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暨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背景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两个高水平”要求为中心,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3728万元,完成预算的105.5%,同比增长13.5%。转移性收入432519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4539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84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再融资债券)40950万元、调入资金114765万元(其中: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796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47408万元。收入合计1306247万元。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2137万元,完成预算的 105.7%,同比增长1%。转移性支出384110万元,其中:上解支出227345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28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09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5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9533万元。支出合计1306247万元。
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收入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支出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689409万元,完成预算的87.1%,同比下降18.5 %。转移性收入357094万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9457万元、调入资金2041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40000万元(置换债券30000万元+新增债券21000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8722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1046503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912543万元,完成预算的88.2%,同比下降16.2%。转移性支出133960万元,其中: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0000万元、调出资金1906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4893万元。支出合计1046503万元。
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6364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同比下降12.9%。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77130万元,完成预算的101.6%,同比增长14.3%。
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1348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12122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168万元,完成预算的101.3%,同比增长761.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384万元,完成预算的86%,同比增长938.9%。调出资金784万元,支出合计5168万元。
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经省财政厅核定、市人大常委会批准,2018年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15.2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8.2亿元,专项债务 87.01亿元),比上年末余额增加24亿元。至2018年末,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15.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8.2亿元,专项债务87亿元,未超过省财政厅核定、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当年政府债务限额。2018年我市债券转贷收入280950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40950万元,新增债券210000万元,置换债券30000万元。全市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本金40950万元、债券利息60461.08万元。
(六)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主动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多措并举服务经济大局
一是落实政策促发展。坚持“工业强市”目标不动摇,用足用好各项财政政策,支持培育龙头骨干产业、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壮大小微企业、新兴产业,全年累计兑付财政奖补资金4.9亿元;聚焦人才创业创新领域,加力实施“暨阳533英才计划”,摸排推荐人才申报项目165个,累计兑付各类人才工作资金9051万元;重点支持科技发展项目,不断激活第一生产力,累计兑付科技专项资金4236万元。
二是撬动资本促发展。加快推动创业投资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搭建具有诸暨特色的创新服务集成平台,吸引有资质、有实力的机构和基金集聚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31家,注册企业191家,注册资本超过300亿元。产业基金母基金已参股设立15只子基金,2个直投项目,子基金总规模累计达到116.3亿元。已投向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我省八大万亿产业项目133个,累计投资金额21.7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2.3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促发展。积极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财政实践,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专项行动,扎实落细三张清单。深入一线问需求计,通过妈妈式、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兑付慢”、“融资难”等关键问题,真正打造出更宽广、更舒适、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行业生态,累计解决发展类问题10个,平安类问题1个;为企业提供应急资金转贷服务836次,累计金额190.2亿元。
2.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调优支出结构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转保政策,落实转保补助资金9232万元,一次性计提5年社保风险准备金5.25亿元,并获得省奖补资金3000万元。扎实做好调标增发养老金拨付工作,共惠及退休人员15万名,补发金额累计达1.5亿元,调标后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327元。积极稳妥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就业专项资金2300万元。深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薄弱点上加重发力,创新发展个性化超前康复医疗服务,成为绍兴市首例。
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有序解决“三农”问题。全年安排5150万元用于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安排1065万元用于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扶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农发项目竞争申报,全年兑付资金2312万元;持续优化农村生活生态环境,累计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47亿元。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实4987万元支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建设。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安排资金1.39亿元,全面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
三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都市化发展需求,落实政府性项目建设财政保障,尤其是农村“厕所革命”、残疾人康复服务、老小区综合整治、城区公办幼儿园专项建设、120急救中心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综合整治等十方面民生实事,全年按工程进度累计拨付资金9108万元。全力做好“枫桥经验55周年”建设项目资金保障,加快枫桥古镇改造提升工程、绍大线整治提升工程、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审批节奏,切实提高项目推进效率。
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克难攻坚破解融资难题
一是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明确“提高中长期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这一主攻方向,不断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在继续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券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融资走出去”战略,通过发行5亿美元境外债,推动债券市场境内外双向开放。截至目前,共新增融资153亿元,综合融资成本平均为4.92%,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84.92%,直接融资占比44.32%。5亿美元境外债已成功发行3.11亿美元。
二是加快国有平台重组转型。根据“1+7+2”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加快融资平台向资产经营实体公司、投资控股型的集团化企业转型,着重做好资产、收入、管理三篇文章,切实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截至目前,水务、旅游、新城、传媒、城乡、临杭、金控、国资、交投已全部正式成立。
三是推广运用规范性PPP模式。对有经营性收益的政府项目,创新运营模式,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运用PPP模式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优质项目库,规范定量化、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最大限度减轻政府负担,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已有3个PPP项目落地,分别是浣东再生水厂PPP项目(一期),环城东路延伸段PPP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教师公寓PPP项目,另有总投资13.5亿元的诸暨袜艺小镇综合配套PPP项目已完成招标程序。
