,传承了历史的精华,作为一名璜山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璜山撷英》书影

 

访井冈山有感

鲁云信

 

国运衰微日,山深敢逞雄。战云笼旷野,剑气搅长空。

拼得三军血,赢来华夏红。堪叹身后事,尽在不言中。

 

七绝·金萧英雄赞

良  之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在璜山镇举行

追忆璜山烽火年,胸怀白菊向碑前。

金萧秀谷英灵在,挥笔征程志更坚。

 

注:诸暨市璜山镇系黄家店村烈士墓碑所在镇。

 

 

金萧纪念活动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

李科才  孙晓群  黄  平

 

1943年12月21日,在我市黄家店这个小山村诞生了一支抗日武装——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转战金萧乃至浙东大地,打击日伪,屡建战功。今年是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部分人员重走金萧路,采访金萧老战士及有关知情人员,追溯光辉历史,寻觅红色记忆。

一、金萧支队的诞生及发展

1942年5月,日寇发动浙赣战役,国民党不顾国土沦丧,强令国军将士撤往后方。几天之内,诸暨、义乌、金华、衢州等地全部沦陷。共产党员何文隆在大宣成立泌湖乡抗日自卫队,后并扩建为诸北四乡联队,从此,共产党成为浙东抗战的中流砥柱。

6月,蔡群帆率活动于“三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淞沪第三支队第二大队挺进诸北,同四乡联队会合。

7月,中共义乌县委在下宅成立金义第八大队。

9月,四乡联队扩建为八乡联队,常与“三支二大”一起行动,因而被群众合称为“三八部队”。

11月,“三八部队”被调往三北参战,马青把部队留下的伤病员和当地人员二十余人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小型武装,由于该部队的纪律作风类似“三八部队”,被群众称为“小三八部队”,继续坚持斗争。12月,“三八部队”被改编为第三支队第六中队。

1943年8月,受中共浙东区党委指示,江征帆率第八大队突击中队开辟诸义东根据地,建立了“陆军坚勇部队”。

同年秋,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对浙东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围剿”。

中共浙东区党委为从外线牵制国民党顽军,12月5日,派杨思一、蔡群帆、钟发宗率第三支队第六中队返回会稽地区。12日,到达诸北杨芝山头,与小三八部队会合。15日,三支六中、小三八部队来到诸义边界的白峰岭,同第八大队、坚勇大队会合。18日至19日,在大畈举行会议,成立中共金萧地委,书记杨思一,委员蔡群帆、钟发宗、马青、陈雨笠。

12月21日,部队来到诸南黄家店,在黄氏宗祠召开“金萧支队”成立大会,共八百多人,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政治处主任钟发宗。三支六中、小三八部队组成第一大队,大队长朱学勉,教导员俞林;第八大队两个中队、坚勇大队(实为一个中队)组成第二大队,大队长李一群,教导员江征帆。

1944年1月,诸义东边区自卫大队在楂林成立,崔洪生(化名陈福明)为大队长,江征帆为政委,称“小坚勇大队”。25日,金萧支队诸北办事处在杨芝山头成立,马青为主任,虞键为副主任。随后,金萧支队赶赴四明山,投入反顽斗争。

2月7日,国民党义乌县独立大队在共产党员彭林、俞慕耕带领下,协助小坚勇大队打垮义北的顽军,引起国民党的怀疑。17日,金萧支队返回诸暨。国民党诸暨县党部郭肇良联系天台“清剿”指挥部竺鸣涛,准备对付金萧支队。

3月15日,诸义东办事处在楂林成立,江征帆为主任。诸南办事处在许村成立,周永山为主任,何今希为副主任;组建诸南自卫队,骆甫根任队长,马行浩任指导员。3月23日,彭林、俞慕耕将独立大队三百多人拉到义北大畈,同金萧支队会合,编为金萧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彭林,教导员俞慕耕。

1944年3月29日,金萧支队在诸南齐村召开士绅会议,号召“团结为重,一致抗日”。30日,浙保二团袭击齐村和许村,金萧支队紧急突围,转移到诸北泰南。驻许村的诸南办事处、自卫队、盐场,遭到国军破坏,八十七人被捕受刑;何今希、马行浩、骆甫根等四十八人被惨杀,史称“齐村惨案”。

4月7日,蔡廉伪军袭击大宣,金萧支队再次紧急突围,伪军火烧大宣、祥头、石家弄。11日,金萧支队和小坚勇大队转移到义北楼下张,又遭到浙保二团进攻,被迫转移到义西,同第八大队会合。17日至20日,中共金萧地委在义西后陈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金萧支队在金义浦、诸义东、诸北分散作战。

5月8日,小坚勇大队在义北打败浙保二团一部。9日,第二大队、第八大队在义西吴店伏击日寇,获得胜利。14日,小坚勇大队袭击大陈据点,打败伪军。18日,上北区武工组长蒋明达在汤家店附近的斗门遭遇日寇,身负重伤,由诸北办事处安排,在诸北各村辗转养伤。

5月27日,金萧支队第一大队、独立大队共五百余人,在诸北墨城坞遭到蔡廉伪军一千多人的进犯,金萧支队抢占制高点苦竹尖,激战一整天,击退伪军四次冲锋,保卫了诸北根据地,扭转了金萧地区的局势;但是,大队长朱学勉、中队附王志清等四人不幸牺牲。

6月初,蔡群帆率金萧支队一大三中,前往嵊西领取中共嵊西县委筹集的武器。返回诸北途中,在东和塔塘遇见蔡廉伪军团长张惕生,当场将其击毙,缴获了顽军和伪军互相勾结的证据。与此同时,国民党浙保五团配合日伪军,对诸义东根据地进行全面“清剿”。

6月11日,金萧支队第二大队从金义浦根据地来到诸暨,同支队部和第一大队会合,结束分离状态。19日,金萧支队进行整编,彭林任支队部参谋长;第一大队长俞慕耕,教导员俞林;独立大队并入第二大队,第二大队长徐志达,教导员周柏生。

7月1日,金义浦办事处召开军民大会,正式宣布“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番号,大队长王平夷,教导员陈雨笠。8月初,蒋明达返回诸北根据地,担任金萧支队诸北办事处敌工科长,着手建立各地情报站。8月下旬,金萧支队向南挺进,同小坚勇大队会合,在义北下娄店打败进犯的顽军,穷追猛打数十里,顽军逃往义乌江以南。

