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立论
关于美丽建设成果经济化的专项视察报告
发布日期:2022-06-01 19:42 浏览次数:

根据市政协重点议题安排,7月中旬开始,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东白湖、璜山、五泄、马剑、枫桥、山下湖、东 和等镇乡,实地走访调研一批3A景区村、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和云溪 九里等文旅项目;8月26 0,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部分政协委员又开展 了专项视察。在前期调研与集中视察的基础上形成专项视察报告。

近年来,我市通过美丽城市、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已创成省全 域旅游示范市和4A级景区城,创成了一大批省和绍兴市级美丽城镇、美丽 乡村示范镇、景区镇和特色精品村、历史文化保护村、景区村、五星达标 村、3A示范村及3A级以上旅游景区。2021年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297.4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9.4亿元,同比分别增27.8%和30.7%。其中乡村旅 游共接待游客346万人次,旅游经营性收入5.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96% 和41.55%,美丽建设成果正逐步得到释放,但尚未深度转化为美丽经济发 展成效。

—、存在问题

(一) 联动发展力度不足。项目辐射带动力不强,优质乡村旅游项目 仍然比较缺乏,一些在建康养旅游项目受用地等因素制约影响建设进度, 尚未充分形成对周边村庄的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区域联动不够紧密,现有 项目布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组团式、集群化发展,缺乏较强的市场吸引 力。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生态、文化、产业与旅游的结合不够紧密,一二 三产业融合新业态不够丰富。

(二) 特色资源挖掘不深。特色文化资源内涵尚未充分发掘,缺乏深 层次、系统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不足,观光、度假、 生态、康养等旅游产品业态不够丰富,缺少旅游核心吸引物,农家乐和民 宿小而散,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特色美食、名优特产资源开发和品牌拓 展力度尚需加大。

(三)村庄经营机制薄弱。普遍存在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轻文旅业 态培育和运营管理现象。专业化运营团队比较缺乏,存在内部培育不足、 外部招引较难的实际状况。经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美丽乡村的激励政 策尚未真正转到以扶持产业项目为主、实现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上来。

二、意见建议

(一) 推进联动发展。一是强化项目带动。加大中高端旅游项目招商 引资力度,加快核心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 困难和问题,促使项目尽早投产见效,发挥项目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二 是促进区域联动。加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资源统筹协调和串联整合, 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片区化、组团式、集成化联动发展 格局,提升美丽经济能级。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充分发掘美丽城市、美丽 城镇、美丽乡村自然、人文、产业资源的独特优势,盘活美丽资源,不断 引导开发产业融合新业态,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二) 做深特色文章。一是挖掘特色旅游文化。加强我市丰富且特有 的历史名人、古建筑、红色、饮食、戏曲、手工、体育、民俗等文化资源 的发掘,开展系统性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提升文旅融合的市场吸引力。二是做强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枫和里等项目 的整体谋划和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景区镇、景区村等各类旅游市场“微改 造、精提升”行动,丰富产品业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家乐、民宿、餐饮 等提升产品档次,打造拳头产品,培育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三是做精特色 美食和名优特产。开发次坞打面、安华牛肉、草塔羊肉、岭北盐煽鸡等一 系列地方特色美食产品,加快融入“百县千碗“产品体系,打造一批诸暨 特色美食体验店、旗舰店。加快香槌、同山烧、袜子、珍珠等一批名优特 产开发,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 强化经营管理。一是提升基层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加大与高校 等机构的培训合作力度,强化村级主职干部乡村经营理念,提升基层组织


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美丽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二是引进培育 运营团队。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先行村的示范导向作用,鼓励引进中高端专 业化运营团队,提升美丽乡村市场化运营水平。同时,着力培育组建本土 运营团队,推动美丽建设成果持续转化为美丽经济效益。三是完善激励扶 持政策。从扶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主向扶持美丽经济产业项目为主转变, 促进美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打造共同富 裕示范区诸暨范例。


信息来源:诸暨政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