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66/2021-144650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政府工作 |
---|---|---|---|
发布机构: | 党建工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01-11 |
浣东街道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浣东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工程、七项行动”要求,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建立健全“三服务”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突破,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提升浣东发展水平。
(一)经济发展平稳提升
1.主要指标顺利完成。1-10月实现财政收入8.58亿元,规上产值40.8亿元,工业服务业投资3.08亿元,实现自营出口26.47亿元,限上批发业、住餐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速指标分别达到104.78%、69.22%、40%,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
2.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明确具体措施。下派26名市驻企服务员和33名街道驻企服务员入驻237家复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抢抓时间,弥补损失,帮助20余家企业通过复工复产专列形式接回复工员工200余人次。帮助62家复工企业申请补贴43.9万元,39家企业获稳岗补贴14.5万元,629家小微企业获两直补助766.6万元,669家企业返还社保费用723万元,主动对接企业迫切需求,协助企业调解因疫情影响引起的劳动纠纷60余起,上报线索500余条,进一步纾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定和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
3.项目建设扎实有力。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生命线,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建设推进力度、协调服务力度,在建项目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截至11月,街道共有在建工业项目21只,去年结转项目7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只;在建商贸服务业项目4只,其中总投资2.43亿元的金博文化艺术品展览(博物馆)文化交流交易中心项目已完成初步验收,即将投产;占地36亩的文博园项目部分主体已结顶;总投资3亿元的市重大项目东道家居市场项目已正式动工,预计21年2月底前主体结顶。
(二)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1.刚性任务持续发力。全力做好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截至10月底低效用地经整理上报已批174户,已退款36户,已供地办理土地证58户;高标准做好土地双保,全年计划整理开发244亩,复垦174亩,标准农田补建414亩,预计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改造,对危旧房审批采取急事急办的原则,批准拆翻改建83户,预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审核审批农村建设用地私人建房76户、农房发证129户;落实裸露地面每周周报督导机制,实行裸露地块清单化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分步实施119处共计21050平方米裸露地面整治,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在坚决遏制新发违章建筑的基础上,以加快消化存量违建为重点,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计拆违62770.723平方米,完成率达130.7%;认真落实巡河制度,巡河率达到100%,完成“碧水联盟”微信小程序推广注册任务,不折不扣地做好“清三河”、河道日常巡查养护等工作;全面完成高速互通口、太和环卫、东江路延伸段、高湖高压线路等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全力配合高湖建设。
2.“五3争创”成效显著。坚持常态化、持久化、细节化督查,定期开展回头看和提升亮化工作,长效巩固两批共12个“五星达标”村创建成果;精选精配街道骨干力量成立“五3”工作专班,强势推进第三批3个“五星3A”创建村的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3个城市社区成功创建“五星达标”社区,其中东福社区、和济社区提档创成“和美社区”;新建盛名、兆山、信胜科技、越隆、绅仕镭等5个党建展厅,以党建强促发展强,进一步打响“红绣浣东”党建品牌。
3.三农发展稳中向好。继续出台一产扶持政策,落实早稻示范方50亩以上2个,100亩以上3个,共计760亩;鼓励农作制度创新,建设优质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和桃李杏梨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2种模式共计150余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投资448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双桥村等4村共计1358.81亩;,落实早稻示范方50亩以上10个748亩,落实500亩晚稻示范方1个;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通过入股联建东盛农产品市场等方式,完成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消薄工作,年经营性收入均达30万元以上;根据工作安排,完成对太和村等8个村三年的村级集体经济财务收支及“三资”管理审计工作,并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完成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及动态调整工作并落实帮扶责任人;投资500万元的火烧吴村南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投资600余万元三段高湖蓄滞洪区外围水系改造工程均已完成;加大农机报废淘汰力度,已摸排登记辖区内的拖拉机及驾驶人信息,确保完成年度176台变型拖拉机报废淘汰任务。
(三)民生保障持续健全
1.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全力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身后“一件事”、“无差别”事项受理、“一证通办”应用等业务。疫情防控期间共梳理电话预约业务889项,网上办理603项,接听咨询预约电话926个。目前全街道已创建“一站式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13个,创建率达62%,“一证通办”覆盖率100%,月平均办件达450件。作为市身后“一件事”业务升级试点单位,在各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身后“一件事”窗口,5月以来共办理卫健业务137项、公安业务157项目、社保业务18项、医保业务60项。在被征地农民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工作中,村级办件和镇级办件11203件。全力做好企业项目全程代办工作,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目标,做到从立项到规划到办理施工许可证全程跟踪服务,近年来已为企业代办项目400余个,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0余个,真正做到便民服务不出村,项目审批不出街。