9月12日,蔡群帆率金萧支队一大二中,从诸北奔袭路西,消灭三都的伪军,拔除了据点。10月初,诸北自卫大队在大宣成立,有两百多人,陈中祺任大队长。14日,日寇前往三都抢粮,金萧支队一大四中和开元乡自卫队埋伏在墩头傅,打败日伪军,夺回了粮食。

1945年1月23日,诸暨县城的日伪军前往赵家埠、秧地畈抢粮,金萧支队派出两个中队进行阻击,当地民兵也参加战斗。我军抢占渔橹山,鬼子凭借重机枪发起冲锋,双方展开白刃战。敌军死伤二十余人,我军缴获许多武器,夺回被抢的粮食,但是牺牲二十名战士,被俘十五人,史称“渔橹山战斗”。25日,驻金华、杭州、诸暨的日伪军来到诸北根据地进行报复,金萧支队得到内线报告,及时转移,但是有十六人被俘。

2月25日,蒋明达同日军梅机关长矶奇的谈判取得胜利,救回两次被俘的三十一名抗日勇士。同一天,蔡群帆、钟发宗奉命率金萧支队主力调往四明山编入第三支队;杨思一抽调诸北、诸义东、金义浦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在泰南组建新的金萧支队,彭林任支队长,杨思一任政委。又组建新的诸北自卫大队,俞林任大队长兼指导员。

3月1日,中共金萧地委为迎接浙西新四军,抽调部分力量前往诸萧富桐浦边区,会同当地党组织成立中共路西县工委和路西办事处,张子敬担任县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又成立路西自卫大队,陈中祺任大队长;并组建路西武工队,蒋谷川任队长。

5月中旬,蔡群帆率第三支队护送谭启龙到诸北会合金萧支队,进入路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支队从孝丰出发,向金萧地区进军。中共诸暨中心县委改为诸北、路西两个县委,马青任诸北县委书记,寿松涛任路西县委书记;路西办事处改为路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寿松涛兼任县长。第三支队和金萧支队在富春江迎接第四纵队东渡,史称“一渡富春江”。下旬,浙西和浙东的新四军转战路西各地,诸北、路西根据地军民筹集军粮12.6万斤,以及大批军用物资,翻越龙门山脉送往富春江沿岸,支援新四军东渡部队。

6月,国民党调集福建、江西七万五千兵力,进攻浙西和浙东根据地。第四纵队十一支队西渡富春江,第三支队返回四明山,进行自卫反击战。金义浦办事处改为金义浦兰办事处,形成金义浦兰根据地。国民党浙保五团到诸北大宣抢粮,金萧支队在班坞山与之激战五小时,顽军死伤四十余人,我军夺取大批武器,伤亡二十余人,史称“班坞山战斗”。

7月,浙东党政军机关移驻上虞县城丰惠镇。同时,诸北办事处民兵司令部在大宣村成立,马青兼任司令,何文隆为副司令,骆子钊任政委。7月2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支队、十一支队再次挺进富春江;蔡群帆、彭林率第三支队、金萧支队向西进军。8月1日再次会师,史称“二渡富春江”。诸北和路西根据地又筹集军粮13.3万斤,以及慰问品和军费,支援第四纵队。随后横扫路西,挺进金义浦兰,打击日伪顽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金萧支队先后在曹宅、七里、三江口、孝顺、街亭、黄宅打败日伪顽军。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23日,浙东区党委奉命在上虞丰惠安排北撤事宜。随后,金萧支队主力以及各大队陆续赶到上虞会合。30日,中共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在上虞发表《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10月6日上午,改编为第六支队的金萧支队一千五百余人,北渡杭州湾离开浙东,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围追,7日下午在浦东奉贤登陆。11日,到青浦同淞沪支队会合。10月20日,在苏南南丰镇打败两千多顽军后,渡过长江,22日进入苏中根据地。11月12日到达涟水县,后进行整编。21日继续北上,汇入解放大军的洪流。

1946年1月13日,浙东新四军进入山东泰安,完成北撤任务。

浙东纵队北撤时,浙东区党委在金萧地区留下少数地下党员,领导人民坚持斗争。1948年9月15日,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依靠人民群众,在马剑石门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

在四年解放战争时期,金萧支队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作战。1949年5月,浙东游击纵队配合南下大军以及浙南部队,解放了浙江全境。【李科才】

金萧抗日根据地区域图(颜色加深点)

 

二、金萧支队成立地为何选定黄家店

黄家店地处诸暨南端,它西毗义乌,可直达金华、建德;南接东阳,可直达永康、武义;东望嵊县,可直达四明山地区;北接诸暨北部,可直达萧山、绍兴。它处于金萧地区六支抗日部队的中心位置,又离浙赣铁路不远,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黄家店村退休教师严幼波回忆,1940年他出生时,父亲是当地的保丁,在他牙牙学语时,杨思一、杨亦明、马青、周芝山常来他家吃饭和住宿。晚上父亲和保长严金堂在松油灯下,与他们一起商量事情,妈妈在旁边沏茶陪着。他们都很喜欢严幼波这个小胖墩,特别是杨亦明,晚上总是让小幼波坐在膝盖上,抱着谈事情。外出回来时,还常常在口袋里带着番薯干、炒六谷之类的炒货给他吃,所以严幼波平时只要看到他们来了,就屁颠屁颠地跟着他们跑,还亲热地叫着“杨叔叔、周叔叔”。

据1931年出生,现年88岁的黄永灿老人回忆,在金萧支队成立以前,义乌廿三里的教书先生吴山民和他母亲就住在黄永灿家,经常给他们讲杀日本佬的战斗故事。有时,还在墙壁上用木炭作画,其中一幅印象很深,是一把大刀在砍日本鬼子的头。到了金萧支队成立后,才知道吴山民是共产党员,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都被国民党杀害了,到黄家店一是逃避国民党的追捕,同时也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

据1934年出生,目睹金萧支队成立大会的老党员黄友桂回忆,在金萧支队还未成立时,杨思一、马青、周芝山、杨亦明等人常来黄家店。吃饭基本上在隔壁婶娘家,晚上住在黄友桂家楼上,与父亲同床而眠,黄友桂就睡在他们脚后头。还有隔壁黄志双、叶幼琴夫妇家里也常住人。其中有一个叫沈会计的队员,唱歌唱得很好,傍晚时分,他常常召集小孩子们,教大家唱歌。记忆中最深的有两首歌,一首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另一首歌是《枪支长长枪支短》,是当时金萧支队的队歌。在成立大会上,全体队员合唱。这两首歌,影响了黄友桂一生。

