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信息公告 > 工作信息
岭北周,曾为我党一个 抗日救亡运动中心
发布日期:2021-05-22 08:47 浏览次数:

近日,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根据会员提供的信息,组织人员勘查了岭北镇的岭北周村,继而走访了东阳市史志研究室相关人士,揭开了以岭北周为中心一带尘封80多年的红色记忆。

岭北镇地处东阳市西岘山大岭之北而称“岘北”,后称“岭北”,其东、南接东阳市,西毗义乌市,北邻陈宅镇,镇域面积66平方公里。岭北是东阳北部重镇,扼东阳北部之要塞。当年,日军就是经过岭北大岭头直穿笕竹坑由北向南进入东阳城里的。1967年,因诸暨建造石壁水库,为便于水源管理,把岭北镇划归诸暨管辖。如今,岭北镇辖30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有近1.4万人。岭北周村是现在岭北镇的驻地。

5月18日上午,天气阴湿,还带来丝丝凉意。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品灿、秘书长张建国、理事孙晓群、会员周建农以及岭北镇的红色足迹追寻者一行9人,驱车来到了东阳市史志研究室,受到张忠鸣主任和原主任金同志、郦同志的热情接待。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三位新老主任不仅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岭北周一带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活动情况,还与大家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估计日军要占领浙赣线,决定派遣大批党员到浙江等地,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着重加强浙赣铁路沿线的领导力量。是年10月,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指派刚从国民党江苏省第二模范监狱释放出来,在沪南青年抗日宣传队工作的共产党员马义生(岭北周村人),回东阳负责重建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马义生与原在上海一起活动的楼应荣、王志远、吴维元、卢福星等,在1934年后利用回乡探亲之机在岭北周、罗店等地发展的党员,建立联系,按照党员的居住状况,先后建立城区、河头、裘家岭、岭腰、枫树头、平原山、岭北周、南马等党支部,并在东阳城内潼塘后赵吴维元家设立秘密联络站。12月底,成立中共东阳县工作委员会,马义生任书记。

1938年5月,召开中共东阳县工委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东阳县委,马义生任书记,王志远任组织部长,楼应荣任宣传部长,吴维元负责交通联络。根据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确定了以公开(党的主张公开)和秘密(党的组织秘密)相结合的斗争方式,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以岭北周一带山区农村为重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为沦陷后开辟游击根据地作准备。东阳党组织重建后,领导发动群众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从中发展党的组织,发动青年参加新四军。

据考查,1938年5月召开的中共东阳县工委会议上,决定建立了三个区委,下辖21个村支部。现如今,三个区委中有两个地域均涉及岭北,即岭北周区委(书记楼应荣)、东(阳)诸(暨)边区委(书记蔡凯);21个村支部有10个在岭北镇境内,即岭北周、下新屋、高台门、北腰坑、水带、孚家湖、平原山、三洲、桐坑、枫树头等。而岭北周村系当年岭北周区委的所在地,也是中共东阳县(工)委书记马义生的故居。

抗日战争时期,岭北周一带还是诸义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据考查,金萧支队和地下党组织曾在此带活动过,高台门村的崇孝楼曾是一个重要的落脚点。1945年5月,地下党组织有32人在崇孝楼召开过扩大会议。

两天的勘察和走访结束后,大家认为,岭北周应该算得上是当年我党的一个区域性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同时,大家感想良多,诸暨真有挖不尽的红色资源,当年金萧地区6块抗日游击根据地,诸暨就有诸北、诸义东、路西3块,诸暨不愧为中共金萧地委、金萧支队的重要活动中心和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

岭北镇峰峦叠翠,涧溪淙淙,空气清新,据说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可谓是纯天然氧吧。岭北镇这一红色资源不仅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该镇打造“一线、两翼、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和独特的旅游风情小镇无疑增色不少。(闻宣)

信息来源: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