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1-148626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1-12-29 |
主办单位: | 文广旅游局 |
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78号建议的答复
杨占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振兴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7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诸暨是越国古都,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诸暨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从传统绘画直至近现代雕塑、建筑等无不闪耀着先民的智慧,它是诸暨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和当代振兴提出要求、指明方向。早在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诸暨市传统特色文化保护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开展了“五古一匠”保护工程。我局制订了《诸暨市百工百匠传承保护工程三年规划方案》,按照形成“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性保护”的要求,对全市有代表性的百工技艺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保护,对有市场潜力的技艺项目,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路径传承乡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一是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市开展了传统手工技艺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尤其对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传统手工技艺内容涵盖7个门类,项目约50个。既有与饮食起居相关的如制茶、酿造、食品加工等制作技艺,又有与地方民俗关联的编织轧制、剪刻绘画等制作技艺,还有与生产劳作相关的农具制作锻造技艺,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体系。我们对其中文化价值高、特色鲜明、影响力较大的传统手工技艺进行非遗项目申报,至今,现有诸暨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1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绍兴市级50个)。
二是加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提升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传承人群艺水平能及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开设了传统工艺类项目培训班,先后推荐俞建虎等人参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等各类培训。开展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对11位70周岁以上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对这些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影像志拍摄,并留存了综述片、教学片、口述史等相关影像资料。目前,我市有诸暨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38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9人,绍兴市级33人)。建立了市传统手工技艺展示馆,馆内设置综合性的传承人工作室,每月举办现场带徒传承及演示活动,现已成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带徒授艺的场所。建立了传统手工技艺教育性传承基地。至今已有竹编、泥塑、剪纸、棕编、火烙画葫芦等项目分别在技师学院、职教中心、海亮学校、西湖小学等学校建立教育性传承基地。现有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2个、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1个,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个,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10个。
三是推动传统工艺品牌培育。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提高传承水平,以我市传统工艺优势项目为重点,加强品牌培育。首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出版了《诸暨传统手工技艺精品集》等相关图录书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疫情期间,在线上推荐10余个非遗项目相关产品进行网络直播及销售;同时,线上开展相关活动。与诸暨博物馆联合打造“烈酒一杯家千年”云上直播活动和“幸得有你,民安泰来”——诸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物展暨艺术品作品展线上直播活动,每场直播在线观看量10余万人次。其次,制订诸暨市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展示、比赛扶持奖励办法,组织全市优秀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参加中国(浙江)工艺精品博览会、绍兴市手工技工现场展示、“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主题创作精品大展等各类展示、交流、比赛活动。再次,举办了全市传统手工技艺大赛、新生代传统手工艺创意大赛等活动,传播“百工百匠”的精湛技艺与人文精神。
虽然我们在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力度不足、工艺传承人后继无人、工艺精品创作有待增强等。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投入机制,加大传承发展力度
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规定的传统工艺相关项目以及特色文化产业传统工艺发展进行适当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专项保护资金,用于传统手工技艺重大项目的研究、补助等,切实为传承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二、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传承发展难题
健全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传承人名录,建立数据库,分类分级实施保护传承。以文化遗产日、西施文化节等为契机,鼓励优秀传承人带徒授教,引导更多人员从事传统工艺生产。倡导传承人群主动学习,鼓励同行之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提高技艺水平,提高传承能力。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
三、加强统筹协调,增强传承发展后劲
深入挖掘、整理具有浓厚诸暨文化特色、深刻历史人文内涵、高度文化品牌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路径传承发展乡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下一步计划建立手工技艺传承培训中心,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把手工技艺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运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将有关项目纳入“文化走亲”、“走进校园”、“节会展示”等内容,加强活态传承。强化精品、品牌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鼓励传统工艺从业者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注册商标,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快非遗产业化步伐,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进一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关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1年7月12日
承办人姓名:何建国、张 娟
联系电话:8859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