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2023-02-23 10: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高血压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因其症状不明显、病程发展较缓,常常无法引起患者应有的重视。要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倡导重视高血压疾病,知晓自己的血压,提升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自我血压监测,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危害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血压超过140/90mmHg建议就诊。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日期3次就诊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治疗。及早采用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

二、“减压”的健康修行

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建议将体重控制在BMI指数18.5-24.0之间。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三、定期监测,规范治疗

高血压的初期症状表现常有头疼、眩晕、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往往不宜察觉。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所有居民都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应遵从医嘱,规范治疗,控制血压。

四、高血压的治疗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1、所有患者都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上述介绍的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2、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平稳降压,长期达标。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以确保平稳降压。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