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赣南、闽西红色之旅纪行
发布日期:2019-11-18 09:52 浏览次数:

风景这边独好

——赣南、闽西红色之旅纪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从中央根据地的江西雩都县(后改为于都县)出发的。2019年11月1日,我们从诸暨来到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追寻当年的峥嵘岁月。上午,我们来到毛主席旧居,讲解员向我们讲述长征前夕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形势紧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决定扩充红军队伍。7月,在雩都设立赣南省委机关,以便准备红军战略转移。9月,毛主席从瑞金云石山来到雩都,指导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工作。10月18日黄昏,中央机关从雩都东门渡口越过雩都河,同86000红军战士一道,踏上了漫漫征途。

随后,我们前往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沿着红色甬道,来到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过河的渡口。当年,为掩护中央红军西征,30万雩都人民保守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没有一人泄漏红军远征的消息。军民们每天在8个渡口连夜架设浮桥,确保红军渡河,天明之前撤去浮桥。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我们看到毛泽东带领红军长征的巨幅画面,以及习近平敬献的花篮,上书“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再现了党和红军建立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战略转移、万里长征的难忘岁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下午,我们驱车赶赴红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瑞金县叶坪成立,毛泽东被选为主席,从此被称为毛主席。瑞金成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也被称为瑞京。

我们首先登上云石山,参观了毛主席的办公场地。1933年7月,中央机关从沙洲坝迁到云石山。当时,国民党发起第五次“围剿”,中央各部门分散办公,毛主席住在云山古寺。如今山上不仅有毛主席旧居,还有毛主席和张闻天商讨反“围剿”的铜像。

接着,我们进入瑞金市区,望见高坡上大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展览馆,上书: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我们沿着台阶登上去,看到一组大型雕塑:毛主席带领中央政府领导人向我们迎面走来!

博物馆用大量的图文表格、革命文物,向后人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场馆共有六个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前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巩固和发展、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反“围剿”和战略转移、辉煌永铸。

博物馆东侧,是沿着山势设计建造的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我们依次看到:毛主席对革命工作题写的教导、全国各个苏区的红军群体雕像、毛主席和战友们的雕像、中华苏维埃纪念鼎、红星照耀中华。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瑞金这座红色之都,不是在鲜花和歌声中诞生的,而是用千万英雄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沿着台阶来到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为瑞金烈士群像、为毛泽覃烈士铜像、为那一连串数据而震撼:当年瑞金人口24万,参战人数就有11.3万,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

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经过瑞金,帮助建立中共瑞金第一个党支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来到瑞金,在县城北部的大柏地鏖战敌军,首战告捷,拉开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序幕。1930年4月,共产党领导瑞金工农总暴动,一举攻下瑞金县城。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瑞金成为全国苏维埃革命的大本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86000万多人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远征路途。国民党对远征红军围追堵截,对苏区人民疯狂烧杀,红军将士和根据地军民顽强拼搏,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赣南的土地。

有一位瑞金的妇女陈发姑,送别新婚半月的丈夫后,面对国民党的野蛮清剿,她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她每年给丈夫编织一双草鞋,从1934年开始编织,直到2009年去世,她等了75年,编了75双草鞋,都存放在床底下。这样的爱,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讲解员告诉我们,1933年1月至3月,蒋介石调集40万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7万红军发起第四次“围剿”。国民党动用飞机对红都瑞京的叶坪进行轰炸,有一枚炸弹从空中落下,搁在一棵大树的枝杈上,离毛主席的居所只有两米,幸亏没有爆炸。

这年4月,为确保安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机关从县城东北侧的叶坪搬迁到县城西面的沙洲坝。此后一年零三个月,沙洲坝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心区域。

进入共和国摇篮景区,首先看到毛主席在苏区领导工作时留下的名言:“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整个景区分为三个部分:红井、毛主席旧居、中央各部门。我们来到红井,品尝清凉甘甜的井水,望着毛主席带领红军挖井的塑像,当年的情境如在眼前。

1933年9月,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毛主席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在沙洲坝南侧开挖了水井,被乡亲们称为“红井”。红军长征后,敌人多次要填埋这口水井,沙洲坝群众坚持斗争,保住了红井。1950年,村民在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在红井北面,就是毛主席旧居。门前有一株三位一体的大樟树,已有700多年了,枝繁叶茂,高大伟岸。毛主席、张闻天、贺子珍的住房朴实简洁,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苏维埃政府各部门,尤以国家银行旧址最令人关注。进入大门,是第一任行长毛泽民烈士的塑像。左侧靠内,是毛泽民和夫人钱希均的住房。钱希均是诸暨县牌头王家宅人,中央政府机关党支书兼国家银行会计,参加过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陕甘宁边区国民经济部秘书长,多次与毛泽民、钱之光从上海秘密运送巨款,支援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时期,到领导纺织工人大罢工,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为举行大会,苏区军民在沙洲坝西面兴建了一座八角形的苏维埃大礼堂。当时处于第五次反“围剿”的紧张环境中,为确保安全,大礼堂各个方向都开有门户,便于代表们迅速转移到地道里面。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11月2日下午,我们告别赣南根据地,驱车迁往闽西根据地参观。一路上,车子沿着高速公路,穿越武夷山脉。当年,毛泽东带领红军,就是在这里开辟闽西苏区,扩大根据地的。

1929年3月,毛泽东决定红军向经济富裕的闽西发展。瑞金大柏地战斗之后,他和朱德率红军迅速攻占长汀。6月,攻克闽西重镇龙岩。9月,攻下上杭。大军所到,红旗招展,分田分地,欢声雷动!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部队里各种错误倾向一直没能解决。1929年10月,红四军收到党中央来信,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党领导军队的主张。12月28日,红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党代会,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红军队伍的各种错误倾向,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因此,古田会议成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力量源泉。

我们进入圣地古田,看到大路两旁迎风招展的红军军旗。路旁刻着毛泽东的诗词: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前方山脚下,红色大字“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格外醒目,古田会议旧址保存完好。

进入会址,看到红四军举行党代会的场地。当年,毛泽东向代表们宣传党的建军方略,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古田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在革命低潮时期,指引着党和军队要看到革命高潮到来的希望,进一步阐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1月3日,我们前往龙岩市永定区,参观永定土楼客家民俗文化,了解当地客家人居住的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增长了很多见识。

三天的参观学习,我们兴致勃勃,收获满满,让红色文化永驻心间!(郦林春)

编辑:(郦林春)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