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知识】科普睡眠障碍——嗜睡症

2021-10-13 08: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感觉每一天都很困。站着能睡着,坐着能睡着,趴着能睡着倒挂也能睡着,别人一天睡7小时,我一天睡17个小时都觉得不够,怀疑自己上辈子是一直考拉。如果上面这段话让你很感同身受,那么注意了,你有可能得了嗜睡症!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嗜睡症

嗜睡症是指由于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以白天睡眠过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15~30周岁之间。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嗜睡症有哪些特征

1.无法控制的困倦和随意入睡并且任何时间段都可能发生。比如吃饭、说话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可能入睡,所以对患者来说非常危险。

2.快速进入REM睡眠状态。正常人的睡眠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在大概90分钟后进入快速眼动阶段,而嗜睡症患者在入睡后立即陷入REM睡眠状态。

3.患有嗜睡症的人有很大概率会出现记忆模糊,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因此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4.完全肌肉无力或无法控制肌肉引起的猝倒,一般由情绪波动较大引起的。

5.由于经常性地入睡,患者有时候会分不清自己是清醒地还是在入睡做梦,或者刚觉醒会把梦中情景错认为幻觉。

所以有些人说自己白天犯困怀疑自己得了嗜睡症,但是一问发现晚上精神抖擞手机刷到凌晨3点,这就不是嗜睡症,这是手机太好玩导致睡眠不足了。

嗜睡症产生的原因

1.遗传因素:大约33%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家族史,有些家族视乎呈染色体显性传递,提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研究显示慢性睡眠不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累积到急性睡眠剥夺的程度,长期睡眠质量差引起的生物钟紊乱,有可能会导致嗜睡症。

3.下丘脑泌素含量较低。下丘脑泌素是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帮助大脑调节快速眼动睡眠和清醒状态,一部分嗜睡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攻击下丘脑泌素的产生。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作性嗜睡病患者体内发现了自体反应细胞,这说明嗜睡症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可以在比那天的时候使用中枢兴奋剂,比如莫达非尼、哌甲酯、安非他命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来保持患者清醒,有助于控制嗜睡和调节快速眼动睡眠。

2.多运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地运动,让自己每天运动至少一小时,比如长时间的慢跑,可以登山等促进血液循环的锻炼方式,当然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可以和朋友家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让机体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加快身体的代谢功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这样可以缓解嗜睡症状,让人感到精力充沛。

3.改变睡眠习惯

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睡眠计划。比如睡前避免和茶咖啡等会让大脑兴奋的物质,减少使用手机,不观看电视等;改变自己的睡眠环境,比如在床上不要出现与睡眠无关的东西,比如书本,手机,电视遥控器等;在白天的时候可以小睡一会儿,但是不要超过30分钟。

心理咨询热线:0575-87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