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66/2021-144648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府工作 |
---|---|---|---|
发布机构: | 诸暨市人民政府浣东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21-07-01 |
浣东街道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之年,同时也是开启浣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奋斗者的底色、奔跑者的姿态,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浣东这片热土上,激荡高质量发展的追梦激情。今年办事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一三五”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市两会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精神,紧扣“打造诸暨现代产业集聚地、建设城市生活品质区”工作主题,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现浣东风采,为五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收入增长8%,外贸出口保增长稳份额,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数智赋能,加快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创建,持续推进传统刺绣机产业数字化改造。引导兴大豪、越隆、信胜等行业头部企业加强重要产品、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引入产业链、供应链补全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凸显浣东刺绣机区域优势。谋划建立刺绣机产业引导基金,对内规范刺绣机行业企业市场行为;办好第二届“刺绣机网上博览会”,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向外拓展刺绣机销售渠道和应用领域,进一步擦亮“中国刺绣机产业基地”金名片。立足浣东区位优势,利用好城东新城及未来高湖创新集聚区,挖掘新经济、开拓新业态、引进新产业。进一步提升万达、万风、不夜城三大商圈集聚力,整合各种资源,大力营造舒适、时尚的夜消费环境,推动“夜经济”。2021年计划推进建安项目15只,商贸服务业项目7只,有序推进投资1亿元的美泰健康项目、投资1.4亿元的众达包装余缺对接项目、投资1.7亿元的城禾环保固废处理项目等重点项目。
二是打造商务楼宇城市经济新引擎。以“三服务”2.0版为抓手,及时响应、迅速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为项目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工行诸暨市支行迁建工程,大力招引金融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企业和法律服务、科技服务、贸易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企业,全力打造诸暨城市金融商贸中心。深化干部联系楼宇制度,推进差异化特色楼宇打造工作,做到“心中有楼、政策进楼、服务上楼、企业满楼”,提升浣东楼宇的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充分发挥楼宇信息化系统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楼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水平,打造浣东特色楼宇集群,力争2021年新增入驻面积8万平方米。
三是建设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新高地。加快引聚高端人才,增强创新动力。坚持“项目引才、乡情引才、以才引才”,引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企业技术需求迫切的高精尖人才,力争引进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名。加强企业自有人才培育,全力支持企业人才自主申报,开展技术技能培育,大力支持企业招聘高学历人才,协助对接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吸引各层次人才助力浣东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速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孵化。把招才引资的触角伸到杭州,利用杭州的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优势,招引更多科研成果在街道实现产业转化,争取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
(二)聚焦“高层次建设”,促使城乡惊艳蝶变
一是加快乡村振兴。树立做一份“宁家”的理念,用一套“绣花”的方法,精耕细作,开源节流,用心经营好一个村庄,打造更多的“网红村”、特色村,使城里更像城里,农村更像农村。鼓励和支持各村因地制宜探索村级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资产,探索乡村建设用地入市等途径,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确保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开业运行东盛农产品自选市场,让更多的经济薄弱村享受参股带来的红利。把耕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二是加码实事工程。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尽最大努力,投更大“本钱”,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城乡群众。新一年,要完成投入200万元的城东区域内涝治理项目一期(东山吴排涝改造工程),投入270万元的火烧吴村小溪岭、詹徐王村上田畈2只病险山塘综合整治项目,投入500万元的省级“污水零直排”创建六小行业整治项目,投入500万元的五桥线全路段10.5公里亮化提升项目,投入760万元的廿里牌霞阳-胡卜坞口、诸中新东-张家坞、双桥严塘-金村联网公路及高湖进汤家店等村的环湖重要支路建设项目,投入100万元的全街道交通黑点盲点路段整治工程一期项目,投入150万元的李一、李二、太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提升项目,投入500万元的陶湖及新设社区公共服务场所提升项目等8只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围绕生态高湖建设,配合高湖景观工程,启动高湖村改造,打造环湖特色乡村样板。谋划绍大线浣东段拓宽提升,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按照市里部署,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户财产性收入。
三是加力环境提升。立足“有变化、见实效、能长效”,以“五星3A”升级版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为着力点,持续整治裸露地面,创意建设“邻里菜园”“一米菜园”“美丽庭院”、村景小品,祛除美丽乡村的“疤痕”。打好治废硬仗,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抓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和出让地块污染调查及修复。依法推进控违拆违,保障农民私人建房审批公开透明、过程监管到位。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开展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创建更多的高标准垃圾分类小区、垃圾分类示范村、智能村。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完善治气治水长效机制、文明卫生创建机制。
