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健康宣教小知识

2021-09-03 08: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一、什么是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指误吸导致的肺内感染,常见的有口腔分泌物或食物的误吸,以及胃食管反流继发的胃内容物的误吸。有的气道内异物是可以排出的,但由于全身麻醉、咽反射减退、神志障碍等原因,导致咳嗽反射的抑制和气道纤毛运动的障碍,使气道内异物不能尽快解除,随着致病菌感染,引起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迫综合征。

二、为什么会出现吸入性肺炎?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后的患者,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异物即可吸入气管;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食管病变,食物也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因素如胃管刺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老年人反应性差也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三、如何来预防吸入性肺炎?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避免酗酒。

2.年老体弱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行、走、坐、卧应该轻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发生误吸。

3.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饮食要有规律,不可过饥过饱,不可暴饮暴食。

4.脑梗死患者定期锻炼其吞咽能力,避免误吸。

5.清洁口腔,预防食物残渣导致误吸。

6.减少使用可增加误吸发生的药物,如利尿剂、镇静剂、胆碱受体阻滞剂和抗焦虑药物等。

7.发生吸入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气管插管患者,短期内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降低后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风险。

8.在进行手术麻醉前,必须严格禁食禁水。

9.发生误吸情况,在积极自救的前提下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