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主题周宣传

2021-11-18 15:2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妇幼保健院

“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主题周宣传

世界卫生组织(WHO)自2015年开始,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旨在提高全球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认识,而新冠肺炎疫情让此问题更加受到广泛关注。2020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 “抗微生物药物”,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扩大认知,遏制耐药(Spread awareness Stop resistance)”

常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误区:

1. 发热了就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发热的原因很多,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感染因素造成的,但是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例如病毒感染,是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只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疾病,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另外,还有很多非感染的因素也可以造成发热,例如血液系统的疾病(淋巴瘤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内分泌疾病(甲亢)、肿瘤、皮肤疾病(严重烧伤、牛皮癣)等等,这些疾病都不合并感染,是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的。因此,不能把发热作为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而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

2. 抗菌药物越高级越好。抗菌药物并不是越高级越好、越贵越好。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会要求医生,给开具一些好的药物,快点缓解症状,但其实抗菌药物并非越高级越好,而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使用抗菌药物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可能的感染部位及感染致病菌,以及对致病菌的耐药性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后才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必须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或药师的指导下才能够使用抗菌药物。

3. 平时不使用抗菌药物,没有耐药性,要求医生使用简单抗菌药物。很多患者就诊时都认为自己平时身体情况很好,不随便应用抗菌药物,医生必须选择简单的抗菌药物治疗,认为自己没有“抗药性”。这样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应用的抗菌药物是针对我们身体造成危害的致病微生物,而不是针对患者本人的。所用所谓的耐药性也是指致病微生物的耐药,而不是哪个患者自身的耐药。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这种耐药性是可以互相进行传播的,所以即使平时不使用抗菌药物的人也有可能感染到高度耐药的致病微生物,需要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我们对患者进行的所谓的经验治疗是根据我们国家或者本地区对各种细菌感染的监测所得到的耐药情况来指导应用的。

4. 抗菌药物不按照医嘱减量、减疗程应用。很多患者认为既然都说乱用抗菌药物不好,那么我就不用、少用,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有些感染性疾病起病迅速,短时间就可以造成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或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若不按照医生意见早期应用后果非常严重。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遵守医嘱自行减量,或是不按照疗程服药,这样的做法不仅可能导致病情的延误,更可能因为没有对微生物充分的进行杀灭,反而诱导出耐药。有些特殊的感染,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布鲁氏菌感染、结核病等,常常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治疗周期,随便停药都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复及耐药的问题,所以在抗感染治疗中遵守医嘱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加合理的应用抗微生物药物,遏制耐药问题的发生,今后重点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我们的工作:

1. 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请始终在适当的医疗监督下服用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2.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着力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水平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做好手卫生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阻止其传播。

3.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抗菌药物环境污染防治。

5.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不仅对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更要对我们的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培训和指导。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遏制细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