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83/2020-14469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综合类
发布机构: 牌头镇 成文日期: 2020-01-1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发布时间:2020-01-15 14: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牌头镇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一、四、十”工作主线,坚持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2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36.6%;完成自营出口17.7亿元,同比增长7.5%,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力转型升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

    1.主体培育逐步提升。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下升上、产转法”,坚持“做强育小”,激发市场活力。完成“个转企”55家、“小升规”12家、“下升上10家,“产转法”9家;完成股改1家,新设立股份制企业4家,省股交中心创新板挂牌4家。深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器人+”,促进各类发展要素优化排列组合。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4450万元;深化工业园区“退转改聚”,完成数字化车间改造2家,购置工业机器人20台;整治“低小散”企业9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只,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浙商回归项目投入3.5亿元。

    2.双招双引成果显著。“招大、引新”为招商导向,抓住时机引进都市区项目,共赴市外招商10余次,引进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个、3亿元数字经济工业项目1个、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个、生产性服务业项目9个,引进税源9148万元,通过“余缺对接”引进项目11个。重视招才引智工作,与国家节能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环保协会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引进绍兴“330”人才3名、暨阳“533”人才1名。

    3.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围绕“三生融合”理念,夯实环保小镇创建工作基础,基本完成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良好,并被评为“2019年度绍兴市服务小微企业优秀平台”。注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推行“项目审批供地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集成化、项目服务监管清单化”的审批新模式,多线跟踪服务,确保服务高效、协调顺畅。运用政府应急资金帮扶企业,共投入3.15亿元帮助21家企业。加大对数字经济、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有效投资;集中走访重点风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企业不良率低至1.28%。

(二)聚力城乡建设,镇村品质进一步提升

    1.立足产城融合,深化集镇建设。围绕实现“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建设目标,投资1700万完成越兴路改造工程,投资2300万完成牌头老街立面改造,投资300万完成农村保障房基础配套建设工作。推进交通隐患点整治工作,投资90万元完善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系统。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完成三改34570㎡,完成总任务数的115.23%,实施6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展各类集中拆违行动60余次,拆后利用率87.8%。

    2.立足五星3A,打造美丽乡村。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长潭街村、义井村、越峰村、新乐一村和九霞村成功创建第二批“五星3A”村,新升村成功创建“特色精品村”,越峰村启动“特色精品村”建设,新五村成功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顺利完成市级十大民生工程各项任务,积极做好消薄工作,制订“一村一策”工作清单,顺利完成全年消薄任务,24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全年完成农村闲置农房激活3000万投资额任务,完成土地开发50亩,建设用地复垦64亩,其中实施地票置换地块15亩;全面铺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5000万元实施秋实白茶基地项目,申报省级美丽牧场1个。

    3.立足长效管理,美化镇村环境。扎实做好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高分通过省暗访;持续开展五水共治,坚持落实河长制工作,做好“污水零直排”建设前期工作;做好集镇和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公厕长效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今年省生态环境督查、碧水保卫战和蓝天保卫战等行动,完成环保立案10件,调处群众来电来信来访48件,现场督查900余家次。

(三)聚力民生事业,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抓实民生工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开展3个行政村的农村大中修工程和6个行政村的道路提升工程,完成3个大中型水库移民工程和18个村级避灾中心建设,新建2处残疾人之家村级避灾安置场所。发放20余万资金,补贴262户殡葬基本项目。共计调换17953只农村漏电保护器。完成新五村、新乐一村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越国古迹二期游步道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2.抓细民生保障。着重开展好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防风险消隐患保食安”专项整治行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加强监管执法,全年食药案件立案34件。做好民政、残联工作,新增低保4049人,低保边缘户617人,因病致贫13人,发放各类困难救助金和春节慰问金共计75余万元。完成4个村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升级工程,养老服务上门评估100余人次。做好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工作,新增奖励扶助210人,特别扶助10人。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完成全国残疾人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收入情况调查,入户率99%以上;及时发放各类优抚费203余万元。推进小砚石等5个村“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做好“出生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工作。

    3.抓好乡风文明。有序推进越峰村等7个行政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依托全镇已建成的13个文化礼堂,开展“文化、文艺、文明”下乡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300余场;共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40余场。扎实做好首届“最美牌头人”的选树活动,集中表彰12户文明家庭,其中同文村村民张海平入选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成立“越之行”便民服务志愿者联盟,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近百场,其中大型志愿服务活动70场,共计服务4000余人次。全面推进村级关爱基金募捐,全镇募集317万元,实现3万元以上行政村覆盖。全力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全年共举办红白事405场,通过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共节约资金635余万元。

(四)聚力长治久安,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

    1.防风险,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强化“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聚焦“三张清单”,通过完善信访预警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初信初访发展趋势。大力抓好各类重大不稳定因素的化解与管控,在完全熟练无差别服务中高频事项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低频事项办理水平,凝聚各线工作合力,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深化机构改革,继续完善镇机关内部岗位流转制度,提升年轻干部实战能力

