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调研视察 了高湖象鼻山闸站、骆家山闸站和东江水处理中心,对高湖建设进展情况 进行了民主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报告如下。
一、 进展情况
(-)关于推进河道整治和绿化。新江水利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建设, 骆家山闸站作为我市单体流量最大的闸站已完成试运行,实现排涝功能。 同时,新江已累计完成沿线绿化4公里和堤顶路等部分基础设施,基本达 到生态景观效果。
(二) 关于水质提升专项工程建设。当前工程均处于实施阶段,累计 已投入约1亿元,其中东江弓冰已完成EPC方案论证和现场清表等工作,湖 区水质提升完成管道铺设2公里,开化江弓冰已完成沿线管道铺设3公里。
(三) 关于湖区景观工程。高湖景观绿化设计经过多轮汇报修改,已 基本形成“一环两链三岸“的景观设计,即_条环湖绿道、两处生态岛链、 三段特色水岸,计划总投资4.5亿元。
(四) 关于湖区禁渔工作。高湖办联合公安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农 业农村局和浣东街道等部门(街道),在高湖蓄滞洪区范围内联合开展非法 捕鱼专项整治行动,并对重点水域进行每日巡查和执法,完善了长效管理。
二、 意见建议
(-)关于规划设计与建设品位。“一江一湖一山”汇聚成一座城, 诸暨能拥有如此天选之域,这在全国是少有的。生产于湖之蓄,生活于湖 之畔,生态于湖之展,实现“三湖合一,有机融合”,这在全国是少有先 例的。高湖之名,不知起于何时,成于何年,于现在能名成其实,名合其 真,名现在场,这于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参与者也都是幸有其会的。 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充分把握高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品位,把好事做好,把 好事做实,把好事做成不留遗憾。
(二) 关于环境容量与水体质量。如果把高湖比作城市的眼睛,则高 湖之水就是眼睛隐现的灵魂;如果把高湖比作城市的窗口,则高湖之水就 是窗口闪现的风景;如果把高湖比作城市的客厅,则高湖之水就是客厅呈 现的水准。高湖的环境容量与水体质量,再重视、再强调、再突出,都不 为过。工作中,要突出“水体、水质、水源”三个关键,要做好“引水、 活水、净水”三篇文章,要实施好“蓄得住、化得了、泄得出”三大工程。
(三) 关于防洪标准与空间置换。首先,防洪标准不能降。高湖建设 首先是一项水利工程建设。高湖在历史上形成起来的拦蓄洪量,不能因为 高湖建设反而降低。其次,防洪容量要置换。市政府初步形成的“锚定安 华,源头增蓄,等量优化,一举二得“的二区替代方案,既不违背历史, 也符合诸暨实际,要积极向上争取认同,并抓紧落地实施。第三,土地调 整要抓紧。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做到容量优化与土地调整同步跟进,无 缝对接,边建边换,等量同效,一环紧扣一环。
(四) 关于开发方式与规划执行。我们把高湖建设分解成一个个工程 项目时,不能忽略开发方式的整体性。这是高湖自身的“湖一城一景”综 合体的性质定位所决定的,也是高湖要作为代表“高湖西湖两相宜“的目 标与愿景所要求的。事实上,我们花大力气建设高湖,更是在为诸暨今后 的产业与城市有机融合、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寻找方向、积累经验、探 索路子。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把高湖的整体性建设开发放到首位,把规 划的彻底性放到建设全过程,把项目的高品质落实到推进中的每个环节, 把高湖真正建设成为“高之湖” O
(五) 关于开发进度与建设成本。开发进度与建设成本是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其中时间因素是最重要的考量环节。要计算好时间成本。做好前 置研究,统筹考虑动迁成本与开发时机的关系,敢于提前动迁,学会算大 账。要把握好时间窗口。高湖开发主要依托国有平台进行融资和开发,受 宏观形势和国家政策影响大,但开发建设等不得、等不起、也等不了,需 要在工作中抢抓机遇、把握主动,紧走几步、乘势推进。要配套好时间周 期。在开发建设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都有相应资源配置、资金匹配的 要求,需要加强成本管理,进行科学测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动态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