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诸暨日报刊载本会纪念“三八”妇女节特稿
发布日期:2020-04-30 11:30 浏览次数:

诸暨日报刊载本会纪念“三八”妇女节特稿

  

     今年3月4日《诸暨日报》“文化周刊”,整版刊登我会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特稿——《人民军队中的诸暨巾帼英雄》文章。                       (闻宣)

   附全文:

人民军队中的诸暨巾帼

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有道是“巾帼不让须眉”,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说说人民军队中的我们诸暨巾帼名人,还是从钱大姐说起吧!

 

长征路上钱大姐

钱希均,1905年出生于诸暨县天稠乡廿九都王家宅村(今属牌头镇斗岩村)。1922年初,由张秋人介绍进入中共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学习。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从杨浦怡和纱厂调至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工作,任发行科长兼地下交通员。是年底,与毛泽民结为伉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经中央同意在汉口开办长江书店。1931年夏,辗转至江西瑞金,任中共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支部书记,同时任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其间,曾任《红色中华》发行科长。长征中,任干部休养连政治战士、中央纵队运输大队指导员,系著名的30位红军女干部之一。抵陕北后,在边区国民经济部任秘书长等职。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随毛泽民离延安,先后工作于西安、上海。翌年初,随毛泽民赴苏联途中,滞留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新疆督办盛世才部之新兵营工作。1943年毛泽民被害后,回抵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业合作社工作,并担任妇女主任。其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两年。1946年初到上海,开展秘密工作,先后任中共沪西区委委员、浦东区委和虹口区委组织部长,参与领导工人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家食品工业管理局副局长、轻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三、四、五届委员。1982年离休。1989年9月11日,逝世于北京。

 

为党甘献所有的张雪泉

张雪泉,又名张月吟、钱月吟、张月华。1918年7月出生于诸暨县盛兆坞张家村(今属浣东街道盛兆坞一村)。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在舅父的影响下,于1938年5月中旬报名参加了抗日团体——诸暨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泰山训练团”。6月下旬,县政工队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位数不多的女队员之一。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分配到诸北大联乡的赵家埠、孙家一带工作。她一边教书,一边发动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抗战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后调到绍兴工作,由于工作关系等原因,结识了同志加领导的诸暨同乡何志相,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进而变为一对革命伉俪。婚后,以在绍兴县钱小库的一个小学教书为掩护从事抗日活动。

1942年,与何志相一同被调至四明山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域余姚,任姚南区民运队指导员。期间生有三个女儿,但严酷的斗争环境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小家,硬着心肠将长女华清、次女华明先后寄养在余姚的老乡家(后华明带回诸暨,由孩子的奶奶抚养),幼女华新给人当了女儿。

1947年上半年,与何志相奉命回诸暨坚持斗争,担任路东县被服厂厂长。是年6月,国民党浙江当局专门从括苍山地区调来人称杀人魔王的吴万玉,担任会稽“绥靖”指挥部指挥官和会稽区“绥靖”办事处处长,将指挥所设在枫桥。8月24日,何志相牺牲,张雪泉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并立下“为党甘愿奉献我所有”的誓言。

9月21日,在大侣湖郦家湾“堡垒户”王芬娟家参加会议时,突遭“浙保”一个中队的袭击,在销毁了重要文件后突围,因有孕在身行动不便,致下腹中弹,无法行走而落入敌手。随后被抬到枫桥,关入大仙坛临时监狱,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48年3月8日凌晨,被枪杀于枫桥回龙庵。

 

华东人民英雄蒋南屏

蒋南屏,1928年10月出生于诸暨县冠山乡霞度村(今属大唐街道银杏村)。中共党员。1944年10月,在浙东“三北”地区(原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参加中共领导的浙东人民抗日武装。1945年9月,随新四军浙东主力北撤。1946年1月后,为新四军山东野战军(1947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9团卫生队卫生员。

1946年一年中,她参加了六次战斗。有一次,她自告奋勇抬了五六十里的担架,在两昼夜都没有睡觉的情况下再次奉命出发,继续又是一夜的行军。拂晓战斗开始,她就进入急救工作。这时天上的敌机向下进行扫射,一颗子弹正好打到她的右臂上负了伤。刚包扎好,听说有两处伤员住地着弹起火,不顾伤痛冲进熊熊大火中抢救出两名伤员。战后,被评为纵队二级模范工作者,记个人特等功一次;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授予其华东二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送子观音”何春娜

何春娜,解放军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文职3级。1946年2月出生于诸暨县枫桥区檀溪乡夏湖村(今属赵家镇花明泉村)。1964年7月,毕业于诸暨学勉中学。同年8月,考入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70年8月,特招入伍,任空军第5军农场军医。1972年2月,任空军长兴场站卫生队军医。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月起,先后任空军南京医院妇产科军医、主治军医。1992年12月起,先后任解放军第454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3年12月,晋为专业技术5级。2004年3月,从解放军第454医院退休。

