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预防接种知识,你都知道吗?

2021-04-26 15:4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4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预防接种日”。为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关注,了解预防接种对保护健康的重要意义,围绕今年“接种疫苗,防控疾病 ,守卫健康, 守护一生”的主题,我院公卫科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了专项宣传活动。

预防接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阻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预防接种知识,你知道吗?


1.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可从母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但随着婴儿的成长,抵抗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孩子就容易患各种传染病。

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如接种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3种传染病。


2.些疫苗是必须接种的?

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大类。

“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那么“非免疫规划疫苗”还要不要打?

“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等,并非不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可能会划入“免疫规划疫苗”。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又没有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禁忌症,建议尽量接种。


3.防接种证是做什么用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证明,孩子今后入托(园)、上学、出国等必须提供该证明。


4.种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① 查看孩子预防接种证,确定推迟或遗漏了哪些疫苗或近期有计划接种的疫苗。

② 关注当地接种门诊工作安排动态。

③ 预约后接诊,前往预防接种门诊前,与医生沟通孩子健康情况。

④ 疫情期间,根据当地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受种者的陪同人数,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5.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若发生过敏性休克,而且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疫苗后需留观至少30分钟。


6.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疫苗作为预防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孩子接种后出现38℃以下发热、轻微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加强观察,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和保暖;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

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可能是偶合症等。孩子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且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申请做异常反应诊断。


7.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 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

 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会发生过敏反应。


8.接种疫苗后一定不会得病吗?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将已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他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未来这些病毒或细菌可能引起的疾病。

总体来说,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受种者不患接种疫苗所针对的疾病。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5%-95%,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免疫不成功。

 

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