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结合”中深化“三爱”主题教育(王家井镇中心学校关工委)
发布日期:2016-03-11 11:47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火炬网
在“三结合”中深化“三爱”主题教育
王家井镇关工委
一直以来,我们王家井镇中心学校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重视发挥学校和镇、村关工委的力量,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2015年度,学校关工委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这是荣誉和认可,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下面分三个方面大家汇报。
一、工作有人做
兄弟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般由工会主席兼任,而我们是由成校校长须新儿兼任。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有利于整合镇内的各方面力量。
把校外力量合起来。去年市教育局和关工委联合发文要求各中心学校指派一名退居二线的领导充实镇乡关工委力量,须新儿同志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是镇关工委委员。镇政府与相关站所很多事情都通过成校校长去落实,与镇宣传、妇联、团委等部门的联系更便捷更有效。此外,我们把镇关工委、司法所、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聘入镇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和队伍中,增强我们的组织力量。岗位交叉有利于整合力量,促进校内外工作的沟通与融合。
把校内力量用起来。关工委和学校许多工作是一致的:工作对象一致、目标一致。在学校做好关工委工作离不开校长的重视。在我们历任校长(兼关工委主任)的努力下,整合校内德育处(政教处)、共青团和少先队等力量,点子一起出、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享。就拿家长学校来说,全镇七所中小学校均建有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8次家长学校活动,注重对家长的培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镇中还于2013年建立农村少年宫,为青少年活动提供新的阵地。
二、活动有载体
学校关工委做什么?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关工委目标很明确,牵头做好“三结合”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实施“三结合”教育还是“三爱”主题教育,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活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搭好平台、用好阵地、整合资源。
1.搭起假日活动平台。寒暑假是学校教育的空白期,也是关工委发挥作用的关键期,学校关工委通过“一聚一散”的方法加强寒暑假期间青少年的教育。
聚就是召开暑期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暑期学生运动会由镇关工委牵头,学校关工委协助,以村关工委为单位组队集中在镇小运动场举行。村关工委负责组织动员、报名,学校关工委负责场地后勤、秩序编排。从2012年开始,暑期运动会已坚持了三年,对丰富全镇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大有益处。当然暑期运动会压力不小、任务不轻,但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镇、村关工委“五老”的全力以赴,我们学校关工委理当积极配合。
散就是组织暑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重点落实在各校和各村关工委上,放假前,镇关工委和中心学校关工委牵头开联席会议,部署假期实践活动,休业式结束后各村关工委负责人进校动员,学校则下发《王家井镇中小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要求学生在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由村关工委负责同志在登记表上写好评语并盖章,返校报名时交给班主任。然后再以校为单位统一交中心学校关工委,中心学校适时召开表彰会。这样,学校和镇、村关工委合力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已坚持了15年。
2.用好校外教育阵地。除了董文周和杨眉山烈士墓这两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镇还有淀塘畈休闲农庄、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这些阵地是对学生开展“三爱”主题教育加强“三结合”教育的最佳平台。每年清明节,全镇各校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扫墓,邀请镇关工委俞国健、楼恒孚等“五老”为学生作革命烈士事迹宣讲;重阳节学校关工委组织去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农忙季节,组织学生下田拾稻穗;王家井镇小以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为契机,组织学生到淀塘畈劳动实践基地进行体验教育;各校不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有人说,把学生拉到校外搞活动压力很大。不错,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为了搞好校外活动,我们王家井镇在组织学生校外教育时,注重发挥“三结合”力量,把“五老”志愿者、村嫂志愿者、团干部、村干部等力量整合起来,依靠这些校外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开展教育。
3.整合校内外资源。自2002年起,结合一年一度的诸暨市艺术节活动,全镇庆六一中小学、幼儿园文艺汇演雷打不动。每年活动,中心学校关工委都会邀请镇领导、站所负责人和优秀“五老”、村干部、企业家等代表参加,促进学校与镇内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便于“三结合”教育的深入开展。各校关工委创新载体,开展“万名好人进校园”等活动,应时、应势邀请校外人士进校教育。重视禁毒教育,学校邀请派出所民警和禁毒志愿者作宣讲;开展孝德教育,市第一届身边的道德典型孝老爱亲楷模赵维康会走进学校与学生一起分享孝老故事;纪念抗战活动,离休干部寿胜良、抗战老兵楼华堂等为学生讲抗日故事。新壁完小把民间游戏整理后引入校园,外陈完小创编《烘焙物语》推出小厨师课程,这些学校与社区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载体获得学生喜爱和家长好评。
三、组织有保障
省级荣誉的取得,离不开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离不开各学校与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1.领导重视。镇党委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连续三年在中心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如何加强“三结合”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2012年4月,举办了王家井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邀请市文明办、司法局、教育局、公安局、关工委等9个单位领导共同研讨、出谋划策。2013年举办了王家井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会,2014年又举办了王家井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会。领导重视、思路明确,为我们学校关工委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
2.关爱“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靠几个人不行,需要的是一群人共同努力。镇中心学校重视退教协工作,注重对退休教师的思想引导,发挥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的作用。如新南村楼国垒、郦松成两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一直从事村关工委工作,思想教育、帮困助学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新南村关工委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全镇80%的退休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省关工委领导的好评,老教师的事迹还不时出现在市级新闻媒体中。为我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证。
3.注重宣传。在开展工作中,我们注重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积极报道“三结合”教育活动。如《王家井:“童心”绘文明》《新壁完小:学习身边好人,争做美德少年》等反映我校学生的报道在诸暨新闻栏目中刊出。市关工委每年的镇乡关工委信息统计表中,报送数量、刊出篇数我们王家井镇连续六年位居第一。大量的宣传报道为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4.机制助学。在政府重视和学校的积极宣传、“五老”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不少本土企业家和社会贤达走进学校,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浙江金盾链条制造有限公司楼建军董事长出资113万元,为母校——王家井镇中心小学新建塑胶运动场;浙江富邦工艺品有限公司楼建纬董事长出资20余万元,新建王家井镇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在义乌经商的王家井籍企业家陈铁可先生10年捐资80余万元,用于学生设备添置,设奖助学金。2012学年开始,八润奖助学金、陈铁可奖助学金以及添超奖助学金,按学年发放,奖励本学年中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资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在“三结合”教育上,我们王家井镇中心学校关工委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新一年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学习两史(党史国史)、践行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持之以恒地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信息来源:火炬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