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局 > 水利资讯 > 他山之石
“三化”改革一出,新面貌不就来了
发布日期:2021-11-15 10:31 浏览次数:

水利工程具有防御水旱灾害、调配水资源、维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管好、用好水利工程,是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对运行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今年以来,各地在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等“三化”改革,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工程面貌焕然一新,运行管理成效明显。让我们循着“2021年度第一批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经验做法~

淳安县深入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淳安县积极探索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和维修养护物业化管理模式,既全面压实乡镇政府小型水库主体责任,又通过专业化公司统一维修养护,实现养护工作专业化、养护标准统一化、维养经费一体化、管养队伍稳定化,切实解决养护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和养护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管护分离的运行模式。

管理体制改革下,小型水库工程面貌焕然一新,既保障下游群众的灌溉、饮用水需求和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畅通的上坝路也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水库防洪防汛能力也获得提升,2020年梅雨期,新安江流域遭遇六十年来最大降雨,降雨量1081毫米,新安江水库首次实施九孔泄洪,淳安县62座小型水库大坝安然无虞。2020年11月,淳安县成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三门县以“三化”模式推动工程运行管理转型发展

三门县聚焦常态化维养,鼓励各方参与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委托、流域统一、一人多岗”的物业化管理模式,推进水利工程“建管并重”。聚焦智慧化管控,在全部水库、重点山塘、海塘、河道、堤防布设视频监控点,整合智慧水务等多个平台,确保工程管理更便捷、更实时。聚焦精准化实战,在各工程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遥感水位计、远控装置等设备,研发应用场景,打造坝、水闸、泵站及防汛通道门等“一键”调度样板。

三门县通过对水库、海塘水闸、重要堤防、山塘、泵站等320个水利工程实施市场化承包并进行物业化管理养护,重要水利工程物业化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水利工程“管得好,长受益”;通过智慧化管控模式,进一步提高数据汲取效率,保证日常与汛期预警信息及时性;通过精准化实战,能打造水利工程“一键”调度样板,既提高汛期工程调度管理的效率,又能为后期调度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温州市瓯海区实行小型水利工程县级统管

为全面提升全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瓯海区采取物业公司专业技术管理+村级兼职巡查管护人员模式,紧紧围绕水利物业公司这个“牛鼻子”,对县级统管能力进行再升级、再完善。通过成立瓯海水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实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统一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工程日常巡查、安全观测、绿化保洁、管理操作、维修养护等专业化管理维护,有效破解小型水利工程“无力管、无人管、无钱管”等管理难题。

目前,瓯海区207座小型水利工程已全部纳入物业化管理,年度物业化管理预算经费600万元,覆盖率达到100%。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县级统管,一方面,通过明确管护主体,有力改变了过去由于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确而造成的管护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专业队伍,有效促进了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扭转了长期以来分散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确保了全区水利工程规范化、标准管理进程顺利推进。

金华市全面摸清水利工程家底落实工程管理责任

金华市水利局创新性开展名水利工程名录梳理,参照平台上已有工程数据,结合水利普查和清查结果,认真梳理调整包含堤防、山塘、水闸、泵站等在内15类工程名录信息,完成原有工程复核,并同步开展新增工程的外业调查,进一步完善新增工程名录,全面摸清全市水利工程家底。

全面查明工程主要特征值,对照工程类别,将主要特征值一一核对,应统尽统,确保各类工程基础数据报得出、算得准。全面落实工程管理责任,重点查明工程管理单位或产权人,进一步厘清了工程权属。建立健全名录管理机制,市县分别建立辖区内水利工程名录,动态管理名录的建立、管理、维护、注销等工作,建立完善水利工程名录库“进入”“退出”机制。一系列举措在近年来的工程运行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杭州市全力打造“三堡工程国字号运维管理”金名片

杭州三堡排涝工程运维管理以“五个抓手”为重点,确保工程长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城市内涝安全。严格执行“1+2+X” 运管体系,即1个项目法人履行主体责任、2个公司履行合同责任、X个专职人员履行岗位责任;织起一张责任网,明确三级责任制和五个责任人;编制“三册一书”,建立起6大类40项管理制度;建设一个数字管控平台,实现运行、操作、维修“痕迹化”溯源管理;出台一套监督检查考核办法,清单化管理、评估日常运维工作。

杭州三堡排涝工程物业化运维人员100%持证上岗,工程设施、主要设备完好率100%,安全运行率100%,工程经历了6个汛期、10个强台风、19次强降雨的考验,在300余次开机中实现100%无故障操作,累计外排水量6.86亿立方米,累计生态引水18.24亿立方米。该工程运维管理2018年通过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省级验收,2019年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信息来源:浙江水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