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01/2021-148956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气象、水文、测绘、地震,民政、扶贫、救灾/减灾救济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12-31
文号: 诸政办发〔2021〕59号

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诸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 01- 05 16: 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诸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诸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20〕7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1)63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推动诸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定位,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大力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努力为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诸暨范例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监测立体化、预报预警网格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的现代化气象体系,实现气象监测基本无盲区,暴雨预报颗粒度细化到镇乡(街道),突发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平均提高到65分钟左右,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6%,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5分,深入打造气象版“枫桥经验”等具有诸暨辨识度的气象工作标志性成果,气象现代化水平、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等达到全省县级一流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实施极端天气“村安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新建自动气象站325个,更新老旧区域气象站80个,气象监测网格平均间距从5.4km提升至2.4km,实现行政村气象监测全覆盖。实施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新建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气象观测设备,完善气压、全天空仪等各监测要素布局,切实提升灾害天气的立体化精准识别能力。

(二)打造气象版“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全链条防御机制和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以“秒叫应”为抓手,不断完善“秒响应”、“秒传播”、“秒处置”等气象灾害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闭环管理。不断推进基层防灾减灾队伍融合,探索开展“枫桥式气象服务站”建设。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成果应用,强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服务,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三)提高“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编制重要农产品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推进气候区划在农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中应用。围绕水稻、香榧、珍珠、茶叶等优势农业,开展农业气象试验观测,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主要农业病虫害气象条件研究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影响预报、风险预估等服务,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水平。优化气象灾害风险指数保险,推进气象灾害巨灾保险试点工作。

(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开展气候和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提升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的气象支撑能力。科学开发利用生态气候资源,挖掘特色气象景观,打造气候宜居、天然氧吧、气候康养、避暑胜地等国家级、省级特色气候品牌,推动生态气候资源的价值转换。深化清新空气行动,完善负氧离子监测服务。

(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和烟炉协同作业体系,有序推进自动化火箭发射系统升级更新,完成2个人工影响天气流动作业点标准化改造,建设1个人工影响天气补水保供水作业基地(陈蔡水库)和1个人工影响天气烟炉作业阵地(安基坪)。提升信息化安全监管能力,应用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在作业站点、作业车辆等关键部位和场所加强安全防护。推进社会化作业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市场准入等方式,完善人影作业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

(六)提升民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展基于网格预报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交互、智能定向为特征的伴随式、无感式公众气象服务模式,实现权威气象信息全覆盖。针对城市内涝、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瞄准气象敏感行业的服务需求,提升交通、能源、旅游、物流、健康等领域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加强“行业+气象”数据融合。建设“气象科普•应急宣传”体验馆,通过沉浸式体验重大气象灾害和互动式体验专业安全应急知识,完善趋利避害并举的科普宣教体系。

(七)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气象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等配套制度。推进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气象标准化应用。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镇乡(街道)气象安全属地监管职责,将气象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防雷安全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重点单位数字“一企一档”建设,建立数字防雷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气象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八)强化气象科技人才支撑能力。加强气象业务核心技术攻关,大力促进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服务保障协同发展。加强院校合作、部门合作,合力推进气象核心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高水平、创新型气象专家智库,将气象人才纳入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在综合研究、科研立项、教育培训中,加强对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为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气象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省市气象局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各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完善信息共享、科研合作等合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深化改革协同。持续深化气象事业改革,推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精准智治的现代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深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与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地协作等工作有机衔接。

(三)强化要素保障。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突出重点,统筹资金,确保实施方案顺利推进。强化规划、用地等要素保障及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气象重大工程按期建成并发挥效益。

59 关于印发《诸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