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思路
2021年以来,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绍兴市局的统筹安排,持续推进城管“关键小事”、“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控违拆违、综合执法改革、规范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抓重管,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今年以来,执法局坚持以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关键小事”,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全力破解城市顽疾,打造精品示范亮点。
一是精心谋划,科学抓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城管委牵头协调作用,组织召开城管委全体成员会议,通报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实效,分析存在问题,高位谋划2021年度城市管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及要求。制定城市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级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由城管办牵头,对全市各镇乡(街道)和相关市级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并定期发布城市管理通报。
二是重拳出击,切实破解管理难题。结合诸暨文明城市复审和卫生城市复审等刚性任务,制订出台《2021年诸暨市城管“关键小事”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列排年度整治计划,由牵头单位分别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整治行动。主要包括开展城市道路深度保洁和坑洞修复、规范店面招牌设置、乱堆乱放清理、“美丽公厕”提升行动、整治“最乱街区”和打造“最美街区”、绿化带保洁与管养、城区“裸土复绿”行动、加强非机动车道停车秩序管理、集镇市容秩序提升、规范城区洗车店占道经营乱象等十个方面(其中四项为其他单位职责)。
截止目前,共拆除违规广告656起。清理乱堆乱放5405起,立案处罚106起,处罚金额28100元。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抄告65623起,非机动车违停整治31193起。
三是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精细化水平。研发建设了集实时监控、信息归集、研判预警、协调联动、督察考核于一体的“智慧城管”信息指挥系统,汇集市容管控、秸秆禁烧、人行道违停、油烟检测、渣土管理、犬类管理、违建管控等业务模块。其中,市容监控共137路,覆盖城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等市容管控重点范围,对禁钓禁洗、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40余项市容违法行为进行信息采集、智能管控、违章提醒。在镇街秸秆焚烧多发地段铺设115路高位监控,主要用于秸秆焚烧监控监管,自9月试运行以来,共发现秸秆焚烧现象132起,发出警报提醒132份,全部在15分钟内处置完毕。推进餐饮油烟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在市区重点区域内的40家中大型餐饮店安装油烟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排放油烟,实时展示商铺信息。渣土处置智慧管理,共享公安视频专线,对审批核准--运输车辆--消纳处置全过程进行线上管控,联合交通运输局打造“车辆管理一件事”多跨应用场景。
(二)精准施策,强力推进控违拆违
全力以赴抓好“无违建”创建创先争优各项工作,以违法建筑全面排查为基础,以治违除患专项行动为抓手,对标考核指标,查漏补缺、精准发力,确保在年底考核中排名全省前列。今年以来,累计处置违建370起,面积48.33万平米,其中拆除45.55万平方米,补办手续2.78万平米,已完成绍兴市下达的全年任务数的123.92%,位于绍兴前列。主要抓好七项工作:一是抓好违建再排查,特别注重各种类型违建的全覆盖和大体量违建和涉及安全隐患违建的全覆盖。二是现存违建再处置,存量违建分类处置,新增违建即发即拆,确保到年底各项考核指标达标争优。三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再强化。四是治违除患专项行动再深化,截至9月底,全市共摸排点位216个,面积24.6万平方米,已处置203个,面积23.47万平方米。五是拆后利用专项行动再提升,今年以来,共利用拆后土地24万平方米,在建商业项目3个,改造交通项目1个,大小绿地项目50余个,拟推出保障房1347套。目前拆后利用率为86.08%,争取年底达到90%以上。六是信访投诉媒体曝光件处置再深入,争取年底信访投诉媒体曝光件处置率达到100%。七是示范项目争创再发力。
(三)分级分类,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在市级层面要形成大综合,梳理无执法队伍有执法事项及有执法队伍无乡镇派驻队员的市级部门的高需求、高频率、高综合的执法事项,向综合执法部门集中。镇街综合执法层面,对中心镇、经济发达镇(街道),依法赋予镇乡(街道)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以镇乡(街道)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其余镇乡(街道)以派驻形式整合执法力量开展执法工作。
市级方面编制完成《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已将20个方面共406项执法事项划转至市综合执法局行使,并根据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根据省指导办征求意见情况,年底前还将有近300项事项划转到执法局);同时,建立了行政执法职责争议处理机制,健全案件移送、联合执法、执法协助、执法督查、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签订执法备忘录,全面界定部门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镇街方面,店口镇作为省级试点单位,自今年3月16日起,以自身名义行使16个条线540项高频事项执法权,由店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实施行政执法工作,目前已办理一般程序案件67余起,罚款59.1万元。此外,根据“因地制宜、条件成熟”的原则,还初步选定了8个中心镇、经济发达镇(街道),拟采取赋权形式,行使县级行政执法部门部分法定行政处罚权。目前镇街权力事项清单也已梳理完成,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四)规范提升,全面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队员素质教育、法制沙龙执法比武,强基础提素质;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领导干部谈心交心等活动,推动“四个意识”在执法队伍中落地生根,凸显执法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地位。
二是规范执法办案。严格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严格执行“三项制度”规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升执法威慑力公信力。今年以来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744件,共处罚款1499.58万元,重大案件52件,罚款857.9万元,非现场执法16件,罚款183550元,新增案由15种,共立案查处82件,新划转接受其他单位移交共56起,主要涉及建筑业、房地产、水行政、市容环境等方面。加强执法实务指导提升执法能力,制作并下发执法办案模板9只,梳理典型案例14起,组织开展每季度的执法案卷互评互检活动,加快提升执法队员的办案能力。
三是推进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省文明规范公正基层中队标准要求,建设基层规范化中队,编制《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标准》和《规范化中队建设标准》,从党建工作、队伍管理、执法业务、执法保障四方面,对规范化建设进行梳理,明确标准,方便操作。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打造“一队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将“服务为先,执法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创设全民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载体,实施“城管+志愿”服务,强化与志愿组织的联系互动,打造“红枫管家”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2022年工作思路
