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66/2020-144611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府工作 |
---|---|---|---|
发布机构: | 党建工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0-01-18 |
浣东街道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绍兴、诸暨市和街道党工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理念,聚焦高质量,以推进治理现代化为统领,加快打造诸暨城市新中心、中国刺绣机产业基地,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全年最低增长8%,争取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年最低增长9%,争取增长12%;商贸投入全年最低增长10%,争取增长15%;自营出口最低增长8%,争取增长10%;外资、内资和其他经济指标均高于市定目标。
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统筹资源,经济转型实现新发展。
激活刺绣机行业存量资源。持续扩大“中国刺绣机产业基地”影响力,查补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域品牌等短板,争取年度行业税收增幅达到8%以上。开展产业“低小散”规范整治,加强二期工业园区建设,逐步实现产业集聚。扶持企业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准确把握个性化产品研发方向,不断强化品牌效应。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发动兴大豪、越隆、信胜等行业龙头企业利用生产淡季进行数字化改造,拉动中小企业转型,加快传统刺绣机行业改造升级步伐。
优化城东楼宇经济布局。把握市级诸杭“数字经济双城互动”平台、杭州—诸暨楼宇经济产业联盟设立机遇,大力招引金融保险、银行证券、广告中介、科技服务、贸易服务、工业设计等投资强度小、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高的优质项目,进一步完善城东新兴业态布局,打造诸暨金融CBD。充分发挥楼宇信息化系统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楼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水平。新增楼宇入驻面积8万平方米,年度楼均税收达3000万元,打造“双创”集聚新高地。
深挖环高湖经济带发展潜力。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机遇,明确高湖周边规划定位,推进高湖综合开发。以水利为基础,建设集休闲旅游、文化创业、城市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环高湖经济带。配合市级部门开展环高湖村庄分类治理,做好高湖建设发展“后半篇文章”。优化提升周边商贸综合体和专业市场,推进万达广场、雄风—永利、不夜城等商贸综合体与高湖的互相熔融,加快东道家居市场、文博园等专业市场项目的建设。利用长城影视城闲置土地引进高端养老项目,注入新活力,进一步为新城发展完善配套设施。
强化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清单化、项目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推进“最多80天”改革落地,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三服务”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亿元,牵头引进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3人。全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地工作,力争供地154只、354亩,全面启动大地塔地块实体经济招商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拓展空间。深化政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以专利贷款,降低楼宇金融风险,确保年末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致力于构建新型政商模式,坚持一对一企业联络员制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坚持改革创新,城乡面貌呈现新蜕变。
做好“美”的文章。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行农村危旧房权益保全工作,将农村危旧“实体房”拆除转换成“证载房”,既消除农村危旧房安全隐患,又保障群众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注脚。持续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提升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继续做好土地双保工作,争取全年开发100亩、复垦100亩。
擦亮“净”的底色。坚持“五星齐抓”,以变化见成效,动员第三批创建村以起跑即冲刺的姿态,提前筹谋规划,预先自我整改。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订“一点一策”,投资建设二期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建立工业固废、农业源固废、生活源固废、危险废物等资源处置机制,打好治废硬仗,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切实做好“治危拆违”管控工作,聚焦“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坚决杜绝新增违建;始终保持土地管理高压态势,全面保障农村私人建房审批建造工作公开透明。
加快“富”的速度。通过产业强村、经营强村、开发强村、劳务强村四个方面进行消薄工作,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产品电商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增收。梳理村级保留用地现状,解决新城建设历史遗留问题,重点消灭城市建设留存的“烂疮疤”,切实将只能看不能用的土地资源盘活盘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群众收益。
(三)坚持惠民安民,民生服务拥有新保障。
改革便民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巩固街道和村两级服务中心规范化创建成果,倾力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持续以民生导向作为指导工作决策部署的首要原则。全面做好“一站式办理”示范平台全域创建工作,确保“一证通办一生事”和“无差别受理”等要求落到实处。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不断推广“浙里办”上线便民应用和“一次性告知”举措,定期开展代办员培训,不断提升办事人员业务能力,简化群众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抓紧利民实事。持续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并落实好2020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做好各类保险的提标扩面工作,完善大病救助、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街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95%以上。继续提升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水平,优化服务阵地建设,确保农村养老中心服务长效运行。开展教育服务提升,加速推进投资6500万元的和济小学新建工程,力争2020年主体建成,确保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
供给惠民文化。以群众减负为目标,健全村级“关爱互助基金”管理使用制度,长效化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引流市级文化下乡活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做到文艺下乡全覆盖。投资500万元新建双桥、太和等村的文化礼堂项目。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凝练志愿服务文化核心,不断为城乡居民提供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民生服务。
(四)坚持标本兼顾,社会治理力求新作为。
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依托“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和法律援助服务建设,形成“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群防群治机制。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打赢积案化解破冰清淤攻坚战,不断降低越级上访比例。深化推进信访代办制,持续强化初信初访源头管理。畅通议政会、政协等多方面反应渠道,确保“群众心声有回应”,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
试点新型治理模式。参照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标准,拆分东盛社区,聚焦“共享、智慧、服务”理念,投入近亿元,打造社区生命体、治理共同体和生活综合体“三位一体”的共享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群团助力、居民自治、大数据赋能,为“枫桥经验”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样本经验。
全面防控各类风险。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借势借力市金融办、公安等部门力量,深化落实楼宇网格员监管制,重点监管城东区域内从事网络金融类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社会秩序。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坚持夯实根基,干事创业形成新风尚。
强服务型政府之效。健全政务服务标准化长效工作机制,加快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后续建设,明晰十办一中心职责权限,确保运行顺畅、履职到位。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进一步理顺机关运行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各线办执行力,形成崇尚实干、勇于担当、鼓励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
重法治型意识之魂。加强法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升全体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有效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守清廉型规矩底线。坚持以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切入点,聚焦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坚持以“过紧日子”思想为落脚点,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控制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改善民生上,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实事项目中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让街道百姓关注的工程得到市级部门最大的支持,敢担当,勇作为,为百姓办实事。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对采购、工程招标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