2.惠民投入有力有效。在农村低保专项整治活动中,取消低保8户及因病致贫5户;新审批低保等困难救助家庭14户15人,真正做到时时更新,帮助切实需要的群众;大病医疗救助114人,共补助金额75.973万元;慰问困难家庭832户,涉及85.29万元;落实困难家庭“爱心红包”395人合计19.75万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享受计生奖励扶助872人,共计83.712万元;享受计生特别扶助83人,共计71.28万元。享受计生优惠证职工保险补助396人,共计19.9万元。全力以赴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划分普查小区338个,配备普查指导员64名,普查员197名,已完成建筑物标绘18775幢,入户调查42790户,为构建和谐浣东提供准确信息。落实优抚政策提升军人荣誉获得感,通过走访、慰问、主动询问等方式为退役军人提供教育、就业、救助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完成困难优抚军人的各类生活补助申报工作及退役士兵的认定工作。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或简化红白喜事,减少铺张,降低人员集聚风险。
3.民生工程全速推进。总投资6500万元的和济小学新建工程现主体教学楼已结顶并通过验收,已完成工程进度60%,预计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十里牌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投资157万的临时菜场现已建成营业,预计2021年1月开始原址新建;投资686万元的二期工业园区污水主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下章-高湖、五一-坞坑、金村-严塘、里钱-高湖、古里桥-李村5个公路大中修工程和3个村村通公交工程;涉及6个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工程,其中双桥村已完成建设,等待验收,其余5个村也在加快建设中;龙潭山公墓建设工作已完成进度65%,正努力加快施工进度;巩固国卫省级复审也顺利通过。各项民生实事不折不扣按时完成,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社会稳定多元共治
1.平静平稳选优配强。街道本次村级组织换届涉及20个行政村、4个城市社区。在刚刚完成的村社党组织换届选举中,“一肩挑”人选全部当选为村(社)党组织书记。全部村(社)都一轮通过选举,“一肩挑”人选得票率达78.97%。2个市级换届重点村太和村、高湖村党组织换届过程平稳有序,“一肩挑”人选认可度高。大刀阔斧调整街道原村社干部年龄、学历结构,仅8个村(社)党组织书记留任,新当选的干部中40周岁以下干部达33名,占比34.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8.1%。下阶段,街道一方面将及时跟进做好离任落选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确保新旧班子顺利交接;另一方面将在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组织意图人选搭建干事平台,加强引导,确保全部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同时,把握换届契机,争取通过干部调整和集中处置,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2.营造信访良好生态。截至10月,受理12345绍兴平台案件2577件,受理96345平台案件314件,智慧城管案件186件,受理平安通上报事件13000条,均已通过闭环流转的方式完成办理;共调处各类纠纷350件,调处成功348件,成功率达99.4%,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实行班子成员每日接访制、包案制、会商制与稳控小组化解制,顺利部署并完成抗疫期间、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村社换届等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安保工作。切实重视群众初信初访,明确了时效考核、满意度考核、村干部考核等相关考核机制,今年以来政务热线案件2547件,化解率达到100%,案件满意率平均为99%;摸排5年以上疑难积案6件,2-5年信访积案3件,目前已化解6件,化解率为66.7%,化解率稳中有升,未化解积案已按照一案一档的工作要求建立档案,12月15日前将完成全部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诸暨、绍兴挂牌督办件4件均已完成整改并销号。
3.长效推动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矛调工作,第一批省级‘枫桥式’司法所和街道矛调中心已实体化运作。积极探索创新,深化完善“四个平台”建设工作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信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全面落实全科网格建设标准体系,推进网格整合,拓宽网格功能,形成了全域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共设立74个网格(村居网格47个,社区网格27个),配备网格长42名,专职网格员74名,兼职网格员74名,强化网格阵地建设和宣传,建立“网格客厅”,组织各类网格员评选活动。常规开展平安创建、普法、反邪禁毒等各类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各类特殊人员的管控。深入开展法援工作,今年来共接受法援案件2件,接受法律咨询300多批次,接待人数1000余人。稳步推进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和退役军人事务所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截至11月,共计多部门联合行动33次,处理社会应急联动事件224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浣东”建设。
4.共享社区重创新。为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东盛社区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的共享社区,以打造社区生命体、治理共同体和生活综合体为总目标,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文化志愿中心、康养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六大中心为一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新时代的“熟人社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目前紧张施工中,基础设施装饰、立面改造等基本完成,周边的道路提升改造、智慧安防系统建设、社区服务管家平台建设、展厅广告布展等正在如火如荼推进,预计整体能在11月底前完工。建成后的共享社区将成为居民主动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