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2020年1至12月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发布时间:2021-02-07 11:5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国资办)

一、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5.4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42.03亿元净增收3.44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年度预算的95.39%。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89.81元净增收0.51亿元,同比增长0.6%,完成年度预算的93.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17.65亿元,比上年净增支7.15亿元,同比增长6.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98.02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1.79亿元,同比增长8.0%;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1.25亿元,比上年3.75亿元增长7.5亿元,增长较大,主要是上交历年指标结余费。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7.1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4.1%,同比增长1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9.89亿元,同比下降31.0%;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47.12亿元,主要为专项债券资金33亿元、城乡发展资金14亿元。

(三)全省和全市县区排名情况

从全省看,202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2%,全省十六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6.2%,我市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十六强县市中排名第12位。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8%,全省十六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8%,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在十六强县市中排名第14位。

从绍兴市排名看,我市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幅均列绍兴市第4位,财政总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

二、财政收支主要特点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财政咬定“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目标,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助力打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

(一)受疫情影响,组织收入艰难

从总体看,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逞现高开低走现象,波动幅度较大,财政总收入在零增长附近徘徊。2019年12个月的财政总收入平均增幅为10.38%,而2020年仅为0.14%,收入增幅大幅下滑。从上图看出,税收收入对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年12个月,税收收入仅1、2月为正增长,其余均是负增长,3月份更是同比下降15.3%,疫情对收入的冲击非常明显。

从结构看,地方可用财力有所下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62.09%,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占比低于绍兴市平均水平(63.72%)1.6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下降导致地方可用财力下降。

(二)非税收入比重上升,收入质量下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4%,减收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1.52%,比上年同期83.15%下降1.6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0.3%,增收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8.48%,比上年同期16.85%上升1.6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中地方比重较高的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2.6%,减收5.6亿元,是主要原因。

(三)微型企业享受政策优惠,减税降费成效持续

1-12月,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分别增长21.96%、7.89%和-4.32%。从主要行业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税收入库44.35亿元,同比增长2.00%;建筑业入库14.29亿元,同比增长39.48%。第三产业中,税收总量正增长的行业为金融业12.81亿元,同比增长41.90%;房地产业30.58亿元,同比增长34.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88亿元,同比增长11.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入库0.18亿元,同比增长46.52%。而批发和零售业同比下降61.71%,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57.29%,疫情对企业的收入造成了巨大影响。

从企业大小来分,占比较大的是微型企业本年入库税收60.08亿元,行业占比44.64%,较上年的59.2%明显下降。而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行业占比从去年的13.55%、16.09%增长到今年的24.39%、21.96%,减税降费的效应持续扩大。

(四)支出结构调整,重点保障民生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在2019年增长19.8%的基础上又增长了6.7%,支出增速较大。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对民生项目予以优先保障。其中:实现民生支出88.65亿元,增长2.8%,充分体现中央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的要求。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教育、公共服务等民生相关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5.8%、42.8%、6.3%和1 7.2%,财政政策“惠民生、促转型”政策效应继续发力。

三、主要收支增减情况分析

(一)主要收入增减情况

1、增值税:累计完成65.78亿元,同比下降8.25%。本年增长10%以上的行业为建筑业52.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91.23%、金融业14.70%和房地产业18.25%。而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批发和零售业入库5.29亿元,同比下降70.26%。

2、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24.69亿元,同比增长21.23%。主要为汇算清缴入库8.42亿元,较上年增长3.36亿元,同比增长66.49%。从行业看,制造业入库7.38亿元,同比增长1.09亿元;房地产业入库7.22亿元,同比增长4.13亿元;建筑业入库2.82亿元,同比增长0.67亿元。

3、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12.70亿元,同比增长62.74%。主要原因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入库1.96亿元,增收0.5亿元,同比增长34.26%;财产转让所得入库6.27亿元,增收3.89亿元,同比增长163.29%。而财产转让所得中的房屋转让所得入库1.10亿元,增收0.34亿元;限售股转让所得入库3.54亿元,增收2.60亿元。