据现年近60岁的黄培桥(黄志双的小儿子)回忆,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过去的故事。在金萧支队成立前,家里住过一位叫沈会计的叔叔,是安华宣何埂亭人,有一次他屁股上生痔疮,母亲在山上采来了草药,又是敷,又是吃,经过两个多月才被治好。病好之后不久,他说有事要去家里一趟,回去之后再无音讯。由于挂念沈会计,黄培桥的父亲特意去安华找过他,去了才知道,那天他到了牌头,就被国民党抓住了,说是共匪,第二天就钉了钉板,死后还示众,甚是可怜,这样好的人就被他们杀害了。就是因为沈叔叔的事情,1944年齐村惨案发生时,乡公所把黄培桥的母亲绑到齐村,保安团气势汹汹,硬要她交代与共匪的关系,任凭他们拷打,就是守口如瓶,没有承认。无奈之下,关押几天后,保安团只好放人。当时,看到草籽田里横七竖八躺着许多被杀害者的尸体,真是恐怖至极。

从以上这些采访的内容可以看出,当年黄家店的群众基础相当深厚,无论是普通的村民,还有任伪职的保长、保丁,暗地里都支持帮助共产党。

故而,金萧支队成立地选定在黄家店,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孙晓群】

孙晓群(左)在采访黄永灿老人(去掉水印文字)

 

三、金萧支队在诸暨的几次重要战斗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自1943年12月成立以后,不断在敌后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伤、俘敌军两千余人,缴获机枪三十余挺,步枪七百多支,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由创建时的八百多人发展到一千八百多人。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革命斗争中创立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

智取孙家溪碉堡

1942年5月17日,诸暨沦陷,日军占领浙赣铁路诸暨段并筑有数座碉堡,使我诸北与路西分割成两块,也使浙东与浙西两块敌后抗日根据无法连成一片,孙家溪碉堡便是其中之一。

1944年2月,诸北武工队班长寿长江率领武工队员钱太湖、魏伯贤和魏明道四人,因公从路西回诸北。由于任务紧急,徒步行走,从孙家溪附近越过铁路,经汪王村渡浦阳江,将要回到诸北时,大家都感到十分劳累,满身汗珠,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刚到沿江的一家小店,大家不约而同想买点饼干充饥,突然听到“叭…叭…”两声枪响!一看,前面有7个农民,挑着盐担,拼命地在逃,后面穿着黄狗皮的4名汪伪军举枪追赶。不一会,他们都到了小店门口,7担盐担被汪伪军包围了。狭路相逢勇者胜,4名汪伪军万万没有想到小店内冲出穿便衣的4名武工队员,子弹上膛,对准汪伪军喊道:“不许动,缴枪不杀!”4名汪伪军为了保命,乖乖地缴了枪。

这时,武工队班长寿长江问清详情后,与队员们商量,决定乘机巧取汪伪军驻孙家溪碉堡。对俘虏进行教育,要他们立功表现。4名武工队员穿上俘虏的黄军衣,打扮成汪伪军,让4名汪伪军改穿老百姓的衣服,夹在挑盐的人群中,一面监视他们,一面要他们轮流挑盐。重返老路,到了孙家溪碉堡前,这时天已黑了,寿长江带武工队员从汪伪军俘虏中得知口令,顺利地进入碉堡……寿长江的一支卡着长梭子的快机,对准了哨兵,随即缴了枪,并强迫他领队进入营房,又缴了正在休息的分队长的枪。不到30分钟,战斗结束,顺利地智取了孙家溪碉堡,俘伪军19人,经教育释放,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7支。盐民们飞快地向西面走去,寿长江等武工队员回到诸北县委后受到了表扬。

墨城战蔡廉

墨城坞是诸北的一个大村,有1000多户农家。早在1938年就建立了中共支部,并举办过“抗大”式的青年读书会,党的影响和群众基础都比较好,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也是当年金萧支队的主要活动地之一。

1944年3月至4月,金萧支队遭到“浙保”蔡廉部3次袭击,支队领导认真总结了齐村、大宣、楼下张3次被动仗的经验教训后,采取了“分散游击、长期坚持”的方针,决定金萧“二大”在诸义东,“独大”留在金义浦(5月3日回诸暨与支队部、“一大”一起活动);支队部、“一大”留诸暨,坚持敌后游击战,战斗中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伪军。

5月27日早晨7时左右,天下着蒙蒙细雨,支队部刚从大侣山后转移到墨城坞半山自然村准备宿营隐蔽时,突然接到地方几处紧急情报说:驻扎在阮家埠的汪伪军独立第四旅旅长蔡廉亲率所部2个团千余人枪,朝着江藻——墨城坞一线进发,有包围、进攻我金萧支队之势,情况十分危急。

蔡廉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1916年出生在嵊县王城附近董村。1939年投靠国民党79师等部任职,1942年5月,日军发动“浙赣战役”后,蔡廉乘混乱之机,抢劫省保安处一个军械库的武器后,投靠日军,开始了叛国的生涯,被日军委任为代理旅长。1943年2月,从金华移驻嵊县后,到诸暨店口、阮市等地驻防,改为“四省行营独立第四旅”。一面表示与诸暨办事处联系接受我党的统战关系,一面又秘密勾结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贺钺芳,密谋剿共。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曾亲自写信给蔡廉,让他为国民党“尽忠”,还接受了国民党第三战区大量的弹药补充。

支队首长获悉紧急情报后分析,蔡廉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我们必须给他狠狠的回击!支队部当机立断命令“一大”“独大”在墨城坞村民兵排长寿吉荣的引领下,抄小路、近路直奔墨城坞啸天垅最高峰,支队长命令“独大”占领墨城坞东北面祝家山阵地,警戒江藻方向的日军动向,以防铁路沿线日军乘机向我部夹击;命令“一大”大队长朱学勉迅速占领啸天垅最高峰——苦竹尖,部队就地散开在比较开阔的地上,朱学勉深知只有歼敌有生力量,才能更好地守住阵地,他率领2个中队主动出击庙西之敌,这时汪伪军的一个团赶到了,战场形势逆转,朱学勉沉着应战,边战边向苦竹尖转移,撤退时,幸好几个战士机智勇敢,把敌人掷过来的几个手榴弹抡过去,打得敌人哇哇乱叫,以此缓解了敌人的进攻,变出击为阻击,居高临下阻击敌人,蔡部伤亡20多人。我部只有2个战士受了一点伤。但蔡部凭着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猛攻不止。战斗转入主峰阵地,朱学勉鼓励战士们沉着坚守,节省弹药,瞄准目标射击,这样敌人第一次冲锋被打退了。

