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立论
关于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06-01 19:35 浏览次数:

根据年度协商计划和重点议题安排,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成立专 题调研组,自3月下旬开始,先后赴枫桥镇杜黄新村、蓝美集团公司等10 多个乡村振兴先行村、数字农业企业(基地)走访调研,召开了由市农业 农村局、大数据中心等12个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我市数字乡村建 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 县市之一的德清县学习考察,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一)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有线电 视双向网络全覆盖。全市已开通5G基站1400多个,基本覆盖镇乡集镇和 工业区。

(二) 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拓展。“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 工程持续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专业村达38个,2020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 务销售额达5.6亿元。数字农业有序发展,全市已有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试 点1家、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2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生产基地14家。

(三) 乡村数字治理不断推进。依托全科网格,实现村级“党建网” + “治理网”双网合一。创新发展网上“枫桥经验”,实现矛盾化解从“上门”

到“上网”转变,推动矛盾纠纷“一键解决” o依托“西施眼” APP,将292 家农村文化礼堂、23个文明实践所上线,不断提升文明实践的引领力。

(四) 乡村数字服务不断延伸。实施数字乡村金融惠民服务提升工程, 至2020年末,全市农户小额普惠授信25.3万户,授信额430.38亿元。所 有行政村已安装“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村级集体资金审批线上化。 农村智慧寻厕项目不断完善,实现农村公厕管理智能化、公厕服务便民化。 实施100个垃圾分类智慧村建设,深化农村垃圾分类“线上预约+线下回收” 和“亮灯+亮分”全链条智慧模式。开展乡村振兴电力民生指数评价,为乡 村发展提供数字化电力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筹协调力度不足。一是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中央和省已分别 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我 市至今尚未启动市级层面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致使数字乡 村建设整体进度比较滞后。二是顶层设计有待建立。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内 容多、覆盖面广,由于目前缺少市级层面的整体统筹和顶层规划设计,部 门和镇乡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多头建、重复建造成资源浪费,且实践应用 推广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缺少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部 门、镇乡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致使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等现 象比较突出,尚未真正形成功能融合、共建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格局。

(二) 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目前5G网络覆盖以城区和集镇为主,大部分乡村网络基本停留在4G阶段, 一些偏远乡村甚至连4G网络信号也不佳,直接影响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二 是乡村数据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 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等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 体系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动态专题数据库,无法支撑各类涉农应用场景 的大数据分析与系统开发。三是乡村数字应用系统碎片化。对乡村产业发 展、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研究不够充分,应用场景不 能有效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尚未形成应用系统开发的集成效应,数字 乡村建设释放的红利有限。

(三) 支持保障措施缺乏。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数字乡村建设是 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受新冠疫情等影响,网络运营商 和各级资金比较紧张,难以有效保障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技术 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专业服务于数字乡村的互联网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平 台,特别是缺乏既具有乡村管理经验又懂数字化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三是 承接应用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留守人员大多年龄偏大、受教育程 度偏低,导致数字终端设备操作使用困难、应用场景功能难以发挥,直接 制约数字技术的应用。

三、意见建议

(一) 加强统筹协调。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乡村 振兴和数字诸暨建设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市数字化改革总体框架,统筹布 局。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向上对接,科学厘清省市县三级建设边界, 抓紧制定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在数字乡村应用支撑体系主要复用 省级层面支撑组件为主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据资源、 业务应用三大体系建设,按照“县级重平台优化、镇乡重功能深化、村社 重落地见效”原则,聚焦本地资源禀赋,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具 有诸暨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 领导,建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督查考核。建立市 镇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协调 业务需求,形成工作合力。

(二) 突出建设重点。一是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乡 村5G基站建设,推动5G网络与泛在感知、万物互联等物联网技术融合应 用,扩大农业农村场景应用。二是加强乡村数据资源库建设。整合各方数 据资源,建立统一数据资源目录,强化数据归集、集成和治理,完善基础 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主题数据,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打 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锤炼提升数据价值。三是推进乡村数字 应用集成化。认真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区域特色,坚持从需求 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即从产业主体、村民主体生产生活需求和部门履职 需求出发,围绕困扰干部群众的高频事项、高权重事项和痛点堵点难点问 题,加强核心业务梳理,按照“一件事”集成思维,重塑业务流程,打造 多跨场景应用,促进乡村产业提能、服务提质、治理提效。

(三) 强化保障措施。一是构建多元投入体系。引导和支持网络运营 商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不断扩大5G网络覆盖面。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 合,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打造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引导农业企业等市 场主体加大数字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二是 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加强与高校院所和互联网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 合作,引入第三方大数据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本土化人 才数字技术水平,研发推广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和技术产品。三 是提升承接应用能力。将数字乡村场景应用纳入“乡村振兴“培训课程体 系,加大对村级党员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青年等新型职业农民 的数字技术教育培训,不断扩大数字乡村应用覆盖面,提升数字乡村建设 实效。


信息来源:诸暨政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