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炬网 > 品牌典型 > 创建之窗
诸暨市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创建汇报
发布日期:2020-07-09 15:00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关工委

诸暨市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创建情况汇报

枫桥镇关工委

2020年6月23日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工委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的精神,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市关工委、市教体局的指导下,根据我镇实际,整合原有优势资源,决定创建诸暨市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基础,有“枫桥”这一品牌

枫桥以“枫桥经验”闻名全国,曾六次被评为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枫桥经验”旗帜飘扬。1963年,毛主席批示推广“枫桥经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57年来,“枫桥经验”这面全国基层治理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2.“枫桥古镇”底蕴丰厚。三千多年前越国曾在枫桥建都,后有秦始皇登临秦望山,留下铭文刻石。国保单位东化城寺塔、省保单位枫桥大庙等坐落古镇,至今仍能听到“上有柯桥,下有枫桥”的美誉。

3.“枫桥文化”源远流长。枫桥历来名人辈出,号称“一部诸暨史,半部枫桥史”。枫桥三贤就是诸暨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都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丰碑。

二、我们的目标,让“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通过“枫桥经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基地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1.让“枫桥经验”代代相传。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枫桥经验”传承,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用“枫桥经验”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让“枫桥经验”在岁月长河中薪火相传,焕发出持久生命力。

2.让“枫桥经验”深入人心。发挥五老作用,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学习与练习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让青少年全方位地接触“枫桥经验”,自觉成为“枫桥经验”的践行者,让“枫桥经验”在时间淘漉中常青勃发,润物无声。

3.让“枫桥经验”德润人心。通过精准帮扶、关心关爱等方式,让更多心理有创伤的学生得到帮助,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有收获、涨本领,让“枫桥经验”以德治春风化雨,成为惠及下一代的力量。

三、我们的措施,用“四个五”制度确保基地有效运行

全面推行“四个五”制度,让青少年获得知识印象更深刻、思考更全面、理解更到位。

1.建好“五个基地”。 一是经验教育基地——“枫桥经验”陈列馆。融入“五老”及志愿者讲解、艺术展示、视频影像等方式,开展“枫桥经验”的相关教学,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法治教育基地——枫桥检察室“刑事犯罪源头防治中心”。通过多功能展板、智能电子设备等形式,展示农村基层多发易发的刑事犯罪典型案例,普及刑事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安防科普基地——枫桥派出所“安全防范体验馆”。运用文字图片、场景演示、知识竞答、虚拟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青少年安全防范教育,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四是文化传承基地——枫源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为阵地,整合学校、村两委、团、妇、志愿者力量,将文明践习、家风家训与传承“枫桥经验”结合,创新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五是德育教育基地——梁焕木纪念馆。以“当代大禹,为民征天”为主题,以梁焕木生平事迹为贯穿,再现梁焕木勤奋好学、克己奉公、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让广大青少年学习艰苦奋斗、征天为民的枫桥精神。

2.请好“五位名师” 。一是蔡领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事婚姻辅导近六年、处理个案超三千例。二是杨光照:市关爱团副团长、老杨调解中心主任,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三是骆根土:枫源村村主任,绍兴市委党校客座教授,“枫桥经验”专家。四是王学秀: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从事法治宣传八年,曾获省法治宣传先进个人、绍兴市最美公务员等称号。五是竺建江:东和乡中学教师,赴新疆支教,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最美诸暨人等称号。

3.上好“五堂主课” 。一是一堂“润心课”——《追梦最美: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通过解读“追梦”的意义,帮助青少年探寻梦想、规划梦想。6月9日,启动仪式上,蔡领悦老师为枫桥镇中、枫桥镇小等百余名学生带来基地第一堂课,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二是一堂“调解课”——《“枫桥经验”进校园,模拟调解我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矛盾调解,学习如何利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杨光照从事调解工作30多年,2018年被司法部聘为全国调解专家,有丰富的调解经验。从2017年开始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累计共有三十余场,6月18日,杨光照走近枫桥镇中,为学生解读如何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校园矛盾,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三是一堂“传习课”——《传习乡风文明,争做“枫桥经验”传承者》,通过宣讲文明新风尚,提升学生品德素质,争做“枫桥经验”传承者。四是一堂“法润课”——《学法守法用法,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从为什么要学法和如何学法入手,教导青少年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6月23日,也就是今天上午,我们邀请了司法局王学秀科长在枫源村文化礼堂开展法治讲座,为枫桥镇小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五是一堂“思政课”——《唱响春天故事,争做时代新人》。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堂课主讲人竺建江老师,在2019年3月18日,作为教师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基层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在全市开展思政讲座30余场。课程从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手,采用对话、思辨等方式,循循善诱,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建好“五套机制”。一是“大水漫灌”镇域全覆盖。与枫桥镇中心学校共建,制定初一学生轮训机制,每年安排五位名师上五堂名课,分批次组织学生到五个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全覆盖的沉浸式培育,让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触“枫桥经验”,自觉成为“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二是“精准滴灌”靶向重实效。贯彻“大关工”理念,整合市镇两级的五老、学校、团、妇、志愿者力量组成“关爱帮扶团”,对镇中心学校摸排出的特殊家庭实施精准化帮扶,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心理、学习、生活等状况。组织学生及家长到基地参观学习,开设心理健康、犯罪防治、法治教育、素质提升等课程,实现惑有所解、爱有所依、困有所帮。三是“网格覆盖”关爱全时段。建立健全信息动态收集制度,发挥枫桥镇81名专职网格员作用,全面摸排网格内有特殊问题的家庭、留守儿童等信息。网格内以五老队伍帮扶为主,同时发动农村社工站、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青少年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矫治帮教等工作,实现帮扶全覆盖。四是“云上课堂”提升传播力。通过“1963法润”直播平台,每季度邀请专家到基地进行直播授课,针对青少年热点问题开展法润教育。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将视频上传至“诸暨发布”“西施号”,拓展覆盖面、传播率,让更多家长、学生受益。五是 “扩面研学”凸显影响力。与市教育体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将基地纳入全市研学路线,面向全市青少年推广,计划每年组织2000人次前往基地参观学习,让基地学习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

四、我们的保障,“市、镇、校”三级联合联动

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市级、镇级、中心学校三级联动作用,保障基地长久运营。

1.组织保障。枫桥镇党委、枫桥镇政府高度重视,将基地创建纳入全年工作重点,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中心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的创建工作。市关工委、市教育体育局全程指导基地创建的策划、实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

2.机制保障。在建立基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学习时间、具体对象和内容,制定精密活动计划,用更明确的目标管理基地活动的开展。6月9日,诸暨市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启动仪式上,枫桥镇与市教体局签订了共建协议,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基地活动。

3.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切出1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地软硬件提升、青少年交通保障、专家名师补助、特殊家庭慰问等,确保基地活动开展常态化。

基地虽已建立,方案虽已出台,但离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绩的目标要求仍任重道远,与争创“浙江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仍有较大差距。接下来,枫桥镇关工委将对标“重要窗口”,坚持党建带“关建”,坚持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果运用,建好、管好、用好、育好青少年“枫桥经验”传承基地,在工作中突出重点、制定计划、逐步推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创新融合、注重实效,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关工”力量。

信息来源:市关工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