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里王氏: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

2024-01-23 11: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诸暨北部湖泊众多,河网交错,风光旖旎。北宋建隆元年(960),江东大将军王混(北宋名相王旦堂叔)喜爱此间山水风土,自山阴迁居泰北乡(今属姚江镇)梓里坞。

据家谱记载,随着宗族繁衍壮大,梓里王氏后代陆续移居长宁、水南、牛皋岭下等诸北各地,他们虽分散各处,却都遵循着“忠国、爱亲、敬长、悌兄、隆师、亲友”的家训,勤俭持家,敦亲睦邻,颇受里人称许。子孙中有出仕为官的,则将“国尔忘家庭,公尔忘私己”的家规奉为圭臬,多有勤勉尽责、刚正不阿的事迹流传。

“以廉能称”“尚气节,务明理以致用”——这是《元史·良吏传》对王艮的评价。王艮(1278-1348),字止善,元代诸暨水南(今山下湖大宣村)人。历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等职。王艮办事据实,予民以德,颇得民心。当时,绍兴每年要通过海路运送官粮到京师,绍兴城离海有十八里,官府征集民船短驳运输,其间颇多盘剥,又因接收不及时造成粮食折损短缺。王艮到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后,责成运户自行负责全程运粮,不得搅扰当地百姓。当时规定天气原因造成粮食损耗的可从任务数中免除,但报损流程往往一拖几年,致使许多运户因无力承担赔偿而破产。王艮到任后核对文牍,当即免除损失的粮食五万多石、钱二百五十万缗,使许多运户免于破家之灾。安福州有奸吏诬告百姓隐瞒田租,前后株连上千家。虽经核查确认此事系诬告,但相关官吏为邀功获利,仍然强收“合征粮”。王艮任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后,发现该州田租已经比之前多征,再增加势必造成民生困苦。他不断向行省陈说,最终使得额外田租得以全部免除,当地百姓感激不已。

王艮有一位弟子,也是他的同宗,那就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王冕。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等,诸暨枫桥桥亭(今枫桥栎桥村)人。王冕早年想效法老师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但遭逢科举接连失利,此后便游历大江南北,中年以后隐居九里山,以诗书画印扬名天下。王冕看遍世态,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了解,写出了许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赞美田园隐逸生活的诗文作品。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笔下梅花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对后世影响极大。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最后援引了王冕《墨梅》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018年10月,诸暨市纪委监委在王冕故里栎桥村建成清气馆(市级清廉教育基地),吸引省内外众多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

王艮教育有方,家风传代,后世也不乏人才。他的曾孙王钰(1384-1441),幼年颖悟聪慧,有“神童”之誉,八岁丧父后与母兄相依为命,刻苦攻读,于明永乐十年(1412)在殿试中脱颖而出,钦点探花,是明清两代科考名次最高的诸暨人。王钰中探花后供职翰林,曾奉旨清理兵部武勋案牍,用了没几天便将数万件文字材料分类整理、处置完毕,受到同僚称赞。正统元年(1436),王钰调任江西按察司提学佥事(负责教育行政工作的官职),他为人正派,品藻严明,所到之处,公于劝惩,士心悦服。江西南安的土匪听说他的贤能,也破例把子弟送入当地官学。王钰晚年引退后,迁居店口,以诗文自娱,“环堵萧条,无异寒士”,足证为官之清廉。

此后,店口牛皋岭下王氏还陆续出过泰顺教谕王绍典、长治知县王绍昌、信阳知州王海观等官员,都在当地有不错的声望。来到现当代,王行素、王庄穆叔侄是丝绸技术领域著名专家,王庄穆曾任中国丝绸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顾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监事长,为我国丝绸行业改革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王庄穆谈及用出书稿费在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成立奖学金时说道:“我觉得稿费不应该自己拿来用,不能够用在自己身上,应该给国家才行。”足见家规家训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现如今,在王氏族人聚居的店口镇牛皋社区,有党员为实践“为民服务敢担当,永不撤离责任岗”的承诺放下事业投身乡村振兴,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定期开讲家规家训和清廉故事,有自编的节俭办酒三字经口口相传,有干部履职十六条等制度清单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廉家规引领,廉环境浸润,廉洁风尚在这里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