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真意抓帮教 尽心尽力助成长
——在诸暨市关爱团骨干培训会上的讲话
车 珊 珠
(2014年4月29日)
同志们:
刚才三位同志的发言各有特色,法院的同志为我们通报了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分析了犯罪原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市关工委关爱团副团长杨光照为我们讲解了帮教工作的具体方法,解答了帮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王家井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俞国健交流了他们镇的帮教工作,对下阶段工作作了表态。三位同志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好好消化,结合各自实际,切实组织帮教。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认识帮教工作的重要性。
关爱团是我们关工委的重要力量,我们市、镇乡、村、企业关工委都建有关爱组织。去年年报统计,全市有关爱团(组)457个,参与结对帮教“五老”计1672人,结对帮教失足失范青少年1590人,其中明显进步677人。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关爱团(组)建设,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上,配合有关部门,关爱、帮教‘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青少年”,为什么把关爱帮教工作提到如此高度,而且首次举办关爱团骨干培训会,我想主要是有这三方面原因。
一是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多元和观念复杂时期,青少年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是对全国也是对我们关工委提出的要求。特别是继去年出台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等意见后,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新规,提出依法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我们关工委作为群团组织,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帮扶青少年特殊群体,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上级组织要求。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2014年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尽心尽力服务青少年”。并指出,“要继续发挥关爱工作团的作用,搞好青少年的结对帮教工作。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包括涉毒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抓好临界预防;加强与闲散青少年的长期联系和跟踪教育,重视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和生活关怀,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于失足、犯罪青少年,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的帮教方法,使他们尽快重新回归社会。”省关工委去年专门召开关工委关爱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采用个性化的帮教措施,实行常态化的帮教”;在2014年工作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五老”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好归正、矫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避免和减少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应该说上级关工委对关爱团工作,对关爱帮教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的关爱帮教工作。
三是党政领导期待。在去年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市委书记钱三雄对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非常担忧,再三希望我们关工委能发挥自身优势,在帮教、挽救失足失范青少年上有新的突破,为诸暨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对许多失足失范青少年而言,他们只是一时迷失了方向,作为他们的亲人,更期待我们“五老”能帮助教育他们、感化挽救他们。
同志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不稳定,社会就不可能和谐。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且也侵害无辜的受害者,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是我们关工委的工作方针,“关心教育培养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关工委的工作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关爱帮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青少年关爱帮教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要尽关工委所能,对失足失范青少年开展关爱帮教,促使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二要突出帮教工作的针对性。
在以往帮教实践中,王家井镇五中村赵维康和次坞镇大塘村俞莲凤,两位“五老”结对帮教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赵维康同志了解到本村初二年级小赵因父母外出工作缺少管教,放任自流,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于是主动结对。老赵与老伴商定,双休日让小赵一日三餐在自己家。通过真情感化,老赵帮助小赵转变了不良习惯、考上了诸暨中专。由于存在反复性,小赵考上中专后又犯了老毛病,赵维康就联系小赵父亲送小赵去上海工作,并坚持自己定期打电话与小赵交流沟通,帮助小赵走上正道。次坞镇大瑭村俞莲凤是名退休教师,她用女同志特有的韧性和老教师赤诚的爱心,结对帮教判刑小青年,每周一次谈话,次次都有记录,用正面榜样教育他,用自己言行感化他。特别是俞莲凤老师多次帮这名小青年找工作,使他有稳定的工作,安下了心,帮他从邪路上拉了回来。