4、其他地方各税:累计完成31.42亿元,同比下降6.30%。主要是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了56.15%、35.08%和63.66%。入库税额增长超过5000万元的行业为土地增值税增长2.37亿元、契税增长0.65亿元,税收收入对房地产行业的依存度还较高。

(二)主要支出增减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4亿元,同比增支1.93亿元,增长17.2%,主要是当年每月预发2020年考核奖人均3000元。

——公共安全支出6.81亿元,同比减支0.86亿元,下降11.2%,主要是上年有智慧城市建设支出。

——教育支出24.68亿元,同比增支1.47亿元,增长6.3%。主要是教育基础建设投入增加、教师年终考核奖发放标准比上年略有提高。

——科学技术支出1.01亿元,同比减支8.25亿元,下降89.0%,主要是上年一季度对以前年度未兑现的补助一次性到位,导致当年支出增加。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1.29亿元,同比增支2.90亿元,增长15.8%。主要是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基金增加,调整退休人员工资等原因。

——卫生健康支出19.34亿元,同比增支5.80亿元,增长42.8%,主要是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有所提高,药费保障支出提高。

——节能环保支出2.07亿元,减支0.41亿元,下降16.6%,主要是拨付超收分成比上年少0.5亿元。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8亿元,同比增支1.71亿元,增长49.3%,主要是超收分成支出较多。

四、2021年工作措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五年的新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履行“生财、聚财、管财”职能,全面抓实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以“建设重要窗口展现诸暨风采”为主线,打造高质量、高效能的财政风景线。

(一)打造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风景线

一是全力确保收支平衡。收入方面,加强财税经济形势分析和收入研判,合理把握收入力度和节奏。支出方面,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打好“铁算盘”,严格预算编制,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做到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主动对接、及时掌握落实中央和省市已明确和即将出台的有关政策情况,提前测算资金需求,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平稳可持续发展。二是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做好债券项目储备,聚焦政府债券重点支持领域,提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优选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迟早要干的项目。对已下达的债券,加快债券使用进度,尽早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补短板、服务“六稳”大局的积极作用。三是规范高效运用直达资金。做大惠企利民资金池,做好资金分配方案,力争公平公正、精准帮扶,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强化直达资金跟踪监管,确保资金运行效率提升、资金投向更加精准、惠企利民政策有效性更为提升。

(二)打造服务大局精准有力的风景线

一是向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亮硬招”。持续深入加快创投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决策机制,发挥投资导向作用,主攻高端装备、前沿材料、智慧安防、生命健康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产业,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出实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机制,规范运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纾困。着力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依法保障供应商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降低供应商交易成本。大力推广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投标供应商“最多跑一次”。三是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上“谋新招”。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出台鼓励市管国企对接资本市场办法,探索REITS、ABS、CMBS等多元方式,最大限度挖掘全市优质载体的商业价值,争取境外融资、专项产业债券、双创债、产业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合理控制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升国有资产流动性。

(三)打造聚焦民生彰显温度的风景线

科学统筹财政资金,确保财政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重点保障十大民生实事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民、高效有力的多层次社会保障机制,重点研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省统筹、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全省统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做好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区试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等工作。

(四)打造防范风险积极主动的风景线

一是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方面,拓展政府债券支持领域。加强上级沟通、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积极拓展符合专项债券发行要求的重大项目,做实债券申报项目储备,争取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等领域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债务风险源头管控,严控债务增量,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严格落实“三个不得立项”要求。二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统筹安排好国库资金调配,加强国库现金流量管控,做好库底余额目标管理,保障库款支付能力,确保“三保”支出及时拨付。三是筑牢绩效预算“防火墙”。深化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全面组织开展镇乡(街道)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自评和部门整体绩效自评,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守住资金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