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渔农村信用评级换“真金白银” |
||||
|
||||
|
||||
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舟山市今年的征信工作要点,辖内各行在推进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创建、推进整村授信,提高信用村覆盖面,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三信创建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信用评级助力渔农村新发展,让老百姓真正获利。农民诚信意识提高与渔农村信用环境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各金融机构对渔农村信用评级放贷,既督促老百姓树立诚信第一的观念,又缓解了渔农民资金紧张的难题,渔农业信贷投入增加,渔农村经济与金融得到良性发展。自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以来至2017年9月末,累计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125353户信用农户发放贷款462.03亿元,贷款余额61.55亿元。其中定海区累计为43682信用户累计贷款308.08亿元,余额39.3亿元;普陀区已为33938户发放贷款68.77亿元,余额8.12亿元;岱山县累计对建立信用档案的22737户信用户发放贷款33.6亿元;嵊泗县累计对24996户信用户贷款51.56亿元。 二是提高农村居民诚信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至2017年9月末,舟山市4县区农户总数239129户,已完成对辖内的143754户建立信用档案,同比增长16.9%,其中已评定信用农户103240户,同比增长8.2%。已评定信用镇14个、信用村(社区)135个。其中定海区评定信用乡(镇)4个,评定信用村(社区)37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2745户,评定信用户28338户;普陀区评定信用乡(镇)5个,评定信用村(社区)55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52920户,评定信用户34181户。岱山县已建立49816户农户信用档案,占全部农户的82.7%,已评定信用农户35487户,信用村26个,信用乡(镇)2个;嵊泗县共建档8273户,累计评定5234户信用农户,同时嵊泗县正在积极申报创建浙江省“信用县”,进一步增强社会信用意识。三信创建自开展以来,评定数量逐年增长,农户们积极响应,努力提高自身诚信素养,客观上迫使渔农户珍惜信用记录,评定等级也发生了质的飞越。 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以来,辖内银行积极推进当地的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舟山农信系统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信用”的原则,实施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为渔农民开通办贷绿色通道使有贷款需求的渔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资金需求。到9月末,舟山农信已对全市177个渔农村社区开展了整村授信工作,占全市渔农村总数的90.31%;预授信户数51588户,预授信贷款金额达41.15亿元,其中已贷款户数6862户,占全部授信户数的13.3%,贷款金额6.52亿元,占全部预授信金额的15.85%。市人行牵头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客户网格化管理,与政府的网格化管理充分对接,建立渔农村基础网格612个,特色网格43个,并配备“一格四员”,落实职责,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工作。农信等行优化小额办贷流程,整合推出“九合一”信贷业务凭证,减少客户填单时间;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推广“普惠通”移动办贷业务,创新推出“首惠贷”、“富民贷”、“安居消费贷”、“农渔家乐贷”等特色产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