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88418/2021-143570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公开日期: 2021-07-29
主办单位: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诸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29 浏览次数: 字体:[ ]

陈明君(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建议(第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由于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以及社会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部分青少年存在文化自信心不强、民族自豪感不足、传统礼仪缺失的问题。你们提出的建议很及时,很有现实意义。

我局一直强调学校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已系统化落实以下措施: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课程教学

(一)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

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等中小学德育课程,是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传递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德育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中小学德育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二)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

从全方位育人角度出发,各校重视发挥各学科课程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挖掘各学科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将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中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既能体会蕴含在文学经典中的精神内涵,也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通过不同学科的渗透学习,学生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中获得必备的文化素养。

(三)融入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

近年来,我市不少中小学校能充分利用周边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对学生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教育”,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枫桥镇中心学校的“三贤文化”,赵家镇中心学校的“榧乡教育”,店口明诚初中的“五金文化”,浣纱小学的“西施文化”,山下湖镇小“珠乡教育”等,都体现了对诸暨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彰显。

市级层面,积极推动开发建设以“走进诸暨”为主题的乡土课程资源。并将进一步加大统筹管理力度,积极整合开发反映诸暨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等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报刊、视频、书籍、专题活动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教育资源。学校层面,将继续以特色学校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教育,并力求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形成“一校一特色”的教育格局。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

(一)举行德育微创新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我局每年均举行中小学德育微创新比赛活动,从学校上报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校,围绕传统文化主题进行德育创新,如西湖小学的《追寻红色印记,争做时代少年》活动,东和乡小的《每天演讲一分钟,立言、立德、立我行》活动,山下湖镇小的《传统节日明珠传承》的德育课程,牌头镇小的《德育视角下的“同文·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诸暨中学暨阳分校的《弟子规》德育品行教育课程,绍兴护士学校的“尚·格”主题月活动等。

(二)每周举行国旗下讲话,弘扬传统文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局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活动,开展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同时进行自我教育,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幸福生活梦想,这确实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正能量的活动。

对国旗下讲话我局又进行了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00多篇,其中不乏精品,如何梓优的《回首百年峥嵘路,展望未来新征程》、赏俞吟的《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金诗琦的《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李晶的《百年风雨,砥砺前行》均为佳作,充分体现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节日活动中受到熏陶,有亲身的体验、感悟和收获。例如,清明节祭英烈活动、端午节缅怀屈原弘扬爱国主义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的志愿者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

(四)开展经典阅读和诵读活动,理解传统文化。

我局每年都在校园中组织开展以诵读经典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中小学阅读文化节活动。让学生通过群文主题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有所了解。通过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在聆听历史的声音中感受传统文化经典的意蕴。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经典拥有的真情实感,通过精读体会经典蕴含的哲理美德,通过研读探析经典背后的精神内涵。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

要提升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形成全社会重视运用传统文化开展道德教育的氛围。据权威调查,青少年认为传播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是社会传媒(44%),其次长辈传授(31.1%),第三位是课堂知识(21.5%),最后是同学交流(3.3%),这说明了社会和家庭在宣传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因此,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培育,不但需要校本化,更需要社区化、社会化,也就是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近年来,我局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举行“好家风”主题征文、演讲比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弘扬优秀家风家训。通过解读本地经典家训、讲述本地历史文化名人家教典故和当今“最美家庭”的故事、寻找身边的好家风,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本地的优秀家风文化,传承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基因,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二)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孔子提出:“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学礼,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因此,我局要求各校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礼节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小学生的仪式教育。在学校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类仪式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观念教育,如:校庆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入场仪式、升旗仪式、成人仪式、上下课仪式等。近些年,我市高中开始普及的成人仪式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也深受学生欢迎,各级媒体也进行了采访报道。

(三)组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团进校宣讲

我局与关工委、司法局、妇联、科协联合组建市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团,下发文件,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并纳入德育工作考核。年初下发宣讲菜单,年末组织工作考核,有力地把关工委、司法局、妇联、科协的宣讲团拧成一股绳,增强了进校宣讲的组织力。依托“诸暨德育QQ群”,使各校相互了解宣讲信息,及时汇总全市宣讲情况。报告团成员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根据学校教育需求,广泛开展宣讲教育。报告团自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教育不下千场,今年已举行200多场。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团宣讲的报道在诸暨电视台《诸暨新闻》,互联网本地头条,“诸暨发布”,《诸暨日报》等媒体中多次刊出播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工作领导,开展落实好各类活动,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衷心感谢你们对诸暨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2021年7月29日

信息来源: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