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火炬网 >>品牌典型

整合资源串建基地 他建我用服务育人

2020-02-26 15:2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关工委

整合资源串建基地  他建我用服务育人

东白湖镇关工委

东白湖2005年建镇时合并了原陈蔡、孝四、西岩、小东、斯宅五个乡镇。“三个最”是东白湖的配置(全市乡镇区域面积最广、东白山海拔最高、东白湖库积最大),美丽的绿水青山是外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内秀,还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风情小镇。根据浙江省关工委20195号和诸字关工委20197号文件精神,我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基地建设。

一、立足实际,明确优势认清潜力

1.资源禀赋独特。东白湖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旅游强镇、诸暨市生态文化旅游镇,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优势明显。有斯氏古民居千柱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三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裕昌号民间艺术馆、斯民博物馆、蔡元培纪念馆、陈蔡水文化馆、越红博物馆5个文化艺术博物馆。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办私塾笔峰书院,到1840年华国公别墅的象山民塾,再到1905年办现代学堂斯民小学,三代学校一脉相承,重教兴学民风源远流长。涌现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全国特级教师斯霞、斯行健等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四人,以及黄埔军校毕业生12人。此外,近年来有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度假中心海景沙滩、国标马术培训基地乾骉马场,等等。

2.党委领导重视。东白湖镇历届党委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强特色,切实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加快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发展典范。诸字关工委20197号文件下发后,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陈国钢向镇党委作了汇报,镇党委坚持“党建带关建”,明确把基地建设作为服务“打造集旅游、文化和宜居为一体的特色小城”大局的积极补充,积极加以落实。

3.业主群众需求。东白湖镇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全力筑牢生态大屏障,提升发展环境,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山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当下东白湖的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民间博物馆“以馆养馆”的困境,需要集聚更多人气,创设更多载体增强活力。

二、贯彻理念,整合资源串建基地

1.确定思路串基地。针对东白湖实际如何建基地,镇党委、关工委在市关工委多次指导后,确定整合资源,建一个综合性的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将众多的珠子串成一条“项链”。党委发文命名十一个点,十一颗“珍珠”为“东白湖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十一个基地分别是:投资近千万的东白湖青少年活动营地、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的纪念馆、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度假中心海景沙滩、东白湖镇新建的中心幼儿园——元培幼儿园内的开心农场、国标马术培训基地乾骉马场、浓缩诸暨百年茶文化历史的越红博物馆、承大山文脉居风水宝地的华国公别墅、胡兰成和张爱玲度假研学过的小洋房、浙江省百年名校斯民小学、有丰富宝藏的民间艺术馆裕昌号(十里红妆)、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江南巨宅千柱屋(斯盛居)。

2.确定性质定核心。以上十一个子基地为已有的资源,为此,镇党委、关工委坚持“大关工”理念,将基地确定为“他建我用”。为确保基地顺利推进,镇党委、关工委将青少年活动营地作为基地核心。东白湖青少年活动营地投资近千万,是2013年市立项批准的青少年实践活动营地,2014年诸暨市教育局、团市委、科协联合命名为“诸暨市东白湖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2016年被绍兴市命名为“绍兴市科普基地”。营地系企业投资,其他的子项目民营、公办各不相同,在组建前,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陈国钢一家一家地走访十一个子基地,一次又一次地谈工作、谈组建。通过走访谈话,各子基地认同“大关工”理念,共同建设基地促进发展。

3.确定班子明责任。为保证基地建设,镇关工委组建教育基地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任组长,中心学校、镇关工委专职副主任等任副组长,由镇关工委业务副主任任基地专项负责人。业务副主任同时还是青少年活动营地的校长,进入公司的管理层。明确了班子,确定了基地联席会议等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建设。

三、发挥优势,他建我用培育新人

1.开设五老工作室。为保证基地推进,镇关工委在党委领导下组建了五老工作室。五老工作室设在青少年活动基地,由五位退休人员组成,分别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诸暨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蔡礼福;乡镇退休干部、东白湖“老娘舅”斯培力;中学高级教师、诸暨市作家协会会员周成方;中学高级教师、东白湖退教协会主任吴宣川;乡镇退休干部、林业工程师蔡元凯。主要职责是联系、讲解,服务、协调十一个子基地。对子基地有需要及时予以交流沟通,并发挥自己特长开展宣讲教育。

2.提供菜单式服务。在参照青少年活动基地的运行模式,基地提供菜单化服务,通过网络等途径提供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等活动实践内容,研学内容,满足青少年多元需求。

3.坚持社会化运作。基地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性,做到培养教育青少年与推动镇域经济、旅游业发展并重,努力辐射周边县市甚至省内外。目前已可有三百学生同时吃饭住宿的容量,2019年上半年的接待学生数达8000多人。

组建东白湖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我们针对青少年群体,立足东白湖生态,旨在推进文化教育。我们将勇于创新,努力为东白湖生态文化的传播发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提升东白湖知名度添砖加瓦。

——在2019年11月全市关工委组织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