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血管养护要注意

2020-05-09 14: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中心医院

正常的血管富有活力,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输送血液的能力强。

    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只有到老了,才要为我们的心血管操心。殊不知,从30岁以后,我们的血管就开始了逐步衰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带来的压力及饮食不健康、运动量的缺乏,都会加速血管的损坏和老化的程度。

    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粥样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脆性增大,血液流动受阻,如果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受损就会引起心慌、气短、胸痛等冠心病不良症状,最终因缺血或血管破裂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对此,心血管专家提出了加强血管保护,促进血管新生的治疗原则。

    保护心脏血管要从多方面做起。首先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衡心理、戒烟限酒。还要定期参加体检,发现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要及时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

    保持作息规律,保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度运动,但如果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不能过度运动,可以适度做一些有氧运动。

    平时加强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可以减去多余脂肪,预防血糖、血脂发生紊乱,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忌烟少酒,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促进钙、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多喝淡绿茶。保持情绪愉快,不要紧张。多运动,促使热量消耗,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发生。

    控制三高。预防心梗,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控制好血压,糖尿病患者也要控制好血糖。4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诊有无冠心病。

    要避免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突然的寒冷刺激等,要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一旦出现胸闷、心悸、颈肩发木发僵、疲劳、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时候,很可能其他部位的动脉也会有同样的病变,其中对人体危害比较大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胸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等。冠心病患者最好每年进行颈动脉B超等检查,及时发现颈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