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2-146486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日期: | 2022-07-25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3号建议的答复
陈大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政策下规范培训机构问题的建议(第2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是中央部署的一项全国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民生工程。自去年7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按照省、绍兴市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有力举措,积极推动“双减”工作在我市落地见效。截至目前,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清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体局(体育类)、文广局(文艺类)、科技局(科技类)负责审批和监管。
一、构建隐形变异机构查处机制
实现日常监管网格化。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设立“市—镇—村”“教体部门—属地中心校—学校”双线三级网格员制度,吸收“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人士等组建网格助力团,实现群防群控、共管共治。目前全市拥有校外培训机构三级网格员(长)1000余人。同时成立校外培训课程鉴别专家委员会,给出明确的“学科类”或“非学科类”鉴别结论,使我们的监管有理有据。实现部门联动一体化。联合政法、纪委、公安、教育、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行动及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行动。自“双减”工作以来,累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整治171次,出动检查3120人次,整改机构193家,清理培训广告1846处。
二、建立非学科机构审批监管机制
进一步压实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职责,严格按照准入标准、审批指引和管理办法,加快落实“两个全面纳入”要求,全面推进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进度,防止“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同时加强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督检查,指导机构实行明码标价,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防止出现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恶意炒作、超时段收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暑期非学科类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抽查巡查,严禁非学科类机构打“擦边球”式违规开展学科培训。目前,教体局和文广局已着手体育类和文艺类培训机构的审批,文广局也公布了231家文艺类机构白名单。
三、健全非学科优质资源进校机制
坚持合法性、公益性、优质性原则,广纳各界优质资源,探索校外师资准入机制,选聘在体育、艺术、科技、法治、劳动等方面有专长的校外社会(机构)人员参与学校课后拓展课程服务,解决学校师资紧张、教师精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全市认定第一批优质社会特长师资310余名、优质拓展课程292个。目前,社会“特长师资”主要以退休教师、高校学生、非遗传承人、有特长的学生家长为主,接下去还将引入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研学基地(营地)等机构师资。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7月11日
【全文下载】: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3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