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摆脱内心的执念,这是强迫症吗?

2021-06-07 08:3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您的孩子有这些情况吗?

  • 出发前要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 反复洗手;

  • 晚上睡觉前,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去趟厕所,如果不去就会反复想之后会不会尿急;

  • 无法控制地对特定的物体计数(比如楼梯);

  • 做作业需要反复检查,导致作业常常无法完成;

  • ……

那么,也许你的孩子得了强迫症。


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在脑海里的想法、怀疑、冲动等。患者认为这些想法是没有现实意义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摆脱不了。

强迫行为:患者会做出强迫性的仪式性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反复计数等。即使他们意识到这些想法和行为是不理智的,但只有这么做才能减轻强迫观念和行为所带来的恐慌和忧虑。

强迫症多在青少年时期萌芽。

强迫症影响了总人口的 1% 至 3%,儿童时期发病率较高,对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的影响巨大。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个体从出现强迫症状到被确诊平均要经历17年。如果一个人在15岁出现强迫症状,30多岁才确诊,这期间正是他从青春期走入成年期的重要过程,个体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生活轨迹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二、青少年出现强迫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如果直系亲属有强迫症,那患病的概率会高一些。

2.性格因素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性格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3.家长管教过于严苛

青少年是强迫症高发人群,强迫症的发病有其先天因素,更与后天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苛,要求孩子不犯错,要求孩子按规矩做事但不告诉理由等,这些会导致孩子害怕犯错不敢冒险,形成重复检查的习惯。

4.不良生活事件

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三、如何治疗

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所有功能精神疾病的首选。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地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以减轻不安全感;学习合理的对应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当孩子有强迫行为或观念时,要用温和的方式解决,不要过度关注,不要反复强化。千万别说,“看看看,又洗手了;看看看,又检查了”,这些话会加重孩子的焦虑不利于对孩子的治疗。

2. 药物治疗:严重强迫症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症状,这时药物治疗应为首选。

3. 物理疗法:近年来,一些新的物理疗法也用于强迫症,如电休克、经颅磁刺激治疗,据报道有比较好的疗效。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

 

如有需要,可联系诸暨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心理咨询热线:0575-87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