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参与解读】《诸暨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制定背景和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诸暨高水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全面展现建设“重要窗口”诸暨风采的关键五年。为全面落实国家、省、绍兴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强市的决定》,坚持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全面构建具有诸暨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根据国家、省、绍兴市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和《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展《诸暨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诸暨市科技局与帕特思研究院联合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多次组织《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推进、讨论活动,先后召开市发改、经信、人才办等11个市级相关部门和一批重点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并对我市重点科技工作平台进行实地调研,先后调研了科技大市场、成果转移中心、海亮、全兴等20家相关平台、企业,对我市科技工作进行梳理摸排,以网络、书面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素材,确保《规划》内容的充实性与有效性。
起草完成初稿后,经过局内部多次论证、讨论修改完善后,进行了部门意见征求,共收到24个相关横向部门累计15条意见建议,与对应部门积极对接联系后,采纳合理建议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次召开全局研讨会议,进行全文内容研讨与完善。 2021年4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召开《规划》专家评审会,我局在听取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再次完善《规划》内容,形成《诸暨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为5大部分,具体如下: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机遇
《规划》系统总结诸暨市“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精准研判“十四五”时期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诸暨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是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落实省委、绍兴市委、市委战略部署,深化“杭绍同城”发展战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坚持“六链协同”,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强市,全面构建具有诸暨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
二是基本原则。更加注重创新赋能、开放赋能、人才赋能和改革赋能,深化“与杭同城”发展和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加快产业转变升级,提升诸暨创新活力。
三是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进入国家创新型县(市)行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初步建成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强市,争夺“科技创新鼎”。重要创新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到2035年,建成人才集聚高地和科技创新强市,人才和创新主要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创新版图中确立若干领域特色优势。
(三)重点任务
围绕科技创新强市建设目标,坚持“六链协同”,实施科创六大工程,全面构建具有诸暨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推动诸暨创新活力迈向现代化。
一是实施科技企业倍增提质工程,着力构建新型创新主体链。加强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和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平台链。重点建设诸暨G60创新港,谋划高湖和白塔湖创新集聚群,高质量推进开发区(高新区)发展,支持推动双创平台扩容提质。
三是实施科技人才引流蓄水工程,着力构建高端创新人才链。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四是实施科技金融创新融合工程,着力构建现代科技金融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强新金融大厦等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定期举办科技金融峰会,推动人才、科技、金融形成创新合力。
五是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着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链。大力引育高端研发平台,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打造标杆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深入实施科技进乡村战略,推动科技成果惠民,提高防震减灾治理能力。
六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着力构建科技治理服务链。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和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构建双循环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
(四)重点领域
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紧扣产业高级化、现代化目标,聚焦六大传统产业,瞄准三大新兴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深化推广科技攻关机制,全面提高技术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升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要素保障。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四是加强监测评价。五是优化创新环境。
三、解读机关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诸暨市科学技术局
解读人:蒋宏伟(主要负责人)、杨文钰
联系电话:0575-8701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