一、严管理、提品质
(一)城市管理方面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对标“重要窗口”、对标人民群众期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领导小组有关会议和袁家军书记调研绍兴讲话精神。在“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诸暨范例”的引领指导下,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上下同欲,举好“城管委”这个指挥棒。从方向性上理顺执法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解决各单位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的不利现象。结合绍兴市全国文明城市督查考核,进一步强化督查,确保工作到点、责任到人。把城市管理纳入市政府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内容,对23个镇乡(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一月一考、一季一通报、年度分类排名。考核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通报。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不力、不到位,影响创建工作成效的坚决予以责任追究。二是融合优化,用好“智慧城管”这个工具箱。加快智慧城管平台与“城市大脑”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智慧化水平,助力数字化改革。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以“智慧城管”为手段,在店面招牌不合规、“六乱”问题、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多项违规行为做到智能识别,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促进“最乱街区” 整治和“最美街区”打造,扎实推进“关键小事”为载体的市容工作精细化常态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提炼诸暨共性“关键小事”提供城管经验。三是群策群力,抓好“社会力量”这个助推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承服务为先,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引导群众参与执法巡查过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提升群众满意新体验的理念。推动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控违拆违方面
全力以赴抓好“无违建”创建创先争优各项工作,围绕新的“无违建”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和新的违法建筑治理应用场景,加强研究,把握特点,切实提高“无违建”创建创先争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争取在在绍兴地区排名前列。按照“控新增、去存量”的要求,继续打好“拆、改”、用组合拳,加强网格化巡查和违建管控责任追究等管控机制落实,做到新增违建“即查即拆”;做好存量违建的分类处置,在拆违同时,把拆违还路、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一批较好的利用案例。通过建绿、建景、建新,实现拆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丰富城市功能,为“推动诸暨成功跻身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梯队’的目标”,添砖加瓦。
二、强改革、提效能
(一)扎实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省级试点。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突破点,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造成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标志性成果。组织开展事项划转工作,推进职责调整和人员整合同步完成。在2022年底之前,基本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镇乡(街道)综合执法事项比例达到25%以上,80%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诸暨样本,为全省县域行政执法集成改革提供示范。建立行政执法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敢闯敢冒、勇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热情,持续促进“两个担当”良性互动。
(二)坚持数字赋能,不能提升执法效能。一是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基层赋能增效为着力点,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展远程监管、非现场执法等智慧执法监管,严格按照“三项制度”相关要求,不断提升规范执法、精准执法、高效执法水平。二是总结基层实践,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高频、高需求领域,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牵头推进扬尘处置“一件事”、露天焚烧秸秆行政执法“一件事”、室外无照及占道经营监管执法“一件事”等场景化应用,并统一纳入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应用“一本账”,实现事件一体化智能化办理和处置。
三是突出执法工作重点,以建筑施工工地及周边市容环境、餐饮经营者等重点领域行政处罚职能行使为执法重点,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切实减少多头重复检查、重复执法、执法扰企扰民等问题。
三、夯基础、提形象
一是加强整体建设。对照“枫桥式”执法中队标准把市容管理、规划跟踪、执法办案等各个方面的本领都提升起来,重视执法工作中的人员保障问题,整合执法队伍,向综合执法改革中要编制,充实基层执法力量。通过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夯实城市治理的法治之基,努力构建发展新理念思想、新制度机制、新发展模式,推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大转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大提升,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执法“铁军”。
二是提升个人素质。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深化依法治国理念,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办案水平。鼓励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城市管理的相关书籍,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支持参加学历教育,为其进修创造必要条件。不断扩大城管执法人员的视野,增加其社会阅历,提高执法的应变能力。
三是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执法队伍正面舆论引导和“一队一品”建设,创新传播方法,构建主体宣教模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点面结合,进行全方位宣传,充分反映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新成效,严格控制各类歪曲事实的负面报道出现。弘扬新成绩、新理念,营造和谐城管新氛围,让市民对城管执法队伍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探索“诸暨范例”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