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气象局过去五年及今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及明年工作思路

2022-01-11 09:2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气象局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1.党建工作全面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和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夯实党风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制定“一三六九”工作法,破解诸暨气象事业发展改革新老难题。积极开展党建特色团队和“六个一”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精准监测风雨、精心服务民生”党建品牌被评为诸暨市直机关党建品牌,气象局党支部首次被评为诸暨市直机关“党建示范阵地”单位和“五星级”党组织。生态气象服务创新团队、防雷安全监管服务岗获得绍兴市“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1人被评为“服务群众标兵”,1人获“德润暨阳”诸暨市第五届“身边的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1人获得诸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人入选诸暨市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师团。

2.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试点开展气象防灾减灾 “六个能力提升”建设,观测站网密度达从2017年6.5公里缩小到2021年5.4公里。共享水利、环保等部门监测站点93个,视频实景1.3万个。观测自动化率达到100%。健全部门间联动合作机制,会同教育、建管等部门落实极端天气停课误工制度。

3.气象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与供水、供电、交通、环保、旅游等部门建立“气象+行业”气象服务新模式。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92%以上。

4.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效益不断提高。面向全市275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开展“点对点”气象服务,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实施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开展茶叶、香榧农业政策保险。新增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3只、农业政策保险2个。

5.生态气象服务、气候应变能力逐渐加强。新增负氧离子监测站2个,联合环保初步建成“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新建2个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点,建成绍兴首个人工影响天气烟炉作业示范阵地。

6.气象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夯实。2017年以来共排查易燃易爆场所及防雷安全重点单位计560余家次,查出各类问题计90余个,做到问题整改落实率100%。推进行政审批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要求,防雷等各项审批事项均实现即办。

二、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三个秒”为抓手提升气象业务能力

1.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精准。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升级天气现象智能视频观测仪。以“三个秒”为抓手,建立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预响应机制,强对流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纳入浙江省气象局工作试点,相关工作做法被省办公厅推荐至国办。晴雨预报准确率86.8%,预警信号发布159次,预警提前时效50分钟以上。

2.气象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交通气象保障工程被列入2021年诸暨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以交通出行等为切入点研发“交通+气象”场景服务产品。进一步完善钉钉叫应前端开发系统(智慧气象)建设。

3.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浦阳江流域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项目完成临时施工道路铺设,进行主体施工。美丽诸暨生态气象保障项目有序推进。雷达塔楼气象预警信号灯塔、人工增雨烟炉(安基坪)投入使用。

(二)以优质惠民为要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

1.助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联合农业农村局和文旅局,开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普查,提高气象服务“三农”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开展优势农产品智慧化精细气象服务“一县一品”建设和直通式气象服务,实施茶叶、香榧气象保险和绍兴首个民宿(农家乐)气象灾害防御保险。打造水稻全生长周期精细化服务模式,编写香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开展人影作业8次,发射火箭弹14轮56枚,有效缓解年初的连旱。

2.普及气象科普宣传。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六进”活动,接待行知、护士学校等到气象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科普讲师团成员1人。接受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宣传品500余份。开展气象科普电影下乡活动,播放气象科普电影200余场。

(三)以规范便民为目标落实气象社会管理规范

1.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夯实。启动应急响应8次,应急联动3次。恶劣天气主动叫应市领导10余次,叫应乡镇和部门领导400余人次电话,叫应信息员、网格员1500余人次。开展115个省级气象防灾标准化村(社区)、3个农村文化大礼堂气象科普示范点创建。

2.气象安全监管落实到位。防雷重点单位安全检查142家(100%全覆盖),实现掌上执法率100%,抽查事项覆盖率100%,抽查事项完成率100%。督查气球施放资质单位2家,开展气球施放执法检查4次。落实并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气象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3.气象行政审批畅通精简。办理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审批38件,防雷装置设计审核2件。为保险公司提供气象数据接口,实现在保险公司就能申请开具气象证明。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1.发展目标。到2025年,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监测立体化、预报预警网格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的现代化气象体系,实现气象监测基本无盲区,暴雨预报颗粒度细化到乡镇(街道)。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气象领域得到应用,在重大气象灾害防御、乡村和农业气象安全、交通和旅游气象安全、生态和环境气象安全等方面的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逐步成型。

2.重点任务。一是提升灾害天气监测和预报能力,增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组织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强协同融合发展气象保障服务。三是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的气象保障。四是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气象社会管理水平,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五是提升智能智慧的现代气象业务能力,提高数字化社会管理水平。

3.重点工程。一是实施交通气象、智慧气象等新时代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二是建设现代智慧农业气象、“美丽诸暨”生态气象保障工程。三是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部署和高空气象探测,优化完善地面自动气象站网,促进气象设施智能化升级。四是打造县级气象仪器设备标校实验室,升级改造气象业务平台。五是打造智慧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六是建设局校合作实践基地。七是深入探索“枫桥经验”在气象领域的实践与应用,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建设“气象科普•灾害应急”体验馆,培育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推广完善巨灾保险机制。八是推动气象监测特征智能分析,强化全面实时感知能力覆盖,提升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

四、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将重点开展和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发挥“交通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成果,开展气象通行指数监测预报服务工作。完成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部署应用,建立规范气象信息媒体获取机制,拓展、推广公共气象服务渠道。

2.高质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一是根据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安排,分步推进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立体化观测项目)建设。二是完成浦阳江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三是建设陈蔡水库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联合石壁、五泄流动作业点、安基坪烟炉作业点共同打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基地。四是以浦阳江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为基地,打造全省首个县级超级气象站。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共建产学研用基地。

3.助力气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开展气候宜居城市和国家气候标志申报创建。完成“美丽诸暨”生态气象保障工程(一期)建设。开展智慧农业气象建设,深度嵌入“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开展面向粮食安全、特色农作物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落实气象保险。

4.依法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履行气象管理职能,健全气象安全多方治理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加强气象行政许可管理、气象行业管理,强化气象行政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气象行政审批,提升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