(三)聚焦“高水平打造”,实现民生普惠兜底
一是便民服务再添力。落实整体智治理念,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质量再提升。优化街道便民中心窗口设置,上线街道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创建更多的“一站式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办事标准化延伸到村。“一证通办”保持应用率100%,政务服务2.0覆盖率100%。配合开发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实现“部门联动、数据先行、即时审核、限时办结”。推进“互联网+”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运用,引导广大群众使用网上、掌上平台办理业务,推进政府数字化改革,深化智慧管理应用领域,提升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是“关键小事”再落地。提质扩面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各类基本保险,完善大病救助、五保供养、低保补助等兜底社会保障,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进一步关爱空巢家庭、留守老人及儿童,保障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类涉农补贴资金足额及时到户。优化阵地建设,长效运行农村养老中心。确保和济小学新校区今年秋季如期开学,组建浣东小学教育集团,多渠道拓宽学前教育覆盖面,配合望湖幼儿园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浣东优质教育。
三是文化惠民再提升。倡导文明新风尚,健全村级“关爱互助基金”管理使用制度,强化社会保障,着重培育4个村级关爱基金提质升级点。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12个村级文化礼堂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80场次,创建1个四星级文化礼堂。新建廿里牌村、汤家店村、浦东新村和白鱼潭古村4个文化礼堂,继续推进高湖村、太和村、里联村、城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以基层文化阵地、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民生服务。
(四)聚焦“高品质管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一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调整优化管辖区域,做好撤并村进社区各项工作。优化社区硬件环境,打响东盛共享社区品牌,启动陶湖社区新服务场所建设,优化新设社区服务场所,探索和济社区与城东商务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体化运作。打破原有条条框框,进一步配强社区力量,优化结构。以智慧社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分块管理、网格细化、责任到人”,不断提高精细化、常态化服务水平,网格化智慧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积极完善“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级矛调中心作用,做到平台作用发挥与工作推进同频共振。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抓好调解员队伍建设,攻坚疑难案件,下村指导调解。扩大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辐射范围,提升农村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协助督促律师进村。全面推进信访积案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班子成员每日接访制与包案制,确保积案化解定人定责,争创“无信访积案街道”,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是始终守住安全底线。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并防,进一步强化网格、群防群控,持续摸排、分类管控, 加强宣传、做好应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日常监管,全年排查所有企业2轮以上。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高标准建设街道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体验馆和应急管理站“三库四室”,打造标准化样板。督促做好日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建设企业风险管控体系144家。倡导“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等第三方专业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无死角、治彻底、不反弹。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建立火烧吴村、太和村、盛兆坞一村3个“微型消防站”,管控和扑救初起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年,我们将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深化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协同高效,提升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一)讲政治强担当。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每月一次政府线工作碰头会制度,推行专班化攻坚、项目化落实、清单式管理,确保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抓好“三服务”2.0版,沉下去了解民情,静下心研究政策,出真招破解难题,实实在在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难。
(二)讲法治促规范。推进街道文件政策合法性审查和标准化建设,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和执行。加强诉源综合治理和行政复议工作,推动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议政会成员问政监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三)讲智治提效能。以“浙政钉2.0版”为依托,实现公文传输、内容管理、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集成、综合考评等移动办公,加快打造“掌上办公平台”。以“政务服务2.0平台”为依托,按“一件事”要求推进多业务协同流程再造,确保办件线上受理率80%以上,着力打造“掌上办事平台”。
(四)讲严治守底线。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切实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村级小微权力,管好村级“五件事”,扎实推进“五清”村居建设。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全过程管控和审计监督,支持街道纪工委履行职责,坚决整治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