    2.抓稳定,切实强化基层治理。利用好抓基层、打基础这一固本之举,健全“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深化平安牌头、法治牌头建设。牌头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新五村、长潭街村、双高村、新乐一村创成绍兴市级民主法治村。抓好监管整治,全面推进“雪亮工程”,长期抽查人员密集场所和内保单位,做好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3.保平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立足牌头实际,成立应急管理站,新建应急管理平台,积极开展“铁拳4号”“安全生产百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检查企业669家1452次,整改隐患1234处,办结执法案子7件,完善应急预案34个,处置省公安110社会应急平台案子31件。开展各类主体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10次,参训1500人以上,“送教上门”3次;督促企业开展消防演练7次。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的发展鼓舞人心。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牌头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找差距、补短板,多反思、多反问: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招商引资亮点不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环保小镇亟需尽快抓动工、出形象;财政增收缺乏骨干税源支撑,持续增长乏力,收支矛盾突出;风险防控、基层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制约了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推脱、不回避、不掩饰,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工作思路

 

今年我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全面融、全力稳、全域美,按照“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认真落实镇党代会决议要求,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202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一)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融合、抓项目,环保小镇提质量。激发项目动能,推动项目落地,推进企业技改项目,促进“两创园区”企业尽快出形象、出进度、出效益,计划立项15只,完成民间投资8亿元。全面推进并实施《环保小镇产业规划》、《环保小镇空间规划》,坚持走品质化、精细化建设路子,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项目聚合、产镇融合。继续深化落实“三生融合”理念,完成小镇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对公共设施进行环保节能改造和绿化美化提升,力争环保小镇展现新形象,实现新跨越。

    2.企业、促转型,主体培育强基础。聚力聚焦做好“五化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产业、企业、产品、创新“四个新优势”。促进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从装备制造向研发、服务等方向转型,开拓固废、土壤治理等领域,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推动1000万元以内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增强环保传统产业转型动力。贯彻落实市级“规上”“限上”企业培育政策,建立“三年梯队式培育企业库”,开展菜单式培训业务,实行服务与跟踪两手抓。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培育和“个转企”“产转法”工作。加快推进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积极培育其他股份制改造企业。深化落实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博忆纺织“数字车间”二期项目建设。

    3.环境、引进,融杭接沪加速度。继续深化“三服务”活动,推动各项扶企助企制度常态化,加强对新供地、余缺对接、数字化改造项目的跟踪服务。围绕“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招商文章,大力引进大型商贸、酒店、娱乐等投资项目,提升小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主动做好智能化环保前沿项目的对接引进工作,加强同央企、国企、科研院校的人才对接,用好用足原农校地块,着力打造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环保智库。

(二)打好社会治理整体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突出基层治理聚合力构建“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科网格、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模式,拉起平安建设防控网,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提速。出台诉源治理实施细则,构建大综治、大融合、大调解的调解格局。组建平安宣传组,深化“雪亮工程”,借鉴枫桥式现代警务模式,继续深化扫黑除恶行动,严格做好联合执法活动、禁毒工作和精防工作。完成4个村的绍兴市级民主法制村创建工作,增强村级基层治理基础。

    2.严抓安全生产保和谐。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严格执法处罚,提升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压实村(社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宣传与培训,强化全镇上下安全意识;开展全域企业安全大排查,对新引进企业做好上门跟踪服务,降低反弹率,减少安全隐患;严守生产安全、生态安全、食药安全等领域的安全底线,解决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不断提高我镇经济社会运行的安全系数。

    (三)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创造百姓幸福生活

    1.坚持打造宜居村镇。大力争创“美丽城镇样板镇”开展小镇客厅、环镇西路、环保展览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改造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越峰村精品村建设工程,同步推进污水零直排集镇管网建设工程5个大中型城镇建设项目。继续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开展农村危旧房权益保全工作,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切实推进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建设“邻里社区”。紧密结合“五星3A”、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争创“污水零直排”乡镇和“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乡镇,努力打造绿色生活体验样板区。

2.坚持落实民生保障。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创建第三批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村级政务网办事覆盖率100%、应用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继续推进“健康诸暨”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健康素养促进试点、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等工作,创建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创建星级基层食安办,提升“食安四率”。创建村级示范型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处,提高养老服务中心配送餐率。推进一批康复项目,以创建“无障碍”为目标,扩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拥军优抚、国防教育宣传力度

3.坚持弘扬乡风文明。做好“建管用育”,实现文化礼堂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依托“越之行”便民志愿者联盟,推动全镇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维护修整宣中华烈士墓及张秋人烈士纪念馆,建设钱之光、钱希均纪念馆,新建斗岩—西望岩游步道,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人文资源,推进“全域旅游”。组织开展第二届“最美牌头人”评选活动,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手艺,加大扶持力度,评选新一届“牌头工匠”,做好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申报、表彰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村级关爱基金工作,在红事新办的基础上,加大对移风易俗先进者的选树、表彰力度。

    (四)打好服务效能主体战,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1.让高效成为工作常态。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讲纪律、有能力、聚合力的干部队伍。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不断改进会风文风,集中精力抓工作、促落实、优服务。加快智慧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将“只跑一次”提升为“一次不跑”。

2.让法治成为干事习惯。坚持依法行政,继续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镇人大代表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3.让廉洁成为行动自觉。把严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从严控制非民生支出,完成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压减要求。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强化政务督办、效能督查、审计检查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