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炬网 > 工作信息 > 工作动态
助学路上各界合力唱响爱之歌
发布日期:2015-12-02 10:01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火炬网



近日,诸暨市阮市教办的工作人员正赶在放假前挨家挨户走访全镇特困生家庭,把红色“教育券”发放到该镇123位特困生手中。阮市教办的助学行动只是我市教育系统助学行动的一个缩影。时近年底,全市各个部门都在千方百计开展向特困生家庭“送温暖”活动。
为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教育救助工作,已经形成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的助学机制。
多年来,我市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助学券的发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精心组织,严密实施,使一张张满含政府关爱之情的助学券,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进贫困生家中。助学券的发放对象为在我市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06学年第一学期,这些学生均享受到了免除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燃料费等所有收费项目的优惠,真正做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全免费入学。对高中阶段的困难学生,我市也予以免除学费的优惠。
为确保政府助学券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市各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还建立起规范、翔实的家庭困难学生档案,便于对所资助的困难学生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据统计,2006年,我市受资助学生共计7373人,资助总金额287.5万余元。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的“教育券”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款;高中阶段困难学生的“教育券”经费由各校在择校费中列支。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行“爱心营养餐工程”,义务教育阶段获得“教育券”资助的学生,由所在学校免费提供营养餐。2006年,我市享受营养餐的学生为6624人,资助金额为66.24万元,资助经费由市财政全额拨款。
助学路上,我市的一些部门单位也不甘落后。市关工委把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就学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2006年有43名大学生通过市关工委牵线搭桥得到了资助,总金额达67.5万元;市慈善总会今年资助了162位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44.4万元;团市委青联基金会资助了40位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20万元;市妇联通过社会妈妈、巾帼建功示范岗等形式结对困难学生。在全市捐资助学氛围的影响下,许多企业界人士和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2006年,全市有230余名大学生在我市海亮集团、盾安集团、天洁水泥有限公司、李字集团、宏磊集团等企业的资助下顺利进入大学,社会各界总资助金额达150万余元,其中民营企业的捐款超过了8成。

诸暨市关工委办公室供稿
 

信息来源:火炬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