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更要预防“心理中暑”
诸暨这几天的气温居高不下!早晨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像是下了一场火,我朋友小梦原本是一个脾气温和的人,最近总是难抑“心火”,莫名烦躁。她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对老公和孩子大发雷霆,搞得家里人都不敢靠近她。出门在外,也会因为别人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就与人发生口角,吵得不可开交,事后却又后悔不堪。其实人的情绪跟环境有关。持续高温不仅会引起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也易造成较大情绪波动,产生“心理中暑”的症状。那么什么是心理中暑?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很多人都会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等症状,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叫心理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当你这几天突然出现上面提到的现象时候,就要警惕“心理中暑”了!
心理中暑的表现
1.情绪烦躁
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事情。
2. 心情低落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这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3行为古怪
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情绪中暑”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在身体上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最容易“情绪中暑”几类人
1.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情绪状态
2.心里有许多烦恼事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
3.平时情绪易于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人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
1.打造一个“心理避暑山庄”,为心灵吹风纳凉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或是选择一个舒服又不至于睡着的姿势,闭上眼睛想像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避暑山庄”, 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先冷静下来后再思考问题的解决。
2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多看些心理健康的书籍,平常约二三好友聊天小聚,多参加游泳、跑步等全身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疏解内心压力,平常遇到火气大的事情先静置30秒,告诉自己平心静气,可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应对,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
3.保证充足的睡
夏季由于白天长,夜间较短,晚上也比较闷热,容易让人睡不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第二天就会比较乏困没有精神,要是再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就更容易引起心情烦躁易怒,情绪失控。每一次到中午,人都是会显得非常累,整个人,看起来很没精神,总觉得好像要睡觉了似的。因而建议我们在午后,能够挑选适度的小憩时长,适度的延长本身的午休时间,为此来消除疲劳感,维持一天的精神。
4.合理饮食
多吃清淡食物,当身体出汗多时,多喝水的同时要适当补充盐分,多喝些菜汤,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另外可适当增加一些绿茶、绿豆汤、水果、冷饮等防暑类食品。
“高温下若出现这些情绪行为问题,如有时候表现为坐立难安,易被激怒,记忆力受到影响等等,是属于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自己无法调整过来,则需要到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的精神检查。”
心理咨询热线:0575-87271000