下午1时,又下起大雨,战斗暂时沉寂下来。这时墨城坞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有六七名党员群众挑着一担开水和热气腾腾的米饭,以及腊肉、炒蛋等菜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作战阵地,战士们备受鼓舞。

敌人又调来了一个大队,并集中数门迫击炮和二三十挺轻重机枪,再次发动冲锋,这时二中中队附王志清牺牲了,朱学勉赶到前沿阵地,与战士们一起打退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战斗直到下午3时,蔡廉孤注一掷,他调来了他的“老虎排”冲在前面,后有副旅长亲率督战,嚎叫着“临阵脱逃,格杀勿论”,蔡廉像疯了似的要与金萧支队决一死战。

事前,支队长蔡群帆同志看清了敌人的凶恶,急令预备队,由直属队指导员骆子钊带着机关人员把“独大”抽调的子弹、手榴弹火速送到主阵地,以支援朱学勉坚守苦竹尖。当“老虎排”进入我火力圈时,大队长朱学勉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对准“老虎排”打去,这时敌人乱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乱叫乱逃,第三次被英勇的金萧支队打退了,蔡廉的“老虎排”也被打垮了。不料,金萧支队一大大队长朱学勉同志胸部连中3弹光荣牺牲了。“要化悲痛为力量,要为朱大队长报仇”,支队长蔡群帆在朱学勉遗体旁指挥着战斗,一直打到傍晚,蔡部不支而溃退,蔡廉低着头骑着日本人送给他的高头大马,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逃走了。

墨城坞战斗中,共毙伤汪伪蔡廉部连长以下约100人。我部大队长朱学勉等4人牺牲,7人受伤,从而保卫了根据地,从根本上扭转了金萧地区的被动局势。

墨城坞战斗后,为急需补充部队弹药,由支队长蔡群帆带领一大三中,于6月4日从嵊西接收地下党收集的弹药返回诸暨。侦察员许纯等3人前行探路,至东和塔塘新凉亭时,即与从天台回诸的汪伪上校参议、蔡廉旅部四团团长张铁汉及卫士随从等3人相遇,当场被我击毙3人,俘虏1人,缴短枪3支,金镯、手表各1只。这是继墨城坞战斗后,汪伪蔡廉部又一次受到金萧支队的沉重打击。

三都反抢粮

三都是诸暨的产粮区之一。诸暨县委发动对日拒供军粮后,对日上缴的军粮渐渐地减少了,占领点线的日伪军队人员的粮食供应都成了问题,气得驻诸暨的日寇头目大野少佐火冒三丈,命令日伪军分批下乡武装抢粮。为此,抢粮与反抢粮成为当时敌我斗争的主要形势之一。金萧地委指令诸暨(诸北)办事处敌工科精心做好敌军内线人员的工作,千方百计获得敌伪抢粮行动情报,计划打一仗漂亮的伏击战,以夺取反抢粮斗争的胜利。

诸暨敌工科长蒋明达接受任务后,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通过伪警察局保安队内线人员的关系,给日军以假情报,说三都马家坞有500担粮食。日军得到消息后马上行动,派兵前去抢粮。

1944年10月14日,日军“挺进队”、伪保安队共200余人,携带机枪10挺,战马15匹,到三都一带抢粮。金萧支队立即派出四中一个班,埋伏在三都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墩头傅火焰山。当日伪军刚进入我伏击圈时,我方采取打两头的战术,前后夹攻,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后,乱成一团,撤回县城。

此次反抢粮战斗,200余人的日伪军被击溃,夺回大米200担,打死日军战马一匹。我部打了就撤,无一伤亡。从此,日伪军也不敢轻易下乡抢粮了。

渔橹山勇战日伪军

1945年1月23日上午8时,金萧支队首长突然接到打入日军梅机关内部的3号情报员郭斌的紧急情报:城关日军2个小队,勾结汪伪军保安队3个中队共计270余人,带重机枪等武器到大侣赵家、秧地畈一带抢粮。

大侣湖畈是诸暨著名产粮区,为了保护群众利益,金萧支队长蔡群帆立即下令派“一大”政委俞林率“一大”和“二大”2个中队前去阻击,在秧地畈与敌接火,翁品桂中队迅速抢占渔橹山。俞林率队从孙家方向包抄,日伪军在重机枪掩护下,向渔橹山猛烈冲击,双方展开白刃格斗,经数小时激战,金萧支队将敌击溃。日伪军往白门、县城方向溃退,毙伤敌人20余人,俘日军上等兵桧坦浅一(后在夜行军时逃跑被击毙)及伪军2人,军犬1只,缴获三八步枪4支、木壳枪1支、三八重机枪架1座,夺回被抢全部粮食和物资。但我中队长翁品桂等2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5人被俘,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此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但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24日,驻诸暨的日军联络部长宫本,请求上司从金华、杭州两地派兵3000人,分别在诸暨、湄池火车站下车,企图偷袭我驻秧地畈的金萧支队。但日军“请”求增援的电话被我方打入日军梅机关的内线2号情报人员赵奇获悉后,立即转告支队部,金萧支队连夜转移他处,避免了一场恶战。

铲除街亭日军碉堡

街亭地处诸暨东南部,距城关10多里路,是城关的东南大门,水陆交通直通城关。日军侵占诸暨县城后,为防止抗日军队袭击,专门在街亭后山卢花岗设有碉堡一处。它可以居高临下环顾四周,碉堡内有9名日军防守,有机枪1挺,短枪1支,其余都是三八步枪。他们经常到农村强迫农民缴款缴粮,每天三五成群,到街亭集镇买菜购物。日军碉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诸北通往诸(暨)义(乌)东(阳)根据地的联系。为此,诸义东县委为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决定乘日军平时不备之机,搞突然袭击,把日军驻街亭碉堡铲除。