从事生殖健康的研究和临床工作近50年,发现染色体异常世界首报核型4例、世界首报家系1个(先天性小眼球——一种新的遗传方式)。主编和参编《人生悄悄话》《甜蜜的明天——优生优育优教系列知识读本》等相关专著4部。曾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空军医学会妇产优生专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曾先后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应聘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妇科,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经治疗后怀孕生育的夫妇已超过三千人,患者不仅来自中国大陆多个省、市,而且有许多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人。因此,被群众赞誉为“送子观音”。

 

着戎装的“白衣天使”周秋华

周秋华,解放军专业技术军官,大校军衔,专业技术5级。1947年9月出生于诸暨县安华乡新州村(今属安华镇三合村)。1964年8月,由考取军事院校入伍,为解放军第7(重庆)军医大学学员。1968年8月,为南京军区第127医院妇产科医生。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为上海警备区门诊部妇产科医生。1985年9月,为解放军第85医院医务处助理员。1988年9月,为第85医院南京军区医学专修科副主任医师、教员。2006年9月,在第85医院退休。2008年,进入上海徐汇区干休所休养。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40年,对老年医疗保健的研究颇有成果。撰写的《纳米技术在老年保健用品上的应用》一文,2003年10月被“全国亚健康与老年医疗保健论坛”评为优秀论文。其专利技术“含有黑色电气石的香烟制品及其制法和用途”和“含有黑色电气石的塑料制品及其制法和用途”,2005年1月分别获第五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第五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二等奖。

 

 军中的“南丁格尔”黄叶莉

黄叶莉,1963年3月出生于诸暨县璜山人民公社上市生产大队(今属璜山镇璜山村)。1980年9月,由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入伍。1983年7月毕业后,分配至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工作。1988年10月,调入海军总医院急诊科。1992年1月,任急诊科护士长。9月,考入总后勤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军医学院)学习。1994年7月毕业后,任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1999年7月,调任海军总医院门诊部护士长。2000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是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1年12月,被海军总医院聘任为副主任护师。2003年2月,任海军总医院党委常委,护理部主任,授海军中校军衔。2004年,晋授上校军衔。是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12月,被聘任为主任护师。2008年3月,晋授大校军衔。2009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2014年1月,由专业技术军官转任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文职3级。2015年12月,晋升为专业技术5级。2016年,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十几年来,兼任国家卫生部临床路径专家;中华护理学会第25、26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和护理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决策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护理学会理事;全军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外,还兼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等10余种学术刊物编委。

带领护理人员参加了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医疗保障。作为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任女性副院长,她带领医务人员远赴古巴、牙买加等拉美四国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和军事外交任务。2016年,带领医务人员两次赴南沙参加岛礁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基于此,她所带领的护理部先后两次被国家卫生部、全国妇联、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主持的护理课题先后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7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201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授予其第九届“优秀心理工作者”称号。2019年10月退休,返聘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工作,担任康复护理人员技能比赛裁判长。

 

工程技术专家吴乐华

吴乐华,解放军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文职2级。1965年2月出生于诸暨县思安人民公社庙前生产大队(今属次坞镇吴高坞村)。1981年,由考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入伍。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在工程技术学院毕业后,考入南京通信工程学院(今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读研究生。1988年4月,进入重庆通信学院任助教,两年后晋升为讲师。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2017年12月,晋为专业技术4级。2018年1月,因军队院校调整并入陆军工程大学,任教授。

因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立三等功1次,2003年、2012年获院校育才奖银奖各1次。编撰的专著有《军事通信装备学概论》《通信信息隐匿技术》《应急通信系统》《军队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无线网络中的博弈论》。编写的教材《图像通信基础》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信息技术专家吴芳华

吴芳华,1965年8月出生于诸暨县大侣人民公社陆村生产大队(今属暨阳街道侣东村)。1981年9月,由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入伍。1985年7月起,先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现任战略支援部队战场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长安大学硕士生导师。

1988年9月,定为军队专业技术文职干部,文职8级,专业技术13级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12月,晋为专业技术4级。2016年7月,晋为文职2级。199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7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2014年,获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地理信息可视化、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控制、测绘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地图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地理空间信息质量评估”“地理信息产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密技术”“电子地图制图综合技术研究”“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技术”等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提出了空间信息质量控制和可视化表达的发展趋势、技术途径、指标体系,研制了相关的软件系统,提升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实现了地理信息的二维、三维可视化表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36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9项;国防重大工程建设奖4项;国防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