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同心协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城行动 再攀文明新高峰■融媒体记者 郦润其
特约记者 唐祥 朱黎灵
“墙面干净了、停车方便了、绿化更美了,小区现在是看着漂亮,住着舒心。”日前,浣东街道陶湖社区永和花园居民吴小琴买菜回家时感慨。
永和花园原先因没有物业,乱堆乱放、随意停车等现象颇为严重。去年,在社区发起和居民支持下,对小区所有楼道粉刷“美容”,将杂物堆放处变成了蜂巢柜,还增设了许多停车位。如今,不少居民主动成为志愿者,守护小区环境的同时,更凝聚了人心。
这是我市开展“城市微空间改造行动”的有效成果,通过对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区域死角盲区综合整治,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提升了市民居住和出行环境。
自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来,诸暨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省共同富裕“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两大试点工作为契机,紧扣精神自信自强、城市有礼有爱、文化优质优享、社会和谐和睦“四大定位”,着力建强机制、精准发力、补短强弱,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创建工作推动城市颜值蝶变、品质跃升、风尚更美。
“您好,请麻烦将电瓶车停放到指定区域里,谢谢!”在诸暨城区的各条主干道上、弄堂巷子里、地标建筑旁,每隔百米,就能看见一位身穿黄马甲、带着“文明劝导员”袖套的志愿者,每当发现不文明行为,他们都会上前劝阻,而在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及时伸出援手。
这是我市“多元载体促进全民创建”的一次生动实践,城市志愿者的付出,帮助市民自觉树立起文明出行的意识。此外,我市还依托“1963法润诸暨”平台不定期开展“礼让斑马线”慢直播活动,每期参与市民达20余万人次;提档升级一系列彰显诸暨地域特色、人文风貌的公益广告,并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重点区域设置32处景观小品,让文明新风吹遍了诸暨的每个角落。
文明之风,不仅出现在城区,还发生在农村。陈宅镇爱心食堂厨房里,厨师陈梦怡正在熟练地揉面粉、做面包,其他志愿者也在一起忙碌着。作为一名刚从部队回来的转业军人,陈梦怡说:“我在部队里也是厨师,所以我想用我的专业技能,为老家的老年人服务。”
我市以“浙江有礼·‘枫’尚诸暨”文明新实践为牵引,注重“建文明城”与“育文明人”有机结合,使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为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心工程。紧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成投运“爱心食堂”192家,覆盖279个村(社),惠及群众近万人,面向户外工作者,积极打造100个“爱心驿站”;引导476个行政村建立关爱基金,目前基金总规模达2.19亿元,已累计使用超1亿元,惠及群众25万余人次;聚力实施“我为老人烧餐饭”等“暖心八件事”志愿项目……
文明有礼逐渐从点状“盆景”跃迁成了遍地“风景”,文明优势也不断转变为创建优势。目前,全市创成全国文明镇2个,省级文明镇6个,绍兴市级文明镇6个,县市级以上文明镇建成率达100%;创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23个,绍兴市级文明村107个,县市级以上文明村占比为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