1945年5月11日,诸义东县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江征帆、县自卫大队大队长陈福明带领部队,从义乌大畈出发,到街亭以南的施家卢小村秘密宿营,并封锁了消息。第二天,江征帆作了战前动员,说明打好这仗的重要意义,陈福明着重讲了打法:一、敌情要搞准确;二、行动要迅速,快打快撤,务必打好;三、作战方法采取六对七的打法,即第一名走过六名打第七个,一对一的打法。并确定楼西山负责战斗指挥,让15岁的小朱和14岁的小春作为情报员,出发前再去街亭镇上侦察一次,以防止日军情况突变。2名小鬼经最后侦查回来汇报说,街上确有7名鬼子。会毕,战士们先后排好队:楼关利第一、肖芳第二、顾某某第三、黄吕炉第四、周树霞第五、楼西山第六殿后。6名战士匆匆吃过早餐后,化装成赶市的农民,混在人群中进入街亭镇。当时人来人往,十分拥挤,6名战士按照事前部署好的作战计划,找准目标后,战斗开始,第一个开枪的楼关利,对准第七个日军一枪,把他打倒在地。但枪声一响,当时赶集的人就喊:“游击队来了!快跑!”当时乱纷纷的情况像烧沸了的一大锅油中倒了一盆冷水一样炸开了,碗摊、布摊、馄饨摊、水果摊全翻倒在地,日军顿时乱了阵脚,但作战计划也起了变化。这时日军小队长听到枪声后,慌忙逃进镇上一家太乙堂药店内。战士肖芳紧追不舍,冲了进去,对准鬼子小队长胸膛开了一枪,鲜血直流地上,像死狗一样倒在墙角里。当肖芳撤回时,发现被楼关利打倒在地的鬼子没有死,而且装死,并企图举枪负隅顽抗,肖芳对准他的后脑又补了一枪,鲜血一下冲了出来,鬼子的头像泄了气的皮球倒在地上,双脚一伸不动了。这时楼关利又与另外2名鬼子交上了火,楼关利把手榴弹掷了过去,但没有把鬼子炸死,鬼子乘着手榴弹爆炸时的烟雾,朝碉堡方向逃脱。

不到20分钟,街亭战斗结束了,鬼子除逃脱2名外,当场打死5名,缴获三八步枪2支。我战士黄吕炉在战斗中牺牲,周树霞受了重伤。此后,日军心惊胆寒,再也不敢驻守在街亭碉堡里了,大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震慑了盘踞在诸南的顽军国民党何步耀的威风,并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黄  平】

 

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黄一海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十冬腊月,林寒涧肃,玉树银花。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大会,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使命,饮水思源,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在此,我谨代表璜山镇党委、政府,向在革命事业中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向烈士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一直以来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欢迎大家来“东南重镇,田园璜山”指导工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长眠着两百多具烈士忠骨,先后有1800多名优秀的英雄儿女为了革命和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3年12月2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璜山镇黄家店村成立,蔡群帆任支队长,杨思一任政委。在中共金萧地委领导下,经过21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消灭敌人2000多人,创建了面积55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诸北、路西、金义浦兰、诸义东4块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建立了中共诸暨中心县委等9个县级党组织和路西抗日民主政府及3个县级办事处,队伍由800多人发展到1800多人,有朱学勉等250多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青山有幸埋忠骨!置身其间,仰墓碣之巍巍,望松柏之青青,感念斯人生前事迹,方知烈士舍生取义之伟大,革命成功及建设之艰辛,而今之幸福安康得来不易!我们纪念金萧烈士,就是要学习和传承先烈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金萧精神;我们纪念金萧烈士,就是要倡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形成缅怀纪念烈士、学习烈士英雄事迹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纪念金萧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政心民心,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纪念金萧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正能量。

同志们,先烈虽逝,精神长存。我们要继承金萧英烈的遗志,踏着金萧英烈的足迹,弘扬金萧黄家店红色精神,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鼓舞斗志,以先烈们的进取精神坚定信心,以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履职尽责,全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社会。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

7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闵南征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12月21日,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今天,我们在金萧支队的成立地隆重举行会议,纪念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现在,我代表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大家一起对有关金萧支队的大体情况作简要的回顾。

金萧地区,是指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两侧,西临富春江、兰江地区,东抵会稽山的广大地区。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萧支队,全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是我党领导下的金萧地区抗日武装,他是在1942年浙赣战役时金萧地区的几支小型游击队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的,与金萧人民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线、摧毁衢州等地机场以减轻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压力,发动了浙赣战役,诸暨、义乌、金华、衢州等地相继沦陷。上述各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武装,奋起抗击侵略者。

是年5月下旬,中共诸暨县特派员朱学勉根据绍属特派员杨思一的指示,通过共产党员、公开身份为诸暨县泌湖乡乡长的何文隆,在诸(暨)北大宣村组建了泌湖乡抗日自卫队。不久,自卫队相继扩建为诸北“四乡联队”“八乡联队”。部队名受国民党当局节制,实由共产党掌握。6月,由我党领导、活动于浙东“三北”地区(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的第三支队第二大队(“三支二大”)由蔡群帆率领挺进会稽地区,在诸北会合“八乡联队”后并一起行动,因而被民众称为“三八部队”。11月,“八乡联队”随“三支二大”赴四明山参加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于12月被编为第三支队第六中队。“三八部队”去四明山后,会稽地委副书记马青遂组织“三八部队”留在诸北的伤病员以及地方骨干重新建立起一支小型武装。为利于“灰色隐蔽”,初时称北乡义勇警察中队,不久改称姚江区自卫大队。由于部队的纪律作风和战斗精神一如“三八部队”,而被群众称为“小三八”部队。

同年7月,在中共金(华)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领导下,义乌县特派员江征帆等人在义(乌)西下宅组建了金(华)义(乌)浦(江)抗日自卫大队。为了“灰色隐蔽”,该部通过关系取得当局“钱南别动军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番号(简称“八大队”)。

1943年8月,江征帆率八大队第二中队挺进诸(暨)义(乌)东(阳),汇合由陈流所率的“陆军坚勇部队”(亦称“严州中队”)合编成立“坚勇大队”。

在义乌,还有由彭林(共产党员、原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模范师政治委员)和俞慕耕等领导的“白皮红心”部队——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也是由我党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                    

