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9-29 09:5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财税局

关于诸暨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年2月27日

在诸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诸暨市财政局局长 王孔羽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财政按照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和年初确定的财政经济工作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方针,推进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加强财政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保障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259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年初预算的100.6%,其中上缴中央收入3998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完成年初预算的101.3%,地方财政收入5261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年初预算的100%。同口径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1.8%。

地方财政收入526188万元的分项是:

1、税收收入500139.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17%。

2、非税收入26048.9万元,完成预算的75.3%,比上年减少13.8%。主要是政策性清费减负政策所致。

2012年,全市财政支出556945.1万元,完成年度指标631970.2万元的88.1%,比上年增长12.7%。支出指标的依据是:市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445891.4万元,上年结转79334万元,省专项补助74637万元,省结算补助等指标32107.8万元(包括国债转贷20000万元资金,分别为教育10000万元,其他支出10000万元)。分项支出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911.2万元,完成预算的90.1%,比上年增长16.9%。

2、国防支出904.4万元,完成预算的82.5%,比上年增长22.8%。

3、公共安全支出34322万元,完成预算的95.9%,比上年增长4.6%。

4、教育支出153114.2万元,完成预算的98.1%,比上年增长30.9%。剔除省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后,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6.62%,达到26.4%的教育支出占比省考核要求。

5、科技支出25716.8万元,完成预算的99%,比上年增长15.2%。科技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4.62%,达到科技强市考核要求。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79万元,完成预算的86%,比上年增长2.5%。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66.4万元,完成预算的75.4%,比上年增长19.4%。

8、医疗卫生支出57935.2万元,完成预算的93.7%,比上年增长13.2%。

9、节能环保支出16294.7万元,完成预算的82.9%,比上年增长28.5%。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933.2万元,完成预算的70.6%,比上年增长24.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51451.3万元,完成预算的90.8%,比上年增长14%,高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

12、交通运输支出17143.4万元,完成预算的82.7%,比上年减少47.1%,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地方国债安排了交通运输支出1.1亿元。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5628.5万元,完成预算的90.2%,比上年减少1.7%。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131万元,完成预算的78.9%,比上年减少58.1%。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省专项转移支付比上年减少。

15、金融监管支出24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1.8%。

16、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611万元(2012年新增科目),完成预算的100%。

17、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37万元,完成预算的44%,比上年增长69.6%。

18、住房保障支出8265.6万元,完成预算的92%,比上年增长21.6%。

19、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320.2万元,完成预算的98.7%,比上年增加37.5%。

20、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415.9万元,完成预算的92.5%,比上年增加49.6%。

21、其他支出18923.1万元,完成预算的59.2%,比上年增加9.6%。

2012年我市公共财政可用财力为631970.2万元,组成内容是:体制结算收入414778.1万元,上年结余79334万元,省补专款74637万元,省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63221.1万元(其中国债转贷资金20000万元,因年终对账单未到,数字可能会有调整),公共财政支出556945.1万元,收支相抵结余75025.1万元,为已定项目和省年终补助跨年度结转使用的专款。实现当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2012年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574122.4万元,比上年减少32.1%,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所致。其中:地方教育附加8702.7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16035.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949.4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05963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6496.1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767.2万元,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资金1674.3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572万元,彩票公益金772.5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34万元,人防费、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等其他基金收入8567.6万元。省各类基金补助14445.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243493.6万元。

上年结转地方教育附加、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专项资金支出184870.3万元。

2012年度我市政府性基金支出586721.8万元,比上年减少25.7%。其中:教育支出9607.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3.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18.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3135.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2388.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932.8万元,其他支出14615.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3493.6万元。

收支相抵,累计结转下年使用186716.6万元。

为全面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服务大局积极主动,促进经济发展有新作为

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持项目,全年向上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2.95亿元、地方债券2亿元,支持政府性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拉动作用。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7380万元,进一步扩大内需。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实施中小微工业企业养老保险费临时性减缓征政策,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3.21亿元。积极做好风险企业解困工作,对担保企业给予财政贴息1022万元,同时成立政府应急专项资金,全年为困难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6.44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立足产业扶持及时足额兑现奖补政策,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严格审核兑现2011年度市本级财政各项奖励资金2.9亿元。

(二)坚持依法治税理财,财政收入增长有新突破

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27.1%,增收15.7亿元。切实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及时测算对地方收入的影响。完善重点税源管理机制,细化分行业、分税种的管理,提高税源调控能力。依托信息化加强税收征管,《税友龙版》顺利上线,深化应用有序推进。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修订完善非税收入征收考核办法,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系统,继续完善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全年共征收各类社保基金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1%。加大稽查力度,精心组织四项税收专项检查,共检查纳税户187家,查补入库各项税金及罚款5850万元。

