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诸暨市人大网 > 监督工作 > 议题审议
> 正文
关于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9-05-27 19:21浏览次数: [ ]

(2019年4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去年以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污染物减排、水气土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及“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较好,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环境质量现状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环境保护领域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等。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常态化开展环境问题专题研究,进一步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要坚持治标与治本、扬优势与补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全市域、全领域统筹推进生态改造、生态保护、生态创建,更高水平治理“水气土”。要压实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积极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要进一步督促指导镇乡(街道)依规范、按程序开展好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工作。要充分发挥舆论、公众监督作用,引导市民增强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及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为推动诸暨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二、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能力。要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构建全民共治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要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相关部门职责,强化部门沟通协调和高效合作。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坚持优质服务与严格监管并重,优化生态环境服务举措,做细做实做深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要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严格执法与服务企业的关系、禁养畜禽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类施策,不搞简单的“一刀切”。

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要加大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产生。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效能,争取每年摸排一批、落实一批、提升一批,重点加强城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深入开展工业、建材、餐饮等行业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着力解决群众重点关注的部分区域空气异味、部分区域地下水质污染等突出问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防治力度,有效缓解畜禽粪污、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统筹协调好农村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要优化镇乡环保执法力量,有效提升执法能力。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政府研究处理,并在三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建议市政府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1.要严格落实我市机构改革方案,加快理顺各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镇乡(街道)环保执法力量配置。

2.要深入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行动计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妥推进印染行业集聚提升工作,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大气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4.要深入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提标扩面力度。

5.要全面推进清废净土行动,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检测,督促关停(搬迁)企业开展污染场地调查,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

6.要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重点区域污水收集工作;提升城区排涝能力;加快白毛尖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改造和城区有机生活垃圾终端设施建设步伐;研究探索处置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的合法、有效途径;提升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质量;探索建立农村新建住房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入管自建机制,进一步巩固“五水共治”成果。

7.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宣传,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8.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出台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提质实施方案,强化长效常态管理,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9.要因地制宜,摸索更加有效的森林、矿山资源监督管理办法,切实理顺堵与疏的关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