1943年11月中旬,国民党顽军调集重兵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再次发起“清剿”,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爆发。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为从外线牵制顽军以减轻四明地区的压力,于12月5日派杨思一、蔡群帆等率三支六中(即原诸北“八乡联队”)返回金萧地区,整合当地人民武装,组建金萧地区的抗日主力。三支六中到达诸北与“小三八”部队会合后,部队开抵诸(暨)义(乌)边境白峰岭,与第八大队和坚勇大队会合。12月18日至19日,在义(乌)北大畈举行军政扩大会议,决定成立金萧支队。21日,部队移师诸暨萃溪乡黄家店,宣布金萧支队成立。

金萧支队归浙东“三北”游击司令部(同月22日改称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后亦称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建制。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一。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机炮中队,共约五百人。1944年1月8日,金萧支队正式列入新四军战斗序列。

金萧支队成立后,即投入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斗争,在诸(暨)嵊(县)边境苦竹溪一带及四明地区梁弄镇前方村与顽军作战。其后,部队返回金萧地区流动游击。

 1944年3月23日,由彭林、俞慕耕率领的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300余人枪,在义(乌)北大畈村与金萧支队会合,编入金萧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彭林,教导员俞慕耕。同年6月,金萧支队缩编,撤销独立大队建制,人员分别充实到第一、第二大队,彭林改任支队参谋长。1945年2月,蔡群帆率支队第一、第二大队去四明山充实浙东主力,留下的支队部人员与部分地方自卫队在诸北泰南村重组金萧支队。支队长彭林,政委杨思一。支队下辖三个中队,继续转战于金萧地区。是年5月和7月,金萧支队两次接应东渡富春江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主力,并通过诸北办事处、路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民众筹集和运送军粮,支持、配合四纵主力的会稽山战役,打通浙东、浙西两根据地的联系。随后,金萧支队多次主动出击,实施对日伪军的反攻作战,直至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中,金萧支队及其所领导的地方武装,在广大金萧人民的支持下,与日伪作战百余次,歼敌两千余人,缴获轻、重机枪三十余挺,步枪七百多支,队伍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又开辟了路西抗日根据地,设立了具半政权性质的办事处或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9月下旬,金萧支队奉命北撤。在上虞丰惠镇,支队和同时北撤的金萧地区地方武装合编为浙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10月6日,部队北渡杭州湾离开浙东赴苏中根据地。11月“涟水整编”,第六支队与第三支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其后,随纵队进入山东,参加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

金萧支队是我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在金萧乃至浙东大地与日伪顽作生死搏斗,演绎了一段抗日战争悲壮的历史,留下了不少军民一家的佳话。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自觉的大局意识,顽强的拼搏精神,高超的斗争艺术,这种优秀的“金萧精神”。这是金萧人民的光荣,是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75年过去了,当年金萧前辈浴血奋战的土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又一个新时代。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富裕,我们一定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不忘初心,矢志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做工作,创造更大的业绩。我们一定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将“金萧精神”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并融入新时代发展的潮流,使“金萧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弘扬我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懈努力,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

75周年纪念会议上的发言

郭荣熙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叫郭荣熙,本市枫桥镇阳村人,今年94岁。

今天,我有幸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作为一名金萧地区的抗战老兵,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同时,我也不由得想起了以往的情景。

1941年,我刚满17岁。记得那年的4月,日本鬼子发起“浙东作战”(即宁绍战役)。4月中旬的一天,一股从绍兴方向来的日本鬼子闯入我村,在村中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村中鲜血遍地,到处是断墙残壁,哭喊声、呼救声四起。日军占领诸暨县城后,鬼子兵仍不断下乡骚扰,强派民伕,杀猪杀牛抓鸡鸭,搞得各地乡村鸡犬不宁。目睹日本强盗灭绝人性的罪行,我心中充满仇恨,时刻想着有朝一日报仇雪恨。怀着这一心理,我于1945年2月经人介绍参加了诸东自卫队,这是一支由金萧支队诸北办事处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此后,我跟随部队转辙诸东、诸北,多次参加配合主力部队反抢粮、反“扫荡”的战斗行动,与日、伪军以及国民党顽军保安团作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1945年9月下旬,我们部队随主力离开诸暨抵上虞。在上虞丰惠镇,金萧支队和金萧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10月6日,支队在上虞与余姚边境的临山镇登船北渡杭州湾,经浙北和上海郊区进入苏南,在苏南的南丰镇还和前来拦截的国民党顽军打了一仗。尔后,渡过长江,进入苏中地区。11月12日,部队在涟水中学整编,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亲自宣布整编命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三、第六支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整编后,部队北进山东。先是在泰安等地与拒降的日、伪军作战。其后,部队编入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战斗序列,执行拦截企图沿津浦路北去抢占东北的国民党军的任务。这年12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1月,部队改称新四军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八团,参加反“渗透”、反“蚕食”斗争。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改称华东野战军,我团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八团。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我团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0军60师179团。

解放战争期间,我参加了宿北、鲁南、孟良崮、莱芜、豫东、淮海战役和渡江等多次重大战役。

1950年10月,第20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我随部队进入朝鲜,参加了朝鲜战场著名的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及其他战斗。1956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

几十年历历往事就这样一眨眼过去了。但我时刻在想,我能够从一个青年农民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名初级指挥员、一名领导干部,还先后被评为二级、三级华东人民英雄,并出席华东军区首次党代会,全靠党的领导和部队及地方各级首长的教育与培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今天的郭荣熙。

追忆往昔,我感慨万千。我的军人生涯起步于参加金萧地区人民抗日武装,那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而今,许多战友已为救国救民英勇献身,我们这些尚在世的老兵应当算是“幸存者”。我参加革命数十年,虽说有点微小的战功,也多次负伤,但终究没有特别巨大的贡献。而今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及很好的待遇,想想当年战斗中在我身边倒下的战友和其他千千万万为国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烈士,我总觉得受之有愧。

金萧支队成立距今已75年,这段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金萧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都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纪念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活动圆满成功

张建国

 

2018年12月16日早晨,细雨绵绵,寒意丝丝。近80名新四军研究会的会员和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分别从中普朗庭大酒店和暨阳街道办事处门口登上三辆红色的大巴车赶赴璜山镇,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

会员们下车来到璜山镇政府大楼前匆忙合影后,又立即乘车去了金萧支队的诞生地黄家店村。到达后,大家排着一字队,迈着缓慢步伐,默默走到英烈纪念碑前鞠躬拜谒,敬献白菊。随后,兴致勃勃、神情专注地参观了设在村委会一楼的金萧支队纪念馆。在纪念馆门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还争相与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和健在的金萧老战士郭荣熙等合影。

