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利局 > 水利资讯 > 他山之石
浙江以数字化改革开创系统治水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2-06-23 14:56 浏览次数:

一个系统,统揽水资源保障、河湖库保护、水灾害防御、水发展规划、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等6大涉水核心业务;

一个界面,综观水利投资、民生实事、水资源态势等关键核心信息;

横向协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应急、卫生健康等20余个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等5级……

之江大地,一场水利数字化改革,正在推动治水工作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这个让数据畅联、机制衔接、力量整合的综合应用,就是浙江水利创新推出的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伴随着该应用的迭代建设,浙江正在开启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的系统治水新模式。

系统架构,实现治水从点到面整体跃升

“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这是近年来浙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可以看出,数字化工作在浙江水利工作的重要地位。

2020年,浙江省被列为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试点单位,2021年,水利部明确“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实施路径之一”。浙江水利对数字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既是贯彻落实水利部的总体部署,也根植浙江这片澎湃的数字化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持“数字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先后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改革,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启动实施数字化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数字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

一周一例会,一把手扑下身子亲自抓;上下齐动员,全省水利系统积极投入改革大潮,坚决贯彻落实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然而,水利数字化改革的路究竟该怎么走?浙江水利的答案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多跨协同。那又将怎么跨?怎么联?这就要求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数据传递、决策执行模式,推动数据全量化的融合、开放、共享和条块业务大跨度、大范围的协同整合。这既是数字化工作必须遵循的推进路径,也是衡量数字化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浙江水利从高处着眼、整体谋划,“116N”的总体架构日渐明朗:即建设1个水利大脑,开发1个总驾驶舱,构建“浙水安全”“浙水美丽”“浙水好喝”“浙水节约”“浙水畅通”“浙水清廉”等6个多跨应用和N个不断生长的应用场景。

浙江省水利厅数字化改革专班负责人李荣绩解释:“‘水利大脑’,包括‘水利数据仓’‘水利一张图’‘水利业务智能中心’3个模块。它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是动力产生的关键部位,综合集成了水利数据、模型、知识、算法等要素,为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和模块支撑。总驾驶舱,则是将各个涉水领域的关键指标及战略目标提炼出来,展现在界面上,为使用者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持。”

在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总驾驶舱,“浙水安全”等6个应用分布在界面右侧,工作人员可通过这一个界面进入到任意一个模块中;界面左侧分布有重大项目进展、水利投资、民生实事、问题清单等模块,每个模块都以丰富的图表形式直观呈现关键数据。

模块分工各有侧重,应用体系实战成效全面提升。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打破业务边界,提供了一个全省上下联动、数据服务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智慧水利平台,实现了治水从点到面的整体跃升,推动水利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一“屏”掌控,高效协同建设江南水乡幸福新高地

今年“世界水日”当天,浙江省正式上线河湖长制数字化改革成果——“河长在线”,为浙江河长再出发插上数字化翅膀。

各级河湖长可通过“河长在线”在线履职:记录巡河轨迹,随时报送河湖问题……系统自动将发现的问题分派至属地责任部门、责任人,最终实现问题闭环处置。

“河长在线”正是浙里“九龙联动治水”6个多跨应用“浙水美丽”中的一个应用场景。巡河次数、问题数、履职积分排名等,通过一张张数据图清晰显示。

《2022年浙江省水利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启动、迭代建设“浙水美丽”场景,重塑河湖健康评价体系,再造河湖管理机制流程。浙江省河长办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在搭建一张工作网,变各部门分头治水为联动治水。”

“河湖健康”是“浙水美丽”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平台集成水文、水质、生物、生态、社会服务等多维数据,可动态更新河湖健康数据,一‘屏’掌控河湖状况,为各级河长、责任部门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不仅要让河长履职更便捷、部门联动更高效,还要拓宽广大“民间河长”的护水通道。社会公众可登录“大众护水”模块,参与巡河打卡、上报河湖问题,还能获取积分兑换奖品。

通过“浙水美丽”,全省5万余名河长、省市县乡四级管理部门、数百万名社会公众凝聚在一起,编织出“党政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网。

高效协同不只体现在河湖治理领域,“浙水好喝”同样集成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全过程、各环节,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多跨应用场景,打通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的管控和预警。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服务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实时运行状态,供水达标率、水质达标率等数据跃然“屏”上。

“全县所有水厂均已配备水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安吉县水利局饮水办主任刘杭生介绍。当感知体系监测到水质水量风险问题时,可通过“浙水好喝”通知风险区域用水户,确保用水户提前做好储水准备。同时,自动通知运维人员开展维修。

今年4月15日,在水利部召开的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信息化管理视频会议上,浙江就打造“浙水好喝”城乡供水数字化改革成果作典型发言。发现预警、受理反馈、联动处置,“浙水好喝”将全省6457万名常住人口、9891座供水水厂、9372处供水水源纳入系统,构建了一个涵盖城乡供水水源、水厂、管网、供水终端的全过程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助力浙江构建“智治+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模式。

数字变革,改革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1年,台风“烟花”影响浙江期间,恰逢天文大潮。风、雨、潮、洪“四碰头”下,海量的气象水文数据动态变化更新,如何精准开展风险管控,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浙水安全”发挥“智能引擎”作用,成为细化风险研判的制胜一招。

2021年7月25日晚,省水利厅一号楼5楼会议室,调度专家陈志刚正在汇报宁波市姚江流域余姚站高水位防御调度方案。大屏幕上,“浙水安全”通过搭建防洪地图,汇总水情雨情、洪潮预报、形势研判、预警发布等信息,整合全省水情、工情等数据到一个“数据仓”,打破传统水利的信息壁垒。

“巨大的信息流,以分钟为单位的更新频率,让跨流域、跨区域的水利工程调度研判变得更加高效。”陈志刚说。

“水利数字化的本质是改革!”“数字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变革,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浙江水利的数字化改革之路从起步之初就锚定了更深刻的目标。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水安全”应用已逐步打通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共享渠道,整合流域内水文气象、河流水系、水利工程等数据,汇集全省水文监测、气象降雨及安徽、江苏、上海等邻省(直辖市)监测信息,形成完整的水情监测体系,让洪水防御有了更高精度的数据支撑。

目前,“浙水安全”应用通过不断纳入更多的水文预报站及测站,洪水预报期已由之前的6小时延长至3~7天,防御模式也由原来的人工经验判断为主转变为智能化“一站式防御”,实现实时监测、滚动预报、自动预警和清单化风险管控。

将一个个数字资源“孤岛”连成“大陆”,数字化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浙水节约”打通与省发展改革委、建设、生态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省水资源监测“一张网”、用水“一本账”、节水“一张榜”、管水“一盘棋”;“浙水畅通”集成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等涉水工程事务,推动水网能力快速掌握、水网投资精准预测、水网建设全面监管、水网运行有序调控;“智慧水库”依托三色码管理,建立多层级全链条风险管控机制,实现水库风险精准闭环管控;“浙水清廉”集成建设项目、市场主体、从业人员等全过程、全要素数据,实现清廉建设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

李荣绩介绍,平台目前汇聚全省水利行业数据5.1亿多条,向地方水利部门回流数据660万条,为全省水利行业应用提供数据共享调用服务4.2亿次,初步实现了全省水利行业数据“一数一源、按职维护,一处更改、全网同步”。

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