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立论
关于同山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11-17 16:32 浏览次数:

根据年度协商计划和重点议题安排,6月份开始,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同山镇、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总社、民革诸暨市基层委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同山烧核心产区,实地调研高粱种植基地、11个酒企(作坊)和9个同山烧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召开专题协商会12场,就做大做强做优同山烧产业广泛听取意见,协商对策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同山烧历史较为悠久,其烧制技艺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国内外荣誉。作为浙江白酒的典型代表,同山烧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据统计,同山镇现有高粱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高粱750吨;规模酒企5家,小作坊65家,酿制散户700多家;近五年内同山烧产量、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38%、43.1%,2021年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5000余吨、6亿余元。9个同山烧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将有助于快速推进同山烧产业向“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迭代升级;“浙江白酒核心产区”正在申报之中,有望于年底获批。

二、发展前景

1.抢占省内白酒市场的机遇期。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中档酒和本地酒已为极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但目前浙江省内缺乏强势的地产品牌,而同山烧几只主要品牌的检测指标和消费者口碑,已具备成为省内主流白酒品牌的潜力。

2.涵养财政收入的增长点。白酒行业是税收贡献率最高的几大行业之一(白酒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主要涉及增值税、附加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综合税负可达39 %),据了解,省内白酒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如果同山烧年消售额达到30亿元,可以为市财政增加超10亿元的税收。

3.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抓手。同山烧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入;也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致富一方百姓。

三、发展短板

1.顶层设计缺位。目前尚未编制同山烧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同山烧产业的定位、目标、方向等缺少明确界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与珍珠、茶叶等同类产业差距较大;同时,同山烧产业同时具有一、二、三产属性,涉及多个部门,但没有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因没有明确责任,在政策制订、服务监管、向上争取资源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光靠同山镇自身努力,显得“势单力薄”。

2.生产标准缺失。同山烧酒企目前执行的是固态法白酒(粮食酒)的通用标准,还未出台同山烧区域品牌白酒的执行标准,仍处于“重传承,轻标准”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对量大面广的作坊、散户监管缺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辨真假,大量劣质同山烧流入消费市场,严重损害同山烧的美誉度、认可度,对正规酒企产品销售冲击极大。

3.龙头带动不足。同山烧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主体多、分布散、规模小是其明显短板。目前5家酒企年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24%,最大酒企—原锅酒厂年产量不到500吨,而在国内白酒行业年产3000吨以下都属于小型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不够健全,经营主体各自为政,尚未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4.宣传推介滞后。同山烧区域公用品牌尚未有效运作,5家酒企和部分酒作坊拥有自主品牌,但知名度多局限于本地范围,产品包装缺乏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且同质化严重,整体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举办的节会还未列入市级层面,规格偏低、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同山烧产业的文化挖掘工作尚显不足,传播范围有限、呈现形式单一,缺乏可看可体验的游览场景,与旅游产业融合不够紧密;在市外开设的同山烧专卖店极少,较少参与具有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展销活动,发挥诸暨在外诸商、商会的推介作用不够明显。

5.资源要素制约。一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重大项目难以落地,企业扩大再生产难以实现。二是专业人才缺乏,仅有国家一级品酒师12名、一级酿酒师8名、一级勾兑师1名,酿酒师傅100余人,其中80%年龄在60岁以上;电商人才稀缺,线上年销量额不足1000万元,占比极小。三是本地高粱严重不足,初步计算去年从外地购入的糯高粱达11750吨以上。四是环境容量受限,目前烧酒燃料主要以煤、柴、瓶装煤气,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生产风险和环境污染;当前同山本地因污水未截污纳管,已完成的废水处理项目3年后将达到满负荷处理能力,污水问题既是产业发展的风险问题,又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意见建议

建议把同山烧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领导、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要素保障、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同山烧产业迭代升级,全力创建浙江白酒核心产区,培育浙江白酒引领性区域品牌,远期建成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把同山烧产业打造成为诸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1.明确架构职责。建议同山烧列入市级重大发展产业,市级层面尽快明确业务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科室,发挥部门职权和向上争取资源要素的优势;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同山烧产业发展工作办公室,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出台考核制度,齐抓共管、汇聚合力,为同山烧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2.出台专项政策。建议出台同山烧发展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对同山烧产业重大项目引进、重点设施建设、重要平台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优质品牌创建、重大节会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土地指标、财政资金的重点支持,为同山烧产业发展提供“催化剂”。

3.编制产业规划。建议尽早编制同山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布谷湖(安华水库)扩容,统筹考虑同山烧产业功能区谋篇布局,尽快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加快推进同山烧产业园的总体规划设计,重点做好废水处理、燃气管网等详细规划;着手开展国内北纬30度优质高粱生产基地战略布局和合作,为同山烧产业发展赢得“新空间”。

4.加强主体培育。建议围绕产业提质扩量,大力推动生产主体培育工作,推动酿酒散户经过整治提升达到“6S管理”标准转化为酿酒作坊,推动酿酒作坊产能上规转化为规模酒企;建议政府搭建平台,引进资本培育龙头企业;本地企业要解放思想、放大格局,借势借力发展壮大。注重产能提升,通过厂房(新)扩建、技术改造、工艺提升等,科学系统地提升产区规模,保持在省内第一梯队。推进规模酒企、优质作坊的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产业大脑”“数字车间”“未来企业”等项目建设,为同山烧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5.提升产品质量。建议尽早出台同山烧区域品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标准、同山烧质量等级标准,推动从传统粗放式生产向规范标准的先进生产转型;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培育产业急需的酿酒师、品酒师、勾兑师、品牌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引导支持规模酒企成立研究所,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开展对同山烧优质原料—本地糯高粱品种“白藤拐”的品种选育、提纯复壮等技术攻关,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并同步开展区域外高粱种植基地建设,解决原料的后顾之忧;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对生产企业(作坊)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产品检测;加大对不符合质量标准、无证销售,冒用同山烧区域品牌的劣质白酒在线上线下市场销售的打击力度,为同山烧产业发展确立“新标杆”。

6.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做响区域品牌。积极申报争创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三项地理标志;抓住千载难逢的“浙江白酒核心产区”评选机遇,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力争取得“浙江白酒核心产区”的牌子,打响省内乃至全国白酒市场的知名度;建议参照“西施石笕”,建立同山烧品牌管理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同山烧公共品牌的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扩大同山烧品牌效应。二是培育单体品牌。加大专项补贴力度,鼓励支持酒企作坊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开设线下专营门店、拓展数字营销渠道,为同山烧产业发展塑造“新形象”。

7.做强产业链条。一是注重“文化+”,挖掘同山烧非遗古法酿文化,推动文化基因解码,讲好同山烧美酒故事,推进酒文化主题公园、酒文化特色商业街、同山烧非遗传承展示馆等项目建设。二是注重“创意+”,引导企业注重产品包装、酒器设计,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展示产品特色,提升推广销售效果。三是注重“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建设农旅、工旅景观,打造明星酒企、特色酒坊,加快推进“醉美同山”全域旅游发展,为同山烧产业发展构建“新格局”。


信息来源:政协办公室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