    纪念大会是在璜山镇政府会议厅召开的。省新四军研究会及其金萧分会、浙东分会,绍兴市、上虞区、嵊州市、新昌县、义乌市、浦江县等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何克希的女儿何竞生、金萧支队多名老战士后代,以及诸暨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俞关华等应邀参加。会上,该镇党委书记黄一海致欢迎词,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刘宝华致贺词,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闵南征作金萧支队回顾性介绍,金萧老战士郭荣熙作当年战斗情况介绍,少先队员代表何涵婷讲述了当年“香莲妈妈”的感人故事。最后,绍兴市委党史办主任赵玲华作重要讲话,要求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金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

    纪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使参加者缅怀先烈,受到了深刻教育,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纪念活动结束后,诸暨日报、诸暨电视台和浙江新闻网、掌上绍兴等省市媒体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前来参加的省、绍兴市和兄弟县市的新四军研究会也将在会刊上作宣传。本市会员接通知后踊跃报名参加,有几名会员因故未乘上大巴车,便打的赶去参加。大家参加活动后更是心潮澎湃,在微信群里和朋友圈竞相宣传活动盛况,表达切身感受,传播正能量。

为了举办好纪念活动,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协助主办和承办单位在活动的方案制定、经费筹集、人员邀请组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于2018年10月10日预先在诸暨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整版纪念性文章。研究会还积极听取活动举办的意见建议,并陪同老领导俞关华赴黄家店了解活动筹备情况,深入实地考察,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会里会外

 

一个老战士的初心

边迪夫

   经过一年的努力,2016年8月15日,“大马坞惨案纪念碑”“草塔惨案纪念碑”“浬浦惨案纪念碑”“双桥惨案纪念碑”、安华三联“日军细菌战罹难平民纪念碑”、陶朱公园“诸暨抗战罹难同胞纪念碑”,终于竣工。这是为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而建的。

这六座抗战罹难同胞纪念碑的建成,并非一帆风顺。这要从一位老战士——吴永祥说起。

吴永祥,1930年2月出生,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随部队北撤,1947年3月入党,参加过泰安战役、孟良崮战役、抗美援朝,是一位地道的老革命、老战士、老党员。他对党对革命忠诚,对人民热爱,对敌人仇恨,尤其是对日军侵占诸暨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恨之入骨。

吴老自从1991年4月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以来,历任常务副会长至今。他时刻不忘一件大事:要建抗战纪念碑,让子孙后代牢牢记住日本鬼子在诸暨犯下的滔天罪行。常会对人们诉说日本鬼子在诸暨烧杀抢掠、制造惨案的史实。他说:“诸暨是抗战期间的重灾区,日寇在诸暨制造了十多起惨案,抗战期间据不完全统计被日军杀害的诸暨同胞达七千余人,比如邱村、南门一带的‘城南惨案’以及发生在草塔镇的三次屠杀等。”吴永祥说:令人发指的是,日寇还肆意使用细菌武器,导致当地不断暴发伤寒、疟疾、霍乱、痢疾等疫情,一座座新坟不断出现,恸哭声撕心裂肺。他说:“我父亲、三姐、二姐等亲人相继病死在日军细菌战的疫情中,当时我一家人几乎陷入绝望。日寇的惨无人道行径,我永远不会忘记。”

2014年12月24日,在第七届研究会第5次常务理事会上,吴永祥同志又严肃提出“2015年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建几块抗战纪念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提议得到了新任会长马礼畏和名誉会长俞关华的支持,决定与市史志办一起做一次调查,确定在全市不同地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碑地点报市政府审定批准。当时已是85岁高龄的吴老精神饱满,与办公室同志一起多次去草塔、双桥、大马坞、安华大园等地实地考察,征求意见,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确定最合适的建碑地址。

2015年1月23日上午,天气寒冷,吴老又带着办公室同志来到大园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仔细踏看了地形村貌。当时日军在大园村投毒的那口井坐落在村民住宅区,吴老向村干部建议“碑建在井附近”。村民得知要在井边建一块“罹难同胞纪念碑”觉得不妥当,他们认为应该建到铁路边,说日军就是从这条铁路下来进村的。吴老站在井旁边面对村干部和部分村民解释说:“各位村干部、各位乡亲,你们都不会忘记1942年夏天,日军一先遣队进入大园自然村,曾在村中央饮水井投放‘瘟疫’毒剂,造成饮用此井水的村民突染死亡纷纷染上疫病,造成一天之内20多人暴卒,半月之中,死亡达70余人的悲惨情景。建一块纪念碑就是为了不忘历史,不但我们这辈人不忘,还要子孙后代也不忘这段历史。如果这块纪念碑建在铁路边既不安全又比较偏僻,我看还是建在这口井附近最合适。”吴老的这段话,句句在理,在场村民点头称是。有一位叫洪明发的赤脚医生还鼓起掌来说:“这位老同志说得好,碑建在井旁边我赞成。”这样,这块碑基就敲定了。

“草塔惨案纪念碑”“双桥惨案纪念碑”“大马坞惨案纪念碑”等对建碑基地有争议的几个地方,吴老都亲自出马做好协调工作并得以落实。经过共同努力,排除种种施工障碍,终于在2016年1月19日,建碑施工队正式进场。同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日,诸暨六座抗战期间罹难同胞纪念碑建成了。吴老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诸暨人民办的一件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事,我二十来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重温金萧支队的记忆

楼倚杉  喻柳锋

 

正值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75周年、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成立70周年之际,7月9日上午,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三十余名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本次主讲的是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原诸暨市党史办主任黄平,讲台下聆听的是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不忘初心赶路人”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

黄平先生先从宏观的历史展开,结合老一辈人的亲身经历,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当时残酷的环境,使队员们对抗战时期的诸暨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党组织建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到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诸暨涌现出大批为当地乃至全国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烈士——俞秀松、张秋人、宣中华、汪寿华、郑复他、何赤华等等,他们对党和国家无比忠诚,就义时英勇壮烈。