(三)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公共财政建设有新完善

坚持有保有压、统筹兼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市本级用于民生等社会发展事业支出42.18亿元,占总支出的75.7%,同比增长20.4%。加强“三农”投入,公共财政预算支农支出达5.15亿元。落实财政教育投入各项政策,新建浣纱初中和城东、城西幼儿园,完成绍兴农校迁建工程,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0.9%。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和报销标准。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博物馆免费开放,推进农村电影、学校电影、周末剧场和农村体育设施补助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四)围绕健全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有新进展

严格预算执行管理,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额编制,确保压缩“三公”支出要求落实到位。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实施动态监控,完善支出进度考核办法,抓好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 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编制数字财政建设规划,加强对数据的共享及深度开发利用。加强财政监管,抓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核和采购项目管理;开展镇乡财政建设工作,在全市镇乡(街道)设立财政所;实施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财政性资金的存放管理;组织开展对土地出让金、水利建设基金、财政奖补政策等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各位代表,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对广大纳税人的依法纳税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不确定因素增多,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二是公共财政支出需求日益高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凸显;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财税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通过严格财税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省财税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确定我市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艰苦创业、幸福民生”理念,遵循十六字科学理财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依法治税理财、统筹兼顾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推动全市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578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项组成是:

1、税收收入549087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增值税25%部分90325万元,比上年增长7.5%;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58040万元,比上年增长9.4%。

2、非税收入2971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退库-5000万元,教育费附加14200万元,排污费收入1120万元,水资源费39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其他收入19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2013年按地方收入578800万元计算,我市地方可用财力为4917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体制可用财力455029万元,省转移支付和结算补助36676万元。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民生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需要,2013年安排公共财政支出491705万元。具体分项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264万元,比上年增长7.2%。

2、国防支出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3%。

3、公共安全支出36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7%。

4、教育支出143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5、科技支出249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占总支出的5.1%。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8、医疗卫生支出55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9、节能环保支出9208万元,比上年增长9.2%。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507万元,比上年增长5.5%。

11、农林水事务支出35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

12、交通运输支出8262万元,比上年增长7.8%。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14、商业服务业事务支出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0万元,2012年年初预算未安排。

16、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373万元,比上年减少51.2%,主要是因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应的出让业务费增加,由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出减少。

17、住房保障支出6212万元,比上年增加11.8%。

18、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主要是粮油储备补贴等有所增加。

19、援助其他地区支出2000万元。该项为新增科目,2012年年初预算列在“其他支出”科目。

20、预备费1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控制在预算法规定比例以内。

21、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

22、其他支出5282万元,比上年减少56.9%。主要是2012年有离退休人员工资补发的一次性因素和分设“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科目等原因所致。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79833万元,比上年增加18.4%。分项是:散装水泥和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95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费收入10000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55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80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23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604996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302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1258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9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1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7447万元,拟全额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79833万元。2013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22283万元,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22283万元。基金预算当年收支平衡。

三、2013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 稳中求进,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强化收入预测分析,准确把握税源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税收征管,认真做好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工作;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规范企业涉税事项事后管理,完善税前扣除政策;加强小规模企业和个体税收管理,帮助小规模企业建账建制,抓好日常涉税信息的采集。关注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树立信息管费、税费同管的理念,开展龙版规费模块的深化应用,认真开展社保费缴费评估和结算工作;完善土地出让金征管软件,规范提取各项政府性规费,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宗地核算,督促镇乡政府财政设立宗地台账,着力提升土地出让金、造地改田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二)积极有为,涵养税源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涵养和培育税源。落实全市工业企业亩产税收公示制,树立“亩产论英雄”的理念。优化转型升级资金使用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引导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税友龙版》上线应用,重组业务流程、简化办理环节,提升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拓展筹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尽快拨付到位已落实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专项资金,提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

(三)突出重点,优化公共财政支出保障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继续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项目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追加,防止超预算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大各项惠农补贴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绩效。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大学城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社保和就业的支出保障力度,推进社保提质扩面,完善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宏观卫生投入政策,建立长效稳定的卫生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四)深化改革,完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深化全口径综合预算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报告制度,及时反映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情况。提高公务卡刷卡率,加强对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信息的动态监控,规范公务支出行为和标准。积极推进镇乡财政就地就近资金监管工作,探索试行新的涉农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强化系统的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提升财政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约束,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