我讲这两名“五老”的帮教事例,主要想强调一点,帮教中一定要突出针对性。如何突出针对性?我个人意见是,深入了解帮教对象,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灵活运用帮教方法。
首先是了解对方。上个月,我们联同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和团市委、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工作沟通会,并把全市2012、2013年公安局起诉及法院判决的未成年人名单,以镇街为单位进行了分解,现已发到大家手中。我们要内外有别,注意保密,这些是我们需结对关爱帮教的对象。了解对方不仅仅是知道这名对象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村人,犯什么罪。而是应该深入了解,这名对象违法犯罪的原因,家庭教育、平时相处朋友的具体情况,老师、同学、亲戚等多方信息。有个未成年犯曾这样说,“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本领、无一技之长,又不愿吃苦,只能去偷去抢,最终结果不是进监狱,就是被杀头。”这告诉我们,在帮教中一定要帮到他的点子上,做通了一时思想工作,但最终还是要确保长远之计。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掌握帮教对象的心理状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指出,犯罪背后一定有内在的心理原因。 “只有青少年问题,没有问题青少年”,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其次是把握自己。九十年代的影片《少年犯》,想必在座的各位印象都很深。如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称为未成年犯,虽然名称有所改变,但性质是一样的。对他们有句话我印象也很深——“一个人有两只脚,当一只脚踏入了泥潭,还有另一只脚在外面,可以把那只脚收回来;如果一时失足,两只脚都踏入了泥潭,还有两只手。这时谁能拉他一把,他就一步一步地走出泥潭”。拉的人是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警官,司法人员,家长,当然也可以是我们“五老”。广大“五老”有宝贵的政治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社会发展有切身的体会,解读当前社会问题深刻、有说服力,在以情、以理,帮教失足失范青少年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向青少年进行宣讲、教育、关爱、帮教,更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不少“五老”与我们的帮教对象在同一个村,有的还是亲戚、师生等关系。而且我们诸暨“五老”具有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用爱心、真心和韧性定能在帮教上取得成效。当他们迷失了方向,我们要为他们点亮明灯、指引方向;当他们走入黑暗,我们要为他们带去光明、带去希望。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只要找对人,用对方法,帮教就能做到带去希望、指引方向。
再次是讲究方法。就拿调解工作来说,为什么同样的矛盾其他同志调解不了,而等杨光照出手,双方能心平气和地调解成功。我想,这不是杨光照同志有特异功能,而是杨光照同志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调解。在帮教中也是同样,“不是帮教没有用,而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不同帮教对象,不同的帮教时期,都需要灵活采用帮教方法。刚才杨警官介绍的七种方法,我想在帮教中只要深入了解,用心思考,一定有一种适合这名帮教对象的方法。“他们不是杂草,不是可有无有,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呵护,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只要“呵护”找对了方式方法,一失足并非千古恨,再回首仍是满园春,失足青少年照样能成为国家栋梁。
三要培育“爱心帮扶‘6+1’品牌”。
近年来,我们在帮教中作了积极的探索,如草塔镇关工委实行的“结对卡”制度,王家井镇凤仪村关工委总结的“台门式”结对经验,枫桥、牌头、同山等镇关工委定期去监狱关爱本镇服刑青少年,等等,都是很好的实践经验。相对其他地区“阳光驿站”、“五老护苗”、“绿色家园”等结对帮教工作品牌,我们思考培育爱心帮扶“6+1”工作品牌。我们有“枫桥经验”这面综治工作旗帜,而且有杨光照等创立的“5+1”调解帮教工作经验,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发挥“五老”作用,实施爱心帮扶“6+1”,即:一名司法所司法员、社区民警、驻村指导员、辖区干部、“五老”志愿者、失足青年家长加失足青年。
培育爱心帮扶“6+1”的工作品牌,一要认识帮教工作的艰巨性,整合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力量。人是社会的人,帮教不可能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所以我们既要认识环境影响人的定理,也要认识环境改变人的道理。我们提出爱心帮扶“6+1”的方法,就是要努力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共同开展关爱帮教。二要把握帮教对象存在的反复性,做到思想教育与排忧解难并举。人是变化中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今天你教育后,他说得好好的,晚上被别人一唆使,认识就变了,第二天就又是老样子了。所以在帮教中,要做到思想教育与排忧解难并举。有句话说得很好,“既要锄草又要种庄稼,只有种上庄稼才能不长野草”。只要给他种上庄稼,抓住关键,帮教就成功大半。
最后讲一下近期的几项工作。
一是运用好《牢记历史 警示未来——日本侵华罪行讲读录》一书。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市关工委报告团编写了《牢记历史 警示未来——日本侵华罪行讲读录》,即将付印,我们争取在五月份发送。希望大家运用这本书,作好宣讲、教育工作。
二是通报2014年“五好”先进村、企业申报情况。(略)
三是把握今年的工作重点。(略)
同志们,加强青少年关爱帮教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希望我们全市各级关工委关爱团以今天培训会为起点,实践创新“枫桥经验”,培育“6+1”帮教品牌,对犯罪青少年不抛弃、不放弃,春风化雨、铸剑为犁,不遗余力,倾力挽救,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实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综合治理奉献我们的余热,为诸暨跨越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