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花园岭“藏”着一处日军慰安所遗址》成爆款新闻
发布日期:2020-06-23 10:25 浏览次数:

《花园岭“藏”着一处日军慰安所遗址》成爆款新闻

 花园岭顶改造拆迁在即,《暨阳头条》近日来本会采访花园岭顶一处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并于6月17日以《花园岭“藏”着一处日军慰安所遗址,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吁请妥善保护》为题的新闻在《暨阳头条》报道,一日(24小时)内吸引阅读者10万+,到目前阅读量已近15万,达到14.94万。该新闻全文如下:


花园岭“藏”着一处日军慰安所遗址

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吁请妥善保护


走进城区花园岭顶,仿佛走进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胜利路21弄5号,就是其中一幢并不起眼的老房子。

如果不是有人说起,谁也不会知道,这里竟然是日军占领诸暨时建立的所谓“慰安所”遗址!

诸暨市党史研究室2010年出版的《血与泪的诉说——回忆侵华日军在诸暨的暴行》一书中提到的诸暨两处慰安所旧址:香店弄堂北口花园岭顶高踏步和大台门。

小编在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同志的指引下,来到胜利路21弄5号。只见老房子门窗紧闭,荒草萋萋,早已无人居住。特别引人注目的通往这幢房子的18级石板台阶。所以,这里被附近居民称为“高踏步”,当年就是专为日本军官设立的“慰安所”。穿过岁月的隧道,小编似乎听到当年日军行走在“高踏步”时的脚步声。

据《血与泪的诉说——回忆侵华日军在诸暨的暴行》一书介绍,自日军1942年5月17日侵占县城后,6月上旬即从杭州调来6个朝鲜女子和5个台湾女子,专门接待日本军官和日商老板”,“另一处在香店弄堂大台门处,俗称‘中国堂子’,其中全是抓来或骗来的本地女子。”在这个“中国堂子”中,人数最多时有20多个,年纪大多20来岁,最小的只有14岁。她们的遭遇就悲惨得多了,染病身亡的,被毒打致死的,受不了折磨自尽的……就有好几个。《香店弄堂慰安所》一文中,提及了好几个女子的不幸遭遇,读来令人发指。日军投 降后,幸存下来的她们终于得以解放。但由于世俗的传统观念,她们远走高飞,隐姓埋名,对这一段往事,往往是缄口不语。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香店弄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拆除,曾经的日军慰安所一度消逝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随着花园岭改造拆迁在即,5月12日上午,在建设局的安排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肖民等一行两人,来诸暨了解城区花园岭顶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原市党史办主任黄平、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张建国、常务理事邬才南、原副秘书长杨成刚向他们介绍了情况,并陪同到实地查勘。

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本着对历史负责态度,曾经向市有关部门建议,要对原日军“慰安所”加以保护和修缮。认为,目前绍兴地区甚至浙江地区,保存完整的原日军慰安所旧址已非常少见,金华仅存在农村的一处。我市此处的 “慰安所”是日军侵华在诸暨暴行的历史铁证,如能妥善保护,并将日军“慰安妇”制度和日军践踏诸暨的罪证加以陈列,使之成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将具有纪念和警示的意义。(文:黎明;摄:小楼)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