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要不要理?
孩子哭了要不要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伴随着哭泣,妈妈不给买玩具、摔了跤、被小伙伴打了一下,让老师批评了……孩子哭了,你通常怎么处理的?专家认为,允许孩子充分表达委屈、悲伤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孩子哭了,“理”要得法
01了解孩子的哭泣
孩子的哭泣可能有很多原因,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家长应该通过孩子哭泣的现象找到深层原因。一些哭泣的原因比较容易发现,比如孩子身体不舒服、磕碰感到疼痛等等,而真正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出于心理原因的哭泣。哭泣的原因越发自内心,应对的方式也越需要技巧。
02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憋回去’,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哭在内,才能够让孩子接受自己,拥有健康的内心世界。”“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探寻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
03探寻哭泣的深层原因
在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摆脱悲伤和抑郁。是先天气质:孩子的气质可能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之一。还是缺乏安全感:还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安全感差,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别的小朋友,周围的一切总能对自己造成威胁。抑或是亲子关系疏远:还有一种爱哭闹、任性的孩子,是因为疏远的亲子关系造成的。
04多询问,少帮忙
在安抚孩子负面情绪时,“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语句,都可有效减缓孩子的负面情绪。此外,平时替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经常一起看书、讨论等等,可以让孩子拥有较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时,就不容易悲伤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