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指南
当前已进入夏季,因气温高、湿度大、蚊虫密度高等为主要气候特点,所以造就了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常见消化道传染疾病: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 等。
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
主要症状:突然发热,伴咳嗽、流涕、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一般发热3-4天后皮肤出现皮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一般出疹的过程中会持续发烧。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逐渐消退,消退的顺序与出疹相同,体温逐渐下降。
预防措施: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目前我国儿童免疫方案为接种两剂麻疹类疫苗—麻腮风疫苗,分别为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9年级再加强一剂麻疹类疫苗(麻风疫苗或是麻腮风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春夏、夏秋交替为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主要症状:先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部分儿童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极个别可无皮疹。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型)灭活疫苗,用于6月龄至3岁儿童预防EV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三、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主要症状: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做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总体来说,要预防夏秋季传染病,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污染的食物。
二、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
三、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滋生蚊虫的周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配备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
四、要及时和全程接种有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