紧接着,黄平介绍了金萧支队的成立背景——1943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在诸暨市璜山镇黄家店村成立,活动范围从金华到萧山,涉及到18个县,沿浙赣铁路开展游击斗争。黄平生动地讲述了金萧支队在诸暨山下湖、湄池和街亭等地与日伪军斗智斗勇的细节。金萧支队不断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歼灭敌军少将以下两千多人,缴获机枪三十余挺,步枪七百多支,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由原先的八百多人发展到了一千八百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方面,根据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达成的协议,金萧支队主力开始北撤,诸暨籍的有一千余人正式编入新四军,参加了山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1948年,留在当地的小部分同志在诸暨市马剑镇石门村再一次成立了金萧支队,经历了多场战役,一直到1949年五月,解放了绍兴以及诸暨。

八十多岁的黄平先生在讲座中一直都铿锵有力,声情并茂,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新疆、辽宁、湖南、四川等地的同学们认真倾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小分队队长肖芙苏上台表达了对黄平先生和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感谢,并将锦旗赠送给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陈志堂代表研究会郑重地收下了这面锦旗,他希望同学们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坚定自信,奋发有为,争做新时代先锋。

当天下午,社会实践小分队还来到石门村,寻访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成立地。据当地的管理人员介绍,目前正在修复的这片旧址,将在今年9月15日正式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用以纪念70年前金萧支队胜利诞生这一辉煌的日子。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在时间上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分量上却越来越重。在那样一个风云跌宕的年代,正是这样一群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革命者,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一生即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注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一群历史的亲历者将会越来越少,但是这一段光辉的历史不应被我们忘却,如何生动地保留乃至向下一代呈现那一段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革命记忆,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黄平与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合影

 

访革命圣地,传红色基因

——江西井冈山、南昌红色之旅纪行

李  唐

2018年10月27日20时27分,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行40人,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向往与憧憬,乘上开往江西井冈山的K271次列车,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红色之旅。

10月28日清晨6时10分,经火车一夜行驶,终于到达了终点站井冈山站。下车后,会员们不顾舟车劳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个个依然精神抖擞,在旅行社导游小邓的引领下,随即转乘大巴前往井冈山风景区。

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是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的地方,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达风景区入口后,会员们拉着“访革命圣地,传红色基因”的条幅,在以井冈山主峰五指峰为原型的井冈山标志雕塑前合影留念。该标志主色调为鲜红色,远看像一团熊熊燃烧的圣火,正面中间配以毛泽东主席书写的“井冈山”三个金黄色大字,主体标志宽为19.27米,高为10米,寓意井冈山革命斗争从1927年10月开始。

换乘景区内的大巴,参访团抵达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当地高山连绵,雄伟险峻。游客服务中心内有长12米,宽8米的《黄洋界保卫战》油画,由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福来、晏阳、李武和周福仙四人历时两个多月的精心创作,完成于2007年9月,是亚洲最大的单幅油画。油画介绍的背景是1928年8月30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发动群众,凭险抵抗,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黄洋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横竖两座纪念碑上还有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德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黄洋界”等题词,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参观完黄洋界后,乘车前往上井村红军造币厂。1928年5月,军民们把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首饰和银器具等,请来谢火龙、谢荣光、谢荣珍等人作为造币师傅,借用农民邹甲贵的民房创办了造币厂,主要负责人是王佐。造币厂利用“墨西哥”版的鹰洋磨具铸造了第一批银元,并在每块银元上凿上一个标志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自己发行流通的“工”字印记,称为“工”字银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

随后参访团前往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即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医院——“红光”医院参观。医院建于1928年10月,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等,上下两层共32个房间,约900平方米,可容纳伤病员200多人。1929年1月,医院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偷袭烧毁,并将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枪杀于附近稻田中。1967年,医院按原貌重建。

午餐后,乘大巴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下车后全体会员在博物馆门口合影留念。博物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余份,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保存着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等资料数百件。

步行到坐落在茨坪东山脚下的毛泽东旧居,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茨坪后,房东李利昌便腾出此屋的一半给秋收起义部队居住,毛泽东每到茨坪就在这栋房子的中厅右后间居住和办公。下午3时半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在茨坪镇入住酒店休息。

10月29日约8时20分,抵达五龙潭瀑布群,一路乘双人缆车往返,印象最深的要数其中的仙女潭白龙瀑。随后乘大巴前往大井毛泽东旧居。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便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这里成为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敌军焚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修复整理,陈列开放。旧居前有一棵树,树下有块乌黑的石头,据说是毛泽东当年读书的地方,叫读书石。房屋的后面有两棵长青树,据说当年被烧成灰烬。神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树居然又重新长了出来,因此井冈山人将其称之为“神树”。

午饭后,乘大巴来到井冈山的标志——红旗雕塑广场。雕塑的主题是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党旗上镂空的五角星中镰刀和锤子呈醒目的金色,旗面上也显示着“井冈山”三个大字。会员们拉开横幅,在雕塑下面拍照合影。随后,乘大巴约5个小时,直达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因正是周一闭馆日,无法入内参观,略显失望的会员们只好拍照留念。5时许,吃晚饭入住酒店,晚间很多会员还自发前往南昌八一广场,在高耸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观赏夜景,那唱着红歌的音乐喷泉让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10月30日,早餐后乘大巴前往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约参观半小时后步行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该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宣传和展示人民军队诞生、发展、壮大历史的“中国军史第一馆”,陈列着当年起义用过的刀枪、弹药、衣物、望远镜、手电筒等许多珍贵文物,自开放以来就备受瞩目,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参观指导。会员们专心致志地听取了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参观结束后在门口塑像前合影留念。

午饭后到南昌火车站乘高铁返程,近3时到达诸暨火车站,结束了此次富有教育意义的井冈山、南昌参观考察红色之旅。

通过此次前往江西井冈山、南昌的红色之旅,会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学习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还加深了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继承、发扬革命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向已逝的老同志致敬

2014年至2018年去世的会员名单

余富章   杨长岳   余富炘   何文光        高欣堂

周纪成   钱和贵   姚志明   郦锡校         

寿元本        尉友根        毛洪水   魏国校

     杨荣堂  方孟健   朱钟美   毛坚成   陈楚雄

杨金月        钱周松   冯云庭   戚孝多   叶仲青

孙宜训        钱水堂   詹拜明   张校山   金荣水 

马涵根   周明振   杨正清   吴玉书    陈大忠   陈伟校

楼茂桥   赵永安   朱友潮   骆希俊    汤见传    

寿迪正   詹志余   宣松火   卢松青

 

对以上去世的老会员表示沉痛哀悼,并对他们生前为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2018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浣江大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