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有时候是件“好事”?多数家长都不知道

2020-08-07 11:3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妇幼保健院

孩子发烧有时候是件“好事”?

多数家长都不知道

孩子发烧,最心疼的莫过于父母了。不少人家长担心发烧是会烧坏脑子,这种百爪挠心又感觉使不上劲的煎熬做父母的都懂,恨不得马上让孩子退烧。退热一方面可以减轻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家长对患儿发热的恐惧情况。其实,有时强制退热并不是一件好事。

儿科医生介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致热源最为常见的就是细菌、病毒。

发烧是人类机体对外来细菌病毒侵入的免疫反应。通过发热可以消灭细菌病毒,提高机体抵抗力,使人体更健康。但是这种发烧有一定的程度和时间限制,发烧越重、时间越长并不代表对身体越好。如果体温一直维持在38.5摄氏度以上,也会对自身的其他系统造成损伤。

不少家长会问孩子发热了,是及时就医,还是在家熬到孩子自己退烧?这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热的情况等综合判断。首先,关注孩子的年龄,如果还不到3月龄,发热了要及时至医院就诊,因为孩子越小免疫力就越差,有可能导致病情较快的变化。其次,关注发热情况,如果孩子吃了退热药后,连4小时都不能坚持,就再次高热了,也要及时就医。此外,如果孩子反反复复的发热超过2天以上,这是“低热”的表现之一,这时也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及时就医。

夏季儿童常见病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会导致孩子持续发高烧,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面对宝宝发烧,家长首先需要让孩子张开嘴伸出舌头,看看嗓子,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果孩子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上,并且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建议多喂孩子喝水。高热时,容易增加患儿的体表隐性失水量,从而导致患儿不能较好发汗。充分补充水后,可以促进患儿肾脏系统的排泄功能,有些病毒就可通过尿液等方式排出体外。当患儿体温低于38.5℃时,家长还可通过给孩子洗热水澡的方式,帮助宝宝将体内的热尽快发散出来;而当体温大于38.5℃,甚至39.0℃以上时,要及时口服退热药,以防高热抽搐的发生。尤其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家长更需要注意。对于精神状态较好,病程较短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绿色治疗,通过按摩的手法促进孩子体温下降。

医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高烧不退的情况,或者孩子的体温异常地升高,就必须要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专业的退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