4.以高效理财为抓手,全力以赴提升资金绩效
一是创新预算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强化“四本预算”统筹衔接,结合“财政至少去一次”,深入全市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制定完善2018-2020三年中期财政规划,科学预测未来三年财政收入、资金需求、土地交易、政府债务等情况,提前谋划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和重大项目资金安排,打造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框架。
二是加强镇乡财政管理。组织专项调研组对全市27个镇乡(街道)财政运行情况和债务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并针对如何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理财管税等多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制定镇乡(街道)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并提出关于镇乡(街道)债务和财政运行的建议。健全镇乡(街道)财政管理队伍建设,完成“财政总会计五年轮岗”工作。
三是压缩政府运行成本。按计划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切实控制一般行政支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以“政采云”平台应用为抓手,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采购预算金额35.15亿元,中标金额33.45亿元,节约资金率达到4.84%。严格项目概算审核,完成413只项目审核,净审减金额3.43亿元,审减率为6.14%。
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综合分析全市财经形势,2019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更加注重收入质量,更加注重支出绩效,更加注重激励约束,更加注重风险管控,加快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稳健可持续的预算制度,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强化基础保障,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2019年收入预期和支出安排
1. 一般公共预算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9436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8%。转移性收入294067万元,其中:税收返还45396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38336万元、调入资金110335万元(其中: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000万元)。收入合计1237667万元。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9832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3%。转移性支出247835万元,其中:预计上解支出242345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5490万元。支出合计1237667万元。
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收入主要科目预算情况:
支出主要科目预算情况: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509764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6.1%。转移性收入132247万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867万元、调入资金2938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 100000万元。收入合计642011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201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9.6%。
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平衡。
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75497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183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
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7686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044362万元。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15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2.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5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62.3%。
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平衡。
5.地方政府债务预算
2019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预期128.2亿元,与上年相比维持不变;专项债务限额预期1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2019年一般债务余额预期128.1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预期87亿元,与上年相比维持不变。
三、切实抓好2019年预算执行工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着力构建产业、土地、区域、金融等各项因素协调配合的综合经济政策体系,全力支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和铜加工、袜业、珍珠行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扎实做好人才工作经费兑付,持续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俄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和“诸暨岛”建设,以“人才塔尖”支撑“产业塔尖”。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改革试验区先导作用,积极搭建创新要素集成平台,汇聚优秀创投资源,畅通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机制。优化产业基金运作管理,撬动资金投入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互联网+”等高收益、高产出的重点产业以及我市先进制造业的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环节,进一步搭建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产业新布局。
(二)聚焦重点难点领域,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攻坚战。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不断优化债务结构。严格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继续规范推进PPP模式,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牢牢守住不发生违规违法举债的底线。继续向上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再融资债券等要素支持,及时完成存量债务置换,确保债务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打好国有企业转型重组的攻坚战。夯实“1+7+2”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加强资产资源统筹整合,结合各集团公司主业特点,分类注入土地、经营性资产等优质资产,做大企业资产规模。引导企业通过开发、建设、收购等多种形式拓展经营业务,强筋健骨充实现金流。打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坚持债券发行及中长期项目融资的主线不动摇,以转型后的国有企业为依托,加强与承销商、央企、金融部门对接,创新运用农地类贷款、私募债、供应链金融等新形式,大力拓展融资渠道,为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
(三)紧扣民生福祉中心,加快建设“幸福诸暨”
科学统筹财政资金,确保财政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推动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着力构建覆盖全民、高效有力的多层次社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五大保险扩面提标,落实2018年被征地农民参保、转保政策调整兑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后结算资金。以“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折不扣落实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在富民强村上谋求新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优质发展行动计划、普通高中三年提升计划,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在“暨阳533”计划实施的基础上争取更多高校来诸暨设立分校区。聚焦四大建设,乘势而上打造高水平、高质量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建设品质生活“大花园”。
(四)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完善现代预算制度
以“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全面绩效”为目标,站在更高起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落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充分发挥中期财政规划前瞻性,实施项目预算全周期动态跟踪管理,严格控制部门预算追加事项,除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事项,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性情况外,一般性支出原则上不予追加预算。加快预算资金分解下达和拨付进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扩围,逐步建立项目全覆盖、过程全跟踪、结果全应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审计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确保审计整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国有资本管理、监督、营运主体间的关系,提高国有资本营运质量,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坚持厉行节约原则,扎实做好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概算审核等工作,控制过度投资,压缩行政成本,坚持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附件: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说明.pdf
2018执行情况及2019预算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