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健康局 > 下属单位 > 市级医院 > 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 信息公开 > 健康教育专栏
甲类药、乙类药是什么?该怎么区分?
发布日期:2020-08-24 08:10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基本医疗保险出于管理需要,将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各地不同)扣除一定的个人自理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2020年起,我市乙类药品除进口干扰素、进口胸腺肽个人自理比例为20%外,其余乙类药品个人自理比例为3%。

假设职工医保参保人老郭某次在绍兴一家三级医院住院,发生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诊疗等费用2000元、甲类药品费用3000元、乙类药品费用5000元,乙类药品的自理比例是3%,我市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是1200元,在职职工在该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为80%。那么报销方法是: 

甲类药全部费用3000元,加上将乙类药品扣除自理外的其余费用4850元(乙类药品自理部分为5000*3%=150元),再加上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等费用2000元,合计9850元。扣除1200元的起付线,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是8650元。则本次老郭的医疗费用,医保能够报销8650*80%=6920元,老郭需要自己承担3080元(起付线1200元+乙类药自理的150元+医保政策范围内按比例由